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艷
嵩山少林武術職業學院
《公共空間設計》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課程內容涵蓋面廣,知識點繁雜豐富,主要包含了休閑娛樂、餐飲、體育、文化和商業等空間設計,是一門集空間、照明、色彩、形態、材料、設計風格、施工工藝等于一體的課程。涉及人體工程學、環境心理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領域。這就要求高等院校在培養學生時要特別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獨立完成公共空間設計的能力。
從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剛入行時動手能力欠缺,所學的理論知識無法運用到實踐工作中,設計的作品實用性不高,就業單位對學生普遍不太滿意。近年來,雖然教材逐漸完備,實訓條件也逐步改善,但是公共空間設計課程教學方面仍亟待變革。
“理論講授―案例分析―課堂討論交流―布置作業―教師輔導”是目前大部分院校常用的教學流程,大部分老師對課程的特殊性缺乏思考。長此以往,導致學生的知識更新跟不上市場更新速度,學生實踐能力較差,設計與施工脫節等問題,面對設計任務時感到力不從心,不易完成預定工作量。
《公共空間設計》課程橫跨景觀設計、裝飾材料、人體工程學等若干學科,研究領域和實踐范圍十分寬泛,《公共空間設計》的教學課時又較少,在有限的時間內教師要把所有類型的公共空間設計知識點逐一講授,重點難點不突出,作業負擔重,教師學生都疲于應對。不可避免地造成設計只能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
《公共空間設計》課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要目標,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的職業有設計師、繪圖員、施工員、預算員。高職學生首次就業一般都從事基層工作,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才能快速從工作中成長起來。現有的教學體系重視理論知識的講授,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過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學生無法通過課堂教學獲取實用的職業能力。
專項教學在目前的高職教育教學改革中引起了廣泛地關注。在教學形式上,專項教學圍繞大綱的同時突破教材,通過對教學重點難點的提煉,按照由簡入繁的原則擬定若干個項目,在老師地引導下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每個項目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在具體的教學實施中則根據不同的項目類型來確定。每個項目構成一個完整的設計流程,讓學生自主探索,教師輔助教學,這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團體協作精神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專項教學法打破了傳統教學中教師灌輸理論知識,學生被動學習的教學模式,將理論知識與實踐工作直接進行融合。只有將理論知識和學生日后的實際工作相結合,學生參與項目的實施過程,并且能完整地完成一項工作任務時,才能證明學生充分掌握了理論知識,同時也具備了相應的職業能力。
專項教學的基本程序由確定項目選題、制定計劃、資料搜集、現場勘察、課堂研討、設計成果表現幾個環節組成。在專項教學的開始,教師和學生要對項目達成一些共識,如設計原則、設計規范等,建立參照范本。
以“辦公空間設計”為例,首先講授理論部分,展示經典辦公空間設計作品的同時講解基本設計原則,向學生解讀場地全套施工圖、空間職能、辦公特點等基本知識點,然后布置項目任務,讓學生在課外自主進行資料查閱,并到多個對應項目的設計現場進行考察,獲得切實的感性認知。在項目設計實施過程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應為學生提供專業指導,學生可以通過老師直接獲得相關專業知識,也可以通過自己實地考察來獲取更多的事實資料。當學生遇到難以解決的突出問題時,教師可以因勢利導組織學生共同討論。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將創意和特色體現在設計當中。
專項教學主要的組織策略是小組合作,以4~5人為單位自由組合,分工協作,共同完成設計項目。作業評論也以小組為單位,這樣有助于樹立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最后的課堂研討環節需要每組選出代表向全體師生講解本組設計方案,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消化所學知識點。
公共空間設計課程的實踐性很強,在人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對學生按照一個工程項目完整的實施流程來進行實踐教學,有利于實現學生與行業的零距離接觸,從而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辦法。在實施專項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項目的選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在選擇項目時應以教學內容為依據,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最好是當前行業正在進行的真實項目。正在進行中的項目學生參與進去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在將來的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項目最好位于教學場地的周邊,盡可能地讓學生到達現場進行調研,使學生能真實直觀地感受到項目的實施過程。另外,所選取的項目還要具有典型性,能夠具備同類設計項目的普遍特性,使學生在完成該項目的過程中,能夠充分掌握同類項目的設計方法和程序。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著手開始項目設計,教師要全程監督項目的進程,讓學生成為項目的主要負責人,做好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策劃者和咨詢者。教師要及時了解各小組的工作進度,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啟發。同時,教師也要明確把握組內各成員的個體差異和工作內容,避免學習能力和自制能力較差的學生產生依賴性。
項目完成之后,教師要對項目成果給予評價和總結。在教學評價過程中,由于專項教學法是依托真實的設計案例,可以建立起教師講評、學生互評、市場參評等多種評價機制。教師講評是對各組的成果給予全面的評價總結,對具有創新性和值得學習的作品做出肯定,同時提出需要改進的方向。學生互評是讓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在共同交流學習的基礎上推薦出優秀作品。市場參評是指業內的專家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篩選出優秀作品,并對作品提供書面的反饋意見。
采用專項教學進行授課,無論是在項目的選題、實施環節的設計還是教學效果的評價上,都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目的。這種教學方式既可以讓學生通過完成項目獲得更加實用的專業技能,又可以讓教師結合前沿的專業動態,靈活安排教學內容。另外,專項教學的應用也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掌握扎實的學科知識,全面了解學科發展動態,更要求教師有隨機應變的課堂組織能力。教師只有在平時注重各方面知識地積累,不斷提升業務能力,才能達到充分利用專項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