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擴寫是擴充原文的內容,使之篇幅變長、內容更完整,但不能改變原文意思的一種寫作形式。目前,很多小學生在寫作時容易出現內容空洞、無話可寫、篇幅過短的情況,不知道如何完整地敘述事件、突出主題。在這種情況下,擴寫訓練成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好方法,所以教師要重視擴寫訓練。
一、開展擴寫訓練時應注意的問題
1.擴寫內容應符合學生實際能力。在擴寫訓練中,教師應給不同年級的學生分配不同的擴寫任務。每個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寫作能力是不同的,如果給他們分配了不符合其能力的擴寫任務,會適得其反。因此,教師可以給低年級的學生布置擴句的練習任務,讓他們寫出更完整的句子;給中年級的學生布置段落擴寫的任務,力爭讓他們做到無論面對什么情景都能寫出完整的段落;給高年級的學生布置擴寫全文的任務,充實全文內容。
2.通過大量閱讀為擴寫積累素材。在擴寫訓練前,掌握充足的寫作素材是十分必要的。寫作能力不是只靠練習就能提升的,還需要大量的積累和模仿;而積累、仿寫必須建立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因此,進行擴寫訓練前,要先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使學生胸中有溝壑、肚里有墨水。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累好詞好句、寫讀后感或者寫札記、注釋等,豐富文學積累和寫作素材。
3.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思考和質疑能力對寫作是有很大幫助的。教師指導學生擴寫時,可以先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后再動筆。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會對文章內容有更深的理解,對擴寫也會有一定的想法。很多教師認為擴寫任務布置下去了,剩下的就是學生要做的,與他們無關。實則不然,教師有必要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拓展寫作思路。當然,如果學生能自主提出問題并在擴寫中運用,效果會更好。因而,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也是提高他們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擴寫訓練在小學作文中的應用方法
1.注重擴寫過程。對小學生來說,記敘文是寫得最多的體裁,要想將一件事情完整地表達出來,詳細的過程描寫必不可少。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擴寫訓練時,可以先讓學生回憶全文,了解事情發生的前因后果,然后再發揮想象力,從步驟、動作、語言等方面擴充。
例如,教師布置了一篇題為“我的媽媽”的作文,一位同學在作文中講述了自己生病,媽媽背自己去醫院的故事。但是,整篇文章不過兩百字,而且沒有細節描寫,沒有重點,像“流水賬”,根本不能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教師可以這樣指導學生:“可以擴寫媽媽發現你生病后做了什么事,比如打電話、給你穿衣服、路上的交通情況等。此外,還可以從天氣、時間、媽媽的表情和語氣等側面表現媽媽焦急的心情。”如此,內容會更加充實,文章也會更有感染力。
2.注重擴寫語言。擴充語言是突出人物形象、表明情感變化的有效方法。人物的性格往往是通過語言表現出來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事件過程中一筆帶過的地方加入人物的對話,從細節入手,刻畫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對話可以是與他人的交流,也可以是喃喃自語。要注意,語言也不能隨意擴充,要抓住關鍵詞和重點,不能擴寫成“流水賬”。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將對話中表達情感或者內容重要的語句保留下來,做到有的放矢,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
3.注重擴寫心理活動。心理活動可以反映人物性格,在刻畫人物形象上是不可或缺的。不過,教師要提醒學生,在描寫人物心理活動時,不能妄加揣測,脫離現實。比如寫自己去買東西,只能寫自己的心理活動,而不能寫他人的。
4.注重擴寫動作。人物的描寫離不開動作,尤其是對敘事文來說,動作比語言更有沖擊力。動作的描寫應該盡量準確、詳細,要從不同的角度來描寫,避免單調、重復。
例如,在寫命題作文“記一次學校運動會”時,一位同學描寫了籃球比賽的場景:“同學甲將球傳給了同學乙,然后同學乙投了個三分球,我們班獲勝了。”這樣的描寫十分單調,教師可以給學生示范對同學乙的擴寫:“他先屈膝,雙目緊盯球筐,然后輕輕一跳,同時右手一推,將籃球拋了出去。”然后引導學生思考應該如何擴寫同學甲:“同學甲是如何將籃球傳給同學乙的,是否可以增加類似‘跑過來‘用力一拋等形容詞。”經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寫出的場景更真實生動了。
總之,要想讓學生熟練掌握擴寫的方法,教師必須在教學中開展針對性的訓練。學生只有由簡入繁,從多個方面進行訓練,才能寫出更加充實、具體的文章。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