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峻

2020年年初爆發的新冠病毒疫情,對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對各行業的負面影響已凸顯。城市燃氣行業作為能源供給和生產要素行業,在疫情的影響下,也未能獨善其身。一季度是天然氣消費傳統旺季。但今年一季度,這一旺季的消費優勢已不再明顯。據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公布的數據:一月份,全國天然氣消費量296.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4%,較2019年全年9.4%的增速明顯放緩。消費需求放緩或增速放緩、近期國際原油價格低位震蕩間接影響城市燃氣行業的利潤空間,雙期不利因素疊加,給城市燃氣行業的生存與發展帶來危機。當前形勢下,如何正確研判行業發展趨勢,以“危中有機”“識危見機”思維順勢而為乘勢而動,在暫時的蕭條中生存發展并積蓄飛躍的能量,考驗的是城市燃氣行業謀定而動的智慧。
一、城市燃氣行業發展趨勢及行業定位研判
首先,我們必須看到:國內外能源行業消費格局的基本面并沒有因為疫情和低油價因素影響而發生根本性變化;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需求長期增長的趨勢也沒有因為疫情和低油價因素影響而發生根本性變化;低油價對天然氣行業利潤空間的間接影響將是長期的,天然氣利潤空間逐步收窄也是必然趨勢。今年以來,天然氣需求不振或增速放緩,主因是疫情防控需求,使人員流動性受限導致工業生產下滑、服務業生產下降、個人消費受限等因素傳導引起的,而這種因素會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好轉、企業復工復產率提高而逐步減弱或消失;按照國家“減煤控油增氣”的能源政策,天然氣替代散煤和交通用油還有相當大的空間。根據《中國散煤治理報告(2017)》(清華大學)和《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國家發改委等10部門)推算,中國天然氣約有6130億立方的發展空間,這其中“氣代油”僅占350億立方米。因此,低油價對天然氣長期需求的增長不會產生大的影響。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國際原油價格低位震蕩不是因為能源需求減少或者能源供過于求,而是因為能源生產大國博弈、“歐佩克+”成員國談判破裂而引發的嚴重的原油危機造成的。由于國際地緣政治的復雜性和大國博弈的長期性,這種危機不可能在短期內消失。低油價對天然氣行業利潤空間的沖擊將也會是長期的,但對下游持續的消費需求不會產生大的影響。
其次,城市燃氣行業作為能源供給和生產要素行業的地位沒有因為疫情和低油價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其城市基礎功能作用也沒有因為疫情和低油價因素發生變化。反而,這次疫情,更加凸顯了包括天然氣在內的水、電等生產要素和城市基礎保障功能的地位,更加凸顯了其消費需求的剛性(尤其是居民消費),更加凸顯和考驗了城市燃氣應急保障能力和建設水平,極大概率會催生社會對加快城市燃氣行業發展、完善其基礎保障功能和能源應急保障能力提升的需求。因此,疫情和低油價對城市燃氣行業造成的沖擊是短期的,但長期大概率是利好。
二、如何有效化解當前疫情和低油價給城市燃氣行業帶來的“危”
一是要充分發揮生產要素和城市基礎設施的保障功能。在疫情當前,持續地、千方百計滿足各類用戶的消費需求,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和服務質量。尤其是居民用氣、醫院等重點領域。在國家危難時期,彰顯社會責任,發揮保障能力,滿足社會基本的、剛性的需求。正如在疫情期間,中國石油提出的“不能讓武漢人民吃一頓冷飯”的目標。在這個特殊時期,城市燃氣企業都應該做到這一點。
二是以利他之心幫助用氣企業“活下來”,還要“扶上馬送一程”,擴大市場利益共同體,與用戶形成命運共同體。受疫情影響,小微企業尤其是餐飲業受到極大沖擊。據國務院新聞辦3月16日發布的消息: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13.5%,服務業生產指數下降13%,城鎮失業率有所上升,1月份是5.3%,2月份達到6.2%。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一些小微企業已處于縮減規模或破產邊緣。因此,城市燃氣企業要與社會同頻共振同甘共苦,“順”低油價的“勢”和社會對能源價格降低的預期,降低當方氣利潤水平,讓利于用戶,幫助用戶渡過難關。近期,國家發改委《關于階段性降低非居民用氣成本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通知》(發改價格【2020】257號)明確要求燃氣經營者降低企業用氣成本,與用氣企業共渡難關。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在供需雙方命運共同體建設方面的立場與態度。同時,以低價格優勢擴大“氣代煤”“氣代電”“氣代油”戰果,將盈利的重心放在擴大銷量擴大市場覆蓋率上,挖掘潛在需求,爭取將用戶彈性需求轉變為剛性需求。
三是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充分利用短期經濟蕭條和低油價的倒逼效應,利用全員對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預期的有效窗口期,減少費用支出,降低各項成本。正如稻盛和夫所言:蕭條期正是降低成本的好機會,也是降低成本的唯一機會。做好過“緊日子”思想準備,挖掘內部潛力,苦練內功,層層傳導降本促效的壓力,形成全員與企業、用戶共克時艱的企業文化。
四是創新發展動力,拓展創效空間,提升創造價值能力。要充分利用疫情期間天然氣保供凸顯出來的城市燃氣行業與用戶“強鏈接”的優勢和“硬隔離”的特點,保障“線下”基礎功能的同時,開辟“線上”業務,發展“社群經濟”。燃氣企業龐大的用戶群,也是“強黏度”的用戶群,是其開展“線上非氣業務”最寶貴的資源。充分盤活這一資源,將極大地拓展其創效空間、提升其創效能力。疫情期間,一些油氣供應企業開展的居民用戶“線上”日用品訂購、防護用品供應和配送業務,就是很好的創效實踐。
三、如何“識危見機”、積蓄能量布局城市燃氣行業未來發展
一是加大企業成長性投資,進一步擴大市場覆蓋率,提升市場系統性功能,降低系統性運營成本。在經濟蕭條、生產要素價格低迷的形勢下,是城市燃氣行業布局未來市場的絕佳機會,也是提升城市燃氣管網互聯互通互補能力的絕佳機會。可通過加大對目標市場的投資、競爭性市場資產收購、資本運營等措施,提高市場主導能力,擴大市場覆蓋率。疫情之前一直覬覦城市燃氣市場的投機資本,會止步于當前的經濟低迷和低油價影響,這會有效降低了競爭成本。當前的經濟低迷和低油價,會直接導致采購成本和人力資本降低,可大幅降低建設成本。通過加大成長性投資,有效積蓄未來發展的勢能。
二是提升城市燃氣應急保障能力建設。這次疫情,對城市燃氣應急保障能力是一次大考,也凸顯了應急保障能力的重要性。疫情結束后,城市燃氣企業要復盤這次公共突發事件應急保障過程,自檢和推演極端不利因素多期疊加情況下的應急保障能力,找出短板和薄弱環節,爭取當地政府的理解和政策支持,系統性完善和提升應急保障能力建設,進一步夯實企業安全運營基礎,為城市燃氣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功能發揮提供堅強保障。
三是加快城市“智慧燃氣”建設步伐,提升城市燃氣運營管理水平。這次疫情造成用戶“硬隔離”給城市燃氣智能管理帶來了考驗。因此,要借助中央近期倡導的“新基建”要求和政策支持,以物聯網表推廣利用為先導,利用5G技術,加快推進智能巡檢、管網信息管理、萬物互聯、大數據利用等“智慧燃氣”建設步伐,提升城市燃氣智能化運營管理能力和水平,有效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為城市燃氣行業發展提供新的能量。
(作者單位:金昌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