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妍
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樂亭鎮范莊小學 河北 唐山063600
小學階段從三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程,依據英語課程標準對小學階段的總體要求來看,英語課程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為初中的學習語音、語調打下基礎,具備初步的交際能力,形成初步的語感。閱讀是學生直接獲取信息的最有效方式,不僅可以鍛煉其信息篩選與捕捉能力,還可以在有聲朗讀中增強語感,激發英語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提高閱讀能力。但在現階段小學英語課堂上,閱讀教學注重學生字詞句的記憶與理解,忽略了對故事和文章的整體把握,沒有真正意義上深入到英語環境中,不利于對學生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的培養。為此,借助情景圖優化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過程具有一定的探究價值。
(一)思維模式和閱讀心理存在差異。英語作為西方語言的代表,具有濃厚的西方思維方式。東方和西方人思維方式不同,學習理念也存有差異,對英語的學習目的也不一樣,這就會障礙學生英語閱讀理解,出現系列的問題。一般情況下,我國作為東方國家在英語學習上偏感性思維,而西方國家比較重理性思維。當下的小學教學中,英語閱讀理解習慣按照單詞或句子的順序進行表述,學生對閱讀文章的理解往往是建立在對語言及其背景知識理解的基礎之上進行的,因此,閱讀心理也存在差異。
(二)語境設置和文化背景知識的障礙。語言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因子。因此,漢語與英語在文化背景上存在很大的差異,此種差異必然會給學生閱讀理解造成障礙。就英語表達而言,蘊含著英語國家的歷史、宗教、觀念和價值觀等相關內容,再加上在我國英語語言環境的缺失,會增加語境設置的難度,影響閱讀理解。
(三)詞匯量和語法結構的差異。高效閱讀需要以大量的英語詞匯量為基礎,小學生剛剛接觸英語不久,所積累的詞匯量有限。小學英語閱讀的現狀看,詞匯量少,閱讀的文章就比較淺顯,對于內容關聯性較強的,上下文有緊密聯系的文章,都需要提供相應的詞語來解釋分析,融合了大量的語法和詞匯。再加上英語語法結構與漢語有很大差別,學生一時間無法轉變思維,閱讀時自然會出現母語的負向遷移,造成閱讀理解障礙。
現行的小學英語教材,在編排上體現學習的學習特點,因為小學生的形象思維為主,因此教材的信息呈現方式要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縱觀當下英語教材的信息呈現,基本有兩種情況:一是文字符號的呈現,也就是英語的學習內容,單詞,句子等;二是非文字符號的呈現,也就是一下便于學習學習的插圖、圖片等。從小學生的學習心理看,非文字符號呈現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容易吸引學生的眼球,引起學生的注意。一篇閱讀文章情景圖內容豐富,具有整體傳達的優勢,極快強化讀者的認知,加深理解,便于記憶。鑒于東方人的思維特點,小學的生的學習信息的獲得更多依賴視覺和聽覺的刺激輸入,因此更喜歡看插圖,圖片。鑒于此,當前小學英語教材設計呈現出的視覺化傾向越來越明顯,逐漸從文字化方式發展為越來越多的圖像化。
情景圖是小學英語人教版教材中最為鮮明的信息視覺化呈現方式,在PEP教材中,每一單元最前面都有一幅雙面對開的Main scene,每幅情景圖具有色彩鮮明、形象逼真、生動活潑的特點,能夠給枯燥平板的文字增添視覺刺激。小學生思維水平還處于由形象向邏輯抽象過渡的階段,情景圖的運用不僅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還可以匯聚重點詞匯和句型,順應小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因此,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教材中情景圖,或者從網絡、繪本中選擇針對性圖片,輔助學生閱讀理解,提高閱讀能力。
(一)以圖為引,優化課堂導入環節。課堂導入環節是一堂課的起始,此環節設計的有效性直接影響后續課堂的教學效果,關注整個課堂的教學質量。因此,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好的導入就成了一節課成功的關鍵所在。教師在導入時,一定要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通過導入的優化整合,將學生迅速帶入到英語閱讀氛圍中。對于小學生而言,一開始就展示刻板、枯燥的英語文字,無法引發思想與語言共鳴。情景圖作為文字理解的一種圖解方式,不僅可以提供直觀的視覺信息,還能夠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想象空間,充分喚醒生活記憶,敢于獲取圖片信息,對文本進行推測,快速把握文章脈絡,激發閱讀探究興趣。以《What does he do?》一課教學為例,講解其中的“Read and write”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呈現教材中情景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圖中不同人物信息,并提出針對性問題:“What’s his/her name?What’s his/her job?Where does he/she work?幫助學生明確觀察目的。緊接著,緊扣教學目標,巧妙設計讀圖活動,有效地引出閱讀話題,在學生與文本之間建立溝通的橋梁,幫助學生邁出自主閱讀的第一步。教師可以給出情景圖的句子框架,簡化學生讀圖理解,很自然地進入語篇學習。
(二)以圖為梁,優化文本解析環節。正如上文所述,情景圖具有形象直觀、生動簡潔的特點,它蘊含著豐富的英語詞匯與語法知識,能夠將復雜文本內容以圖式的方式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加深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理解,梳理文本框架。首先,借助情景圖輔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建立閱讀自信。以《Work quietly》一課教學為例,該單元主要通過情景圖中人與人之間的對話,讓學生掌握公共場所的行為準則,在生活中做一個懂文明、懂禮貌的人。教師可以重點設計“Read and write”的閱讀內容,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Robin的短視頻,導入學習主題。之后展示教材中情景圖,抹去英語對話內容,先讓學生根據圖片猜測“Whereis Robin?”,并鼓勵其大膽推測情景圖中主人公的對話內容,自主勾勒故事情境。最后采取一問一答的方式引出具體閱讀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加深閱讀記憶。完成上述教學過程后,教師要巧借情景圖,突破教學重難點。主要幫助學生理解“Canadian”“Spanish”和“talking”的用法,教師可以從網絡中搜索或者在備課環節自己設計情景圖,并在其中圈出有關指引信息,將教學重難點以另一種方式呈現,幫助學生擺脫閱讀障礙,掌握閱讀方法。
(三)以圖為徑,優化閱讀文本拓展。閱讀不單單是教會學生獲取知識,還要篩選知識,應用知識。因此,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閱讀文本的拓展與再創造,提升閱讀價值。首先,利用情景圖引導學生概括文本,用文本內容描述圖片,改變傳統認知的閱讀方式。以《My school Calendar》中的閱讀板塊教學為例,完成閱讀指導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When is your birthday?When is t he party?Whereis the party?讓學生討論,實現文本拓展。其次,借助情景圖引導學生自主創造閱讀文本。精美的情景圖是開展隨圖練筆的有效途徑,比如在《My favourite season》的“Read and write”閱讀中,可以引導學生以單元情景圖為素材,仔細觀察圖片細節,利用所學知識重新組織語言,促進思維發展,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在此過程中,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發揮集體的智慧,開啟頭腦風暴,吸取各自的語言優點,完成簡單的句子書寫。
綜上所述,情景圖作為一種信息呈現方式,相比文字而言,更直觀、生動、形象,屬于寶貴的教學資源。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了解情景圖的作用與特點,分析學生閱讀中存在的障礙,結合具體內容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以圖為引,優化課堂導入環節;以圖為梁,優化文本解析環節;以圖為徑,優化閱讀文本拓展,充分發揮圖片教學的優勢,提高學生觀察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與思維邏輯能力,增強閱讀教學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