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雅 金明浩
吉林延邊大學外國語學院
英語寫作是語言輸出的一種形式,母語既能促進又能阻礙語言的學習。受母語負遷移影響,大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出現了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本文研究母語負遷移對大學生英語寫作的影響,并提出相關建議,對提高英語寫作能力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實踐意義。
語言遷移包含正、負遷移。母語正遷移是指母語促進外語學習,事半功倍,母語負遷移是指母語阻礙外語學習,事倍功半。母語與目標語言在詞匯、語法、表達、語篇等方面的差異對大學生英語的寫作可能產生負面影響。找出相關差異可幫助大學生在寫作中規避母語負遷移的影響,提高寫作水平。
許多學者研究了大學生英語寫作中的母語負遷移。金香花(2010)分析了大學英語朝鮮族學生英語寫作中的動詞錯誤,發現朝鮮族學生在動詞的使用上產生的錯誤受母語的影響較大。張蓮珠、鄧惠昭(2010)對某高校非英語專業成人學生的作文進行錯誤分析,發現成人寫作的語法在一定程度上受母語負遷移影響。宋璨(2019)對某高校大一英語專業50名學生的作文進行錯誤分析,發現學生在詞匯、句法、語言表達上或多或少地受母語的消極影響。 王珞珈(2019)從詞匯、語法結構以及文化的誤用上闡述了“中式英語”現象。雖然研究母語負遷移的成果眾多,但研究對象、調查樣本容量、研究內容等各有限制。本文將擴大樣本容量,從多方面研究母語負遷移對大學生英語寫作的影響。
本文研究對象是某大學140名不同專業各年級的本科生,既包括漢族也包括朝鮮族。每人需在40分鐘內,用英語完成一篇給定題目的議論文。非英語專業學生的題目為Week-long Holiday,Good or Bad?,150詞左右,英語專業為Will Shared Bikes Be a Dominant Means of Transportation?,不得少于200詞。本文對這140名學生的作文進行錯誤分析,并對部分學生進行訪談,分析母語的負遷移。
本文發現母語負遷移主要體現在詞匯、語法、表達以及語篇上,漢族學生易受到漢語負遷移影響,朝鮮族學生則易受漢語與朝鮮語的雙重負遷移。
英語詞匯可用詞綴表示詞性,名詞、動詞有曲折變化,漢語則不同。英語中有許多同義詞,但在搭配上有許多限制。部分學生將漢語逐詞翻譯成英文,造成搭配不當。如“widen your horizons”。詞對詞翻譯,造成冗余失誤。如“Attitudes towards a week-long holiday, everyone has different ideas”,恰當的表達應為“Everyone has different ideas about week-long holidays.”。名詞單復數錯誤,如“bring more benefit”。使用對象錯誤,如“make us feel relaxing”,應使用“relaxed”修飾人。詞性不明,部分學生在寫作中出現了將動詞作為名詞使用的情況,如“What is the mean”應為“What is the meaning”。學生重復使用一些詞匯,行文單一,如部分學生反復使用“I think”,而非用“I believe”“I argue”“on my view”等替代。
相較于大學生本民族的語言,英語語法規則較細,學生易受母語影響,出現語法錯誤。英語通過動詞的形態表現時態,漢語常借助“了”“已經”“過”等詞表現時態。學生寫作時易受漢語動詞無時態的影響,產生錯誤。如“It is our first holiday since we go to university?”。漢語允許謂語缺失,朝鮮語的形容詞在很多方面的用法與動詞一致,朝鮮族學生易受二者雙重影響,在寫作時出現be動詞缺失等問題,如“the vacation meaningful”。一些搭配符合漢語的語法,不符合英語語法,部分學生受漢語影響將“although”與“but”,“because”與“so”連用,造成語法錯誤。
學生母語對英文表達有一定的負遷移。漢語屬于左分叉語言,習慣將修飾語放在賓語、表語前,英語是右分叉語言,常在句子后部分使用從句修飾賓語或表語。這使學生在寫作時傾向于用簡單句而非復合句。從語態上而言,中文傾向于使用主動語態,以人為本,英文則傾向于使用被動語態。一些學生在表達上傾向于使用主動語態,甚至通篇全用主動語態。中國人受集體主義的影響在母語表達上強調群體,英語文化強調個人主義,關注個人。受母語文化影響,部分學生在文中反復使用“we”“our”“us”。
在語篇結構上,漢語習慣先圍繞主題分析再畫龍點睛,英文則習慣直奔主題再陳述論據。調查發現很多學生受漢語影響先陳述論據,再陳述觀點,有的學生甚至僅陳述與主題相關的內容,未點明主題,如寫Week-long Holidays,Good or Bad?時,有的學生僅闡述假期的快樂,未聯系主題,導致作文跑題。語篇普遍缺乏連貫性。漢語的語法意義與邏輯關系常隱含在字里行間,英語重形合,需使用銜接詞建立句子間的邏輯關系。學生易忽略銜接詞的使用,使文章缺乏連貫性,如“They could study during the holiday. They could read more books to widen their horizons.”,若在兩句間加上“For example”會更好。受漢語標點符號影響,部分學生用逗號連接兩個邏輯主語不同的句子,產生錯誤。中文句子較為簡短,英語中常使用復雜的長句。一些學生堆砌簡單句,回避使用定語從句等能體現關系的復雜句式,句子邏輯關系不明確,使文章缺乏連貫性。
為減少母語負遷移的影響,首先,應加強學生的語言輸入。教師可對比學生母語與英語,幫學生明確母語負遷移,提供建議規避相關寫作錯誤。如用詞根綴法記單詞,對比詞匯的用法,熟記搭配。其次,應加強文化輸入。教師應盡量為學生營造英語學習的環境,課上補充跨文化知識,鼓勵用英語思考、交流,課下鼓勵學生閱讀英語期刊、觀看紀錄片等多了解英語國家文化,培養語感,在潛移默化中鍛煉英語思維方式。最后,應加強實訓輸出,以寫促寫。通過實訓練習,讓學生發現自身不足。可鼓勵學生利用批改網、愛寫作等網站進行寫作,有針對性地改善詞匯的選擇、句子的結構以及作文的連貫性。學校可舉辦寫作競賽、刊發英語報等鼓勵學生寫作。
受母語負遷移影響,大學生英語寫作主要在詞匯、語法、表達以及語篇上存在一些問題。克服母語負遷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減輕母語負遷移的影響,提高英語寫作水平,不僅需要學生自身努力,還需教師與學校的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