靳靜
作文可謂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一方面,作文分數占語文試卷總分數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作文還是學生表達情感、記錄生活的渠道,體現著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因此,教師應該在小學階段就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引導學生學習寫作技巧,積累寫作素材。本文從教師引導寫作、學生交流兩個方面談談小學作文教學策略,供同仁參考。
一、指導寫作,幫助學生掌握寫作技巧
在寫作教學中,學生應該是主體,教師則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讓他們學會醞釀情感,將真情實感投入到寫作中。可以先引導學生閱讀,讓他們開闊視野,積累寫作素材,豐富寫作內容,拓展寫作思路,這樣他們寫作時就不會大腦一片空白。讓學生在閱讀時摘抄文章中的優美詞句,增加語言積累,進而運用到作文中。閱讀結束,可以讓學生寫讀后感,表達所思所感。教師可以通過讀后感了解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以及情感變化,再據此進行評價和修改,引導學生將寫作和生活聯系起來,用生活實例表達真情實感。教師還可以用競賽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可以比誰寫的讀后感更貼近文章主旨,更能引起讀者共鳴。寫作興趣能夠促使學生主動積累素材,練習寫作技巧,還能激發學生的潛力,鍛煉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從始至終要謹記自己引導者的身份,通過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寫作,幫助學生渡過寫作這一難關。
例如,學習《秋天的雨》一文后,教師可先讓學生摘抄其中的優美句子,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它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再讓學生從生活出發寫讀后感,經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寫出了這樣的句子;“在我眼中,秋天的雨好像水彩筆,它將金黃色帶給了莊稼,把莊稼成熟的信號發送給大家;它把紅色帶給了山楂樹,把山楂酸酸甜甜的味道傳送出來;它還將百合染成白色,讓大家觀賞百合的婀娜多姿。秋天的雨把果實都催熟了,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收成。”學生將秋天的雨和身邊的事物相結合,描繪出了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讓讀者感同身受。教師還可以組織評比活動,讓學生評選出寫得最好的讀后感,給予獎勵。最后,教師要指出學生作文中的不足,寫出評語,如:“能夠很好地將感情和生活相結合,但是文中運用的寫作技巧太少,希望多加研習,為作文錦上添花。”這樣的引導能夠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他們的寫作水平。
二、相互交流,讓學生表達真情實感
新課改強調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即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教師只是從旁引導,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鍛煉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布置寫作任務,然后讓學生自主寫作,自主制定寫作流程,安排寫作時間,寫完和同學交換閱讀,互批互改。同學可以說是學生的生活中,除了父母、老師之外接觸最多的人,彼此還是非常了解的,甚至很多作文中的故事還是一起經歷的,因此更能產生情感共鳴,也更了解彼此寫作上的不足。而且,學生的生活經歷大都類似,年齡相當,心理和想法也有很多類似的地方,比較容易理解作文中表達的情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互批”作文,如此,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促使學生更好地溝通、交流,建立友好的同學關系。然后讓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建議和要求再次修改作文,力求將每篇作文寫到最好。
例如,指導學生寫作《我們眼中繽紛多彩的世界》時,經過教師引導,學生寫出如下內容:“星期天,我們全家一起去看望外婆。我跑到外婆家的院子里,找到自己以前挖的土洞。上次我在這里放的辣椒種子,已經長成辣椒苗了,我驚訝極了!不用澆水它也能長出來嗎?它什么時候能結出辣椒?我有很多疑惑,連忙跑去問外婆,外婆說她一直在給我的辣椒苗澆水,過一兩個月就能結出辣椒了。我非常高興,這就是我眼中繽紛多彩的世界。”教師可以先將文段展示給學生看,其他同學也有相似經歷,于是紛紛發言,有的說:“我種過西瓜!好好照顧它,一定有所收獲!”有的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只要用心,一定會有回報的。”學生評價后,教師再批改,然后再讓學生根據教師的建議修改作文。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應該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主動反思自己的不足,但是學生在這方面的意識和能力比較差,所以教師要加強引導,培養他們的這種意識和習慣。如此,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總而言之,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是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二者相互配合,才能促進學生掌握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教師應該找到教師指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衡點,幫助學生拓展視野,增長見識,擴寬知識面,提升寫作能力,從而提高寫作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