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2020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但在這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年初發生了新冠肺炎疫情。由于疫情的發生,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影響也很大。但脫貧攻堅的沖鋒號已經吹響,我們要萬眾一心加油干,越是艱險越向前,把短板補得再扎實一些,把基礎打得再牢靠一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的目標。
2020年3月6日,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分析當前形勢,就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作出重大部署。在座談會上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明確了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任務。
一、基本情況概述
(一)就全國的情況而言。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到今年2月底,全國832個貧困縣中已有601個宣布摘帽,179個正在進行退出檢查,未摘帽縣還有52個,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
(二)就通渭縣而言。通渭位于甘肅中部,總面積2908.5平方公里,現轄18個鄉鎮332分村10個社區,總人口44.1萬人,其中農村戶籍人口39.78萬人。在2018年被國家列入六盤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2017年被列為全省23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全縣現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02萬戶13.79萬人,貧困村198個,2014年至2019年累計減少貧困人口2.65萬戶12.28萬人、退出貧困村147個。目前,距決勝脫貧攻戰只有200多天的時間,仍有未脫貧人口3648戶15157人、未退出貧困村51個,貧困發生率3.89%。從未退出貧困的貧困村看,貧困發生率高于10%的有2個、5%至10%的有48個、3%以下的有1個。從鞏固脫貧成果看,已脫貧檢測人口775戶3633人、邊緣人口2693戶9915人,加之疫情影響,防止返貧致貧、鞏固脫貧成果的任務更加艱巨。
二、通渭縣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做好“三農”工作,關系到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保障,關系到經濟社會穩定全局,關系到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具有特殊的意義。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通渭縣樹牢“交總賬”和“軍令狀”意識,組織動員全縣上下迅速行動,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確保兩手抓、兩手硬、兩促進、兩必勝。農村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陣地,鄉村量大面積廣,人口流動大,防疫基礎薄弱。把住農村疫情防控關口,構筑起堅固防線,防止疫情向鄉村擴散蔓延,是鞏固拓展疫情防控積極向好的重大任務,對于贏得疫情防控全局戰略主動至關重要。
一是根據省上對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的調整,通渭劃歸到低風險區,縣直各主管部門對照省、市關于全面恢復社會秩序相關要求,堅持“外防輸入”策略,督促指導企業、學校等做好通風消毒、體溫檢測等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全面復工復產。
二是掛牌督戰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習近平總書記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講,確保剩余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對52個未摘帽貧困縣和1113個貧困村實施掛牌督戰,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要較真碰硬“督”,各省、區、市要凝心聚力“戰”,啃下最后的硬骨頭。要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反彈。對沒有勞動能力的特殊貧困人口要強化社會保障兜底,實現應保盡保。通渭縣根據實地情況,相應制定了《通渭縣2020年全面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1+1+20方案》體系,謀劃貧困群眾穩定增收、“3+3”清零鞏固、脫貧攻堅專項提升、問題整改和扶貧信訪治理4大工程13項重點任務,明確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任務書”和“路線圖”。
三、通渭縣下大氣力改善農村農民生產生活問題
“三農”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后院。穩住農業,就穩住了物價穩定的基礎;穩住農民工務工,就穩住了就業穩定的大頭;穩住農村社會,就穩住了社會穩定的基本面。恢復和發展經濟,鄉村是大有可為的天地,推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加快發展,擴大鄉村建設投資,挖掘農村巨大市場潛力,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的動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脫貧質量怎么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在“三農”工作成效中體現。
甘肅省委書記林鐸在今年3月10日在通渭縣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工作時強調,以解難題、補短板、強弱項為導向深化脫貧攻堅,精準施策、精細算賬、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攻克最后的貧困堡壘,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他強調,精準精細解難題抓緊抓實攻堡壘,決戰決勝之際,深度貧困村如何按期脫貧,要逐村逐戶逐人排查摸底,準確分析疫情影響,動態掌握脫貧難題,建立臺賬、逐項銷號,牢牢掌握脫貧攻堅主動權。他叮囑當地干部要“一人一案”制定增收辦法,通過加強對接轉移就業一批,通過發揮當地企業、扶貧車間作用吸納一批,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一批,保障貧困群眾收入達標,防止返貧致貧現象。要扎實開展“3+1”沖刺清零后續行動,以過篩子的方式查漏補缺,盯緊不穩定的脫貧戶鞏固提升,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檢驗。
一是不誤農時抓好春季農業生產,補充發展“五小”產業。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三農”工作,他強調要不誤時機抓好春季農業生產。受疫情影響,大多數人在春耕期間未能外出務工,所以搶抓春耕備耕,全面推進了春季農業生產準備工作。各村根據各地地形優勢,在發展果品產業、花椒產業、中藥材產業的基礎上,對種植果品、花椒、金銀花等產業短期內增收效益不明顯的2275戶貧困戶、補充發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買賣、小作坊“五小”產業。同時,產業扶貧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我們要拉開架勢構建富民產業體系,采取措施支持龍頭企業、合作社加快發展,提升農地產業規模化、組織化水平、以帶動到戶產業、吸納就近就業等方式幫助群眾增收,夯實脫貧基礎。
二是提升農村教育水平。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所在。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持續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專項行動,鞏固義務教育普及成果,全面提升農村教育質量和水平。通渭縣在6月底前改善鄉村寄宿制學校20所、鄉村小規模學校21所,9月份全部投入使用。加快2019年實施的11所鄉村寄宿制學校建設進度,6月底前全部投入使用。完善落實重度殘疾適齡兒童送教上門、縣外就讀學生控輟保學和勸返復學幫扶機制,對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學生實行動態監測,確保全縣無一名適齡兒童因貧失學輟學。
三是改善鄉村醫療條件。推進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改造提升村衛生室,形成以縣級醫療衛生機構為依托、鄉鎮衛生院為主體、村衛生室三級網絡互動體系,搭建遠程管理平臺,促進醫療資源上下貫通,共享醫療健康信息,從整體上提高醫療救治條件。
四是開展精神扶貧,持續激發內生動力。要充分利用黨校職工理論水平較強的優勢,積極開展精神扶貧工作,要每季度至少在所幫扶的村社集中開展1次政策宣講,要組織干部入戶一對一詳細解答黨的政策及群眾最關心的利益問題不少于4次。根據《通渭縣精神扶貧方案》的要求,積極參與并組織開展相關工作,著力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總之,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要切實轉變作風,主動擔當、精準施策,要加強統籌安排,保持旺盛勁頭,凝神聚力,盡銳出戰,一鼓作氣,趁勢而上,以敢死拼命、攻堅克難的扎實作風,向最后的貧困堡壘發起總攻,全面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參考文獻
[1]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19年12月10日。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2018年中央1號文件,2018年1月2日。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2019年中央1號文件,2019年2月20日。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2020年中央1號文件,2020年2月5日。
[5]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2020年3月6日。
(作者單位:中共通渭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