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職教中心
審美教育是藝術性學科的基本內容。隨著立德樹人教育的深入人心,教育領域提出了大力開展藝術教育活動,驅動學生發展審美能力的要求。眾所周知,美術是藝術性的學科,其中不乏美的因素。發揮美術學科的審美作用,不但可以實現該學科的教學目標,還可以使學生發展審美能力,提升發展效果。但是,在當前的職業教育活動的實施過程中,部分美術教師沒有切實地感受到美術學科的審美作用,也沒有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揮美術學科的審美作用,只是在單向地向學生們灌輸基礎的美術知識,訓練基礎的美術技能。教學實踐證明,通過體驗如此教學活動,學生們盡管可以在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層面上獲得發展,但是,審美發展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尤其,在缺乏審美能力的情況下,學生無法在生活中發現美,無法應用所學美術知識和技能創造美,最終導致美術學習效果較差,同時自身體驗社會生活效果不佳。針對此問題,在審美教育要求的指導下,筆者以美術教學為切入點,深入地探究該學科的審美作用,并從不同角度入手,應用多樣的策略實施審美教育活動,使學生在獲取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受到審美熏陶,發展審美能力。下面,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具體闡述美術學科的審美作用,引發職業院校其他美術教師對美術學科的重視,為他們提供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借鑒。
在組織美術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立足學生們的發展情況,首當其沖地以培養學生形式審美能力。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會引導學生們欣賞多種多樣的美術作品。這些美術作品是對形式審美的詮釋。畫家在繪畫作品的過程中,會利用點、線、面、色彩、光影等元素展現不同的審美對象,構造出不同的審美形式。所以,從美術內容上看,美術學科具有審美作用。在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挖掘美術作品中的審美因素,多樣策略地引導學生欣賞,使學生在感知美術作品內容的同時,受到美的熏陶。以作品中的線條為例,在引導學生欣賞美術作品的時候,教師可以線條為切入點,指導學生觀察、分析線條的干濕、疏密、輕重等,借此從變換的線條中,感受到不同的造型,體會到造型美。
美術作品是畫家文學藝術修養的具體體現。以中國畫家為例,在創作作品的過程中,中國畫家自古至今地追求意境。在追求意境的過程中,對筆墨、畫品有著極高的要求,尤其將好惡、情感等融入其中。從文學藝術修養層面可以看出,美術是具有審美性的學科。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不單要以意象為切入點,多種方式地引導學生們感知,使學生們在感知的過程中,受到藝術美的需要。同時,還要借助多樣的方式引導學生提升自身的文學藝術修養,如誦讀詩歌、聽古典音樂等,借此感受不同的美,積累美的經驗。
英國藝術史家貢布里希曾說過,藝術史在不斷地發展著。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是藝術技巧在變化,而是思想觀念在變化。所以,他將藝術史看作藝術觀念的變化史。西方國家在開展美術教育活動的時候,將美術繪畫技巧與審美精神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引導學習者同步學習,借此利用學習到的繪畫技巧開展自己的思想,創造出美。由此可以看出,美術教育是具有審美教育的學科,而且,美術學科的審美作用,不光體現在美術技巧上,還體現在思想上。
在教育改革深入發展的今天,驅動學生體驗生活是教師開展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美術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引導學生們感受美,創造美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便于學生們在與美的事物互動的過程中,正確地認識世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從而以良好的思想體驗現實生活。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的美術教育也強調思想上的美。所以,在職業院校開展美術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以思想上的美為目標,發揮美術學科的審美作用,驅動學生們感受美、實踐美,逐步地發展審美能力。
比如,在體驗現實生活的過程中,職業院校的學生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受到惡丑事物的影響,思想上出現問題。在組織美術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從美術作品的思想美入手,對學生們進行審美教育。如可以在引導學生們欣賞斷臂維納斯的時候,從女性人體美入手,引導學生們觀察、分析。這樣可以將學生們的眼球從斷臂上轉移開來,使學生們正確地認知到美和丑的差異,從而受到審美熏陶,促進審美能力的發展。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們走進現實生活中,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入手,細致觀察,發現美與丑的事物,或者與教師交流,或者與其他同伴交流,在互動中,碰撞思維,對美和丑建構正確的認知,進而在思想上形成美,為在思想美作用下創造美打下堅實的基礎。
價值取向是個體在與客觀事物進行互動的過程中,從審美的角度對其做出的判斷。職業院校的學生處于價值觀塑造的關鍵時期,在此時期,他們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出現不良價值認知。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發現,13-20歲是青少年處于審美發展在的“危機時期”。在此時期,如果教師不加以引導,很容易使他們出現錯誤價值觀。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們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在此過程中,審美實踐活動范圍在不斷地擴大,需要對進行互動的事事物物進行批判,實現批判性審美,進而塑造出正確的價值觀。
美術是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教學活動的實施不單單是向學生們傳授基礎的美術知識和技能,還是要引導學生們辨別生活中的事事物物,從這些事事物物身上感受到真善美,尤其利用自己儲備的美術知識和技能,展現這些真善美,創造出美。此外,美術學科還包含著道德內容、政治思想內容等。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透過美術基礎內容挖掘出這些內容,不但可以實現美術教學內容的豐富,還可以使學生在獲取美術知識,鍛煉美術技能的同時,不斷地提升道德情操,完善精神品質。由此可以看出,美術學科在審美價值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立足此作用,引導學生們塑造正確的審美價值。
比如,立德樹人是教師開展美術教學重要任務。德育內容是美術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組織美術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以美術教材為切入點,透過知識點,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并帶著此因素走進現實生活中,利用多種途徑從生活中挖掘相關的德育內容,實現德育資源的豐富。在課堂上,根據教學需要,應用多樣的策略創設活動,如感知活動、合作活動等,使學生們在體驗這些活動的過程中,與德育資源進行密切的互動,由此理解美術內容,同時建構正確的道德認知,升華自身的精神境界。之后,在高尚的精神境界的作用下,利用所學進行創作,自然而然地宣揚道德內容,實現審美價值的塑造。此外,在創造美的過程中,學生的審美價值會進一步發展。
總而言之,美術學科是具有審美作用的學科,在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在內容上對審美能力的培養,對審美能力在目標上的培養,對審美能力在價值取向的培養這些方面入手,挖掘美術學科的審美作用,并聯系教學需要,多樣策略地融入審美教育,使學生發展審美能力,提高發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