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祥
教育改革的推進,對小學高年級學生作文水平的要求也逐步提升,因此,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成了語文教師的首要任務。俗話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同理,只有經過嚴格訓練,才能寫出佳作。所以,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寫作訓練必不可少。
學會寫作才能記錄生活,表達情感,抒發感悟。寫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直是重點,教師和學生對作文都十分重視。當前,許多學生存在不知道寫什么以及跑題的問題,導致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學生的寫作經驗少。所以教師要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寫作上的各類問題,提高寫作能力。本文對小學高年級作文的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希望能為廣大同仁提供參考。
一、注重閱讀積累,建立積累本并定期檢查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寫作亦如此。小學階段的學生生活閱歷少,理解和感悟能力差,寫作素材匱乏,因此大量閱讀并積累優美詞句、寫作素材尤為重要,這些是學生寫作靈感的來源,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大有裨益。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積累本,將喜歡的優美詞句以及故事素材抄錄下來,做到閱讀有痕跡,否則非常容易忘記。教師不僅要督促學生抄錄,更要抽時間定期檢查,對學生的積累情況進行匯總和批改,為制定下一步的學習計劃做準備。這種讀書、記錄、批改的循環模式能夠促使學生的閱讀量不斷增加,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和寫作素材。對于學生而言,課本僅能起到基礎的輔助作用,想提高寫作能力,僅僅依靠課本上的知識遠遠不夠,必須大量閱讀,學習寫作經驗和積累素材。
教師在選擇閱讀文本時,要選擇積極向上的,具有一定文化價值的。例如,《藍花》《鐘聲》《青鳥飛過》《城南舊事》《昆蟲記》《小王子》等。閱讀這類書籍,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讓他們認識到大千世界的精彩,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拓展寫作思路。教師要督促學生在閱讀書籍時積累詞句,并概括書籍內容,確保讀書效率。讀得越多,看得越多,素材就會越來越多,這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和學生都要沉住氣,要記住量的積累才能催生質的變化。
二、利用微課資源指導小學高年級學生寫作
科技的發展帶來了時代的進步,時代的進步推動著小學課堂教學工作。微課資源作為一種數字化資源,能為教師提供大量的教學視頻,并且在課件資源、測試練習、教師總結反思等方面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微課資源有明顯的針對性,以突破重難點為目標,而作文作為學生鍛煉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情感分享能力的陣地,更加需要利用微課資源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對癥下藥,解決學生作文中的問題,讓學生獲得高分。微課不需要太長時間,要有目的性、針對性和專業性,時長只需十幾分鐘就夠了。時間過長會讓學生產生疲憊心理,達不到最佳的教學效果,短小精悍的微課反而會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對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索。知識不在于多少,在于是否精煉、準確,誰能在有效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知識,誰才是真正的贏家。作文教學中,在詞語運用、素材選擇、標點運用等方面采用微課的形式,可以事半功倍。
例如,《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春天的特征及變化,因此在設計微課時,不需要過多擴充其他內容,從春季的面貌變化延伸至四季即可。講完這節課,教師可引導學生寫一篇有關春夏秋冬的文章,或者寫自己最喜歡哪個季節,寫明緣由,這樣又給學生增加了一次寫作機會。學生通過觀看微課,對四季的變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再及時寫作,學生的靈感會如巖漿般噴薄而出。可見,教師要把握時機,將微課和寫作訓練結合起來,讓學生寫出佳作。
三、通過批改作文,及時解決學生寫作上的問題
批改是寫作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批改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引入自我批改或者同學互批的方式。相互批改能讓學生反思自己是否出現他人的類似問題并引以為戒;自我批改可以讓學生提高警惕,進行自我反省,是一個自我否定和自我提升的過程。在自我批改或者同學互批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批改,對于學生發現不了的問題或者學生作文中的普遍現象,教師要重視,可以專門講解。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寫作水平、寫作經驗,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批改方式,以促進每個學生的寫作能力都能得到提升。學生對于自己的錯誤和不足要進行反思與總結,再寫作時盡可能避免出現同樣的問題。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寫作水平給學生分組,并給每個小組布置相應的任務,如在標點符號方面,思考句號、問號等的使用情況;在寫作內容方面,讓學生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找到文章的主要問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寫作水平采用不同的指導方式,在指導寫作過程中還要注意學生的情緒,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發言權,學會傾聽。這樣,才能真正發現學生作文中的根本問題,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總之,想真正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師生就要站在統一戰線上,把提升作文成績作為首要任務。寫作水平的提升非一日之功,效果也不是立竿見影的,是一個漫長且曲折的過程,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寫作水平及具體情況,努力提供更多的寫作訓練機會。還要引導學生,提高其對作文的重視程度,讓他們把提高寫作水平真正當成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