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軍 鄭曉霞

對于農村寄宿制小學美術教育來講還存在許多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因素,無論客觀因素還是主觀因素都嚴重制約著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長遠發展,埋沒了一大批有美術天賦的農村孩子。所以,怎樣利用現有資源來激活學生的美術神經元,增強他們對美術學習和創作熱情引發了作者的思考。
當前,在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迅速推進的過程中,無論是社會行業需求還是學生的成長過程,美術教育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對于農村寄宿制小學美術教育來講,還存在許多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因素。例如美術教材過于關注美術專業知識和技巧的學習與訓練;過分強調以學科為中心,學生主體地位被忽視;課程缺乏綜合性、多樣性和實踐性等因素;部分農村小學美術課仍然是“副科”,不被重視。無論客觀因素還是主觀因素都嚴重制約著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長遠發展,埋沒了一大批有美術天賦的農村孩子。
所以,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就是怎樣利用現有資源來激活學生的美術神經元,增強他們對美術學習和美術創作的熱情。因此,我們在美術教學中就要以激活學生美術神經元,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為目的,注重學生的審美素養和鑒賞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主渠道,調動學生的美術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設適宜的學習情境能更有效地激活小學生的美術神經元。在教學中,要注重鼓勵,以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發掘創造性思維為目的,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五年級《妙筆生花》一課時,首先,老師提出三個問題來引導學生,通過師生互動使學生進一步熟悉筆墨技法,其目的是奠定學生創作的獨立性基礎。然后教師用課件展示一組中國畫作品,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中國畫的魅力與表現手法的多樣性,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老師順勢挑選兩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導學生觀察對比,用中、側鋒運筆的作品效果,并進一步總結中、側鋒運筆的特點。在學生躍躍欲試的情緒中,老師示范并引導學生嘗試運筆墨技法進行蘭花和菊花的簡單練習,進而讓學生發揮想象力進行簡單的中國畫創作,讓學生在古典音樂中練習國畫,感受中國古典文化的博大與魅力。最后學生在相互展示和交流作品的過程中分享學習的快樂,由此激活學生的美術神經元。
二、采用現代技術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
多媒體手段的運用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形象,生動逼真,使得課堂鮮活起來,讓學生對美術學習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學習實踐。如,在學習《春天》這一課時,單憑教師的語言描述很難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中。運用多媒體形象地為學生展現一幅春景圖:小草破土而出、小河潺潺、春雨綿綿、鳥鳴山澗……給身處教室的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聞到了泥土的芬芳,聽到了鳥兒清脆的歌聲,真真切切感受到春的氣息,仿佛自己就在畫中。一些無形的事物通過多媒體化為可見、可觸、可聞的具體物象,強化了學生對春天的感性認知,煽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情不自禁地參與美術課的學習和作品創作,進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以鄉村少年宮美術小組活動為契機,培養學生興趣
鄉村學校少年宮美術興趣小組活動是學校美術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的主陣地,開展好學校的美術興趣活動平臺,也是對美術課堂教學和學校美術教育的進一步鞏固和完善。所以,鄉村少年宮美術興趣小組活動在學校美育推進過程中發揮了強大的輔助功能,也能更好地推進學校美育的速度,提高學校美育的質量和形成學校藝術特色的美術文化氛圍。如我校鄉村少年宮組建了美術、書法等興趣小組,制訂了詳細的活動方案,規定了活動的時間,由專業教師輔導,定期或不定期進行階段性匯報展演,采用多種實踐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素養。
四、利用校園文化建設,熏陶感染學生的美術興趣
校園環境是學校進行美術教育的大環境,也是學校開展美育工作的重要空間,它在很大程度上發揮著潛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學校的文化氛圍濃不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充分利用班級、樓道和美術功能室等文化陣地,重視對“仁、義、禮、智、誠、信、善、美”等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的弘揚,用各種宣傳畫展示美德文化,讓校園充滿瑯瑯書聲,充滿濃郁的墨香氣息,讓心靈充滿明媚的陽光,讓生活回響和諧的音符,讓學生的學習煥發智慧的靈光。通過這一系列校園文化的熏陶,逐步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和生活之美,使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熱愛日益豐盈,從而激活學生美術神經元,使孩子們的美術素養得以提升,審美情趣得以陶冶。
五、利用各種藝術展演活動,激發學生的美術興趣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不同層次,不同單位組織的美術競賽活動,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從而激活學生美術學習神經元,使其熱愛美術學習。如,鼓勵師生積極參與省、市一年一度的藝術展演和“校園藝術節”活動,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經過教師的精心指導,完成高質量、高品位的美術作品,從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通過表彰獎勵,給予學生學習美術的信心。
總之,基礎教育階段學校的美術教育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教育規律、美育特點、學生發展特點和本校實際情況結合起來,營造一種積極的、富有正能量的、能給人以美的享受的校園文化氛圍,校園影響力因文化育人、以美育人得以提升。激活學生美術神經元,激發學生創作實踐熱情。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積極探索適合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發展的新途徑、新方法,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自主的、充滿趣味性的美術創作環境,形成農村寄宿制學校的特色美術教育體系,有力提升農村寄宿制孩子的審美素養。
本文為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農村寄宿制學校如何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2595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蔣艷菊, 時金獻.小學教育心理學2009.12光明日報出版社
[3]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6
(作者單位:玉門市中國石油鐵人希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