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美術系
學前教育的教學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出具備高素質的幼兒教育工作者,學前時期的孩子的大腦還不發達,所以學前教育的目的是保證孩子的身體、心靈能夠健康發展。所以對于學前教育來說,一定要從教學的根本目的出發,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尤其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要利用科學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美術賞析能力和審美能力,并能夠讓其在后期的幼兒教育工作中充分發揮美術學科的教學魅力,將學前兒童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
美術欣賞教育是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計中基礎的組成部分,在學前教育課程中處于重要的地位,要知道,學前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學前兒童,為學前兒童提供系統全面的教學內容。幼兒園時期是孩子性格養成、習慣培養的重要時期,學前兒童的教育在兒童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的美術欣賞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教會學生如何正確地欣賞一幅美術作品,進而培養出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美術學習的質量。
在進行美術欣賞課程的教學時,教師會著重培養學生發現美、感知美的能力,尤其是在對意境美和形態美的賞析過程中,教師要重點教給學生這些美好事物的造型原理,從事物本身上去領會美的意味。然后帶領學生去細致觀察,通過對美好事物的觀察,進而產生對美好事物的聯想,使自己進入美好事物組成的精神意境中,從而學習到美術欣賞的精髓。另外,在對學生的審美意識進行培養時,要注重對審美要素的理解,確保學生真正掌握到各種審美要素,然后跟隨教師的引領,做到對美術佳作的全面欣賞,并能運用自身內在修養領悟形式美,學會觀察的敏感化。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學會的美術欣賞技能對學生來說能夠受用一生,所以說,如果想要真正提高美術欣賞能力,就要掌握審美要素,同時在欣賞過程中浸透自己的情感,從而真正體會到作品所要表現的內在精神,使自己的美術欣賞能力達到高層次的鑒賞水平,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理念。
在日常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開設美術基礎方面的課程來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例如,可以在進行素描課程的教學時,讓學生重點觀察事物的構型、細節等,通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構圖能力來提高學生對事物的美術欣賞能力。同時教師還要根據學生對課程的掌握情況不斷地調整課程的內容,及時更新教學素材,還可以不定期地帶領學生賞析大師經典作品,重點從大師的構圖技巧、內在情感表達等方面進行賞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準備不同形式的大師作品,帶領學生全面地提高自身的美術欣賞能力。使學生盡早掌握美術對象的不同特點,不但能運用結構素描、光影素描、速寫寫生等多種形式來順利地完成訓練任務,并且能領悟分析作品的內在精髓。
學前教育的教學宗旨是培養出合格的學前教育工作者,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要求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具備專業系統的理論知識儲備,并具有扎實可靠的教學功底。就學前教育美術教學方面來說,可將學生的就業方向作為教學課程設置的依據,以培育學生的創造思維為原則進行,可在美術課程中增加創意美術、色彩搭配原理與技巧等課程,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并從課程中激發出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前教育專業就業后,學生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學前時期的兒童,這段時期的兒童由于年齡較小,色彩對于他們來說具有強烈的視覺刺激,十分受到學生們的喜愛,所以在開展色彩搭配原理與技巧這門課時,在幼兒園小班時期,可以先從視覺刺激較大的紅、黃、藍入手,對幼兒的視覺進行刺激,進而促進幼兒大腦的發育,等幼兒到了大班時期,孩子們會對色彩產生自己的偏好,例如,女孩子可能更喜歡粉色、紅色等暖色系,男孩子們則更喜歡藍色、綠色等冷色系,這些對于色彩的偏好,完全是出于孩子們的本能,而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他們只有通過在美術課程中了解這些知識,方能在今后幼兒園教學時,充分地將其運用到幼兒教具制作中,亦能在幼兒園環境設計中派上用場。
在對學生進行色彩方面的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力,在這一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式會阻礙學生思維創造力的培養,所以在進行這方面的教學時,要借助必要水彩顏料等教具進行科學的教學,這看似平常無奇的環節,實際上正是培養學生美術思維創造能力的契機。學生們經過一番藝術化的思維拓展,嘗試與日常生活中的油、鹽等材料加以交融實驗,進而觀察其效果。在用不同媒介完成顏料搭配后,在不同材質上作畫,觀察最終效果的不同。由此可見,通過借助不一樣的媒介和技能方法最終展示出了截然不同的色彩效果,學生們正是持續不懈地進行美術嘗試和藝術創新,進而逐步訓練和提升自身的思維創造能力。
無論什么課程教學,都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激勵式教學,要知道激勵式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自己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中要以平和的話語和學生溝通,尤其是針對美術基礎薄弱的學生,更要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不可在說話中帶有埋怨、嘲諷的字眼,反而要以更包容的心態來教育這部分的學生,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和他多溝通,深入了解學生的美術學習需求,并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盡可能全面地教給學生更多的美術專業知識。同時還要注重這部分學生思維創造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美術意識,及其能夠真正掌握到美術方面的專業知識。
在進行創意美術或者手工制造課教學中,教師要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引導學生多動腦,嘗試利用各種美術素材,制造出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物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提醒學生,手工作品的制作不用拘泥于形式,也不用完全參照教學樣品,可進行自我發揮,開動自己的想象力,盡量利用現有的教學素材制造出多種手工作品。教師對學生要肯定其態度,認可其成績,使其始終保持一顆超越自我的信心。在激勵式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與思維創新教學相結合,在國畫課程時不必總是讓學生自行臨摹,而是要鼓勵學生開展筆墨實驗,進而熟知宣紙和毛筆之特性,以體會國畫的無限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意境,在教師不斷的激勵和鞭策下,培養對國畫的興趣。
由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都具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及專業特長,在學習上學生的能力還是相差較大的,有的學生具有很強的知識儲備,而有的學生則在藝術方面具有自己與生俱來的獨特優勢,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開展團隊協作的教學。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教學目標和任務的制定。如此,學生再也不感到自己是孤零零的個體了,而是小組中的一份子。為整體給予每個小組展示自我的機會,教師可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小組之間的“作品PK”,使個體都能懂得發揮團隊智慧,勠力同心去爭取勝利。
綜上所述,在進行學前教育美術教學創新能力培養時,一定要培養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還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不斷地提高我國學前教育的教學質量,為我國幼兒機構培養出合格的、具有創新精神的專業技術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