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娟
摘要:高中音樂教育在對學生的壓力緩解以及提高他們的文化修養具有一定的作用。高中生對音樂的認識還處于發展階段,比中小學生有了大幅度的進步。然而由于生活閱歷、生活環境等限制,自身對于音樂的認識還具有片面性。如何引領眾高中生在音樂欣賞之中不斷豐盈精神,喚醒其音樂的感覺,音樂欣賞課便為學生提供了這樣的平臺。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的音樂欣賞興趣,不斷從傳統中突破,圍繞學生這一主體引領學生欣賞音樂、感受音樂魅力。
關鍵詞:高中音樂欣賞;興趣;方法;教學
一、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欣賞音樂實際上也是人的感官的一種感性活動,對于音樂的理解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感受音樂、理解音樂的能力不同,教師不能強行要求學生達到怎樣的一種高度和水平。因此在音樂欣賞中,不能僅僅去關注理解能力強的學生,教學也要去關注另一部分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對于高中生,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每一名學生對于音樂的感知,通過鼓勵和贊揚,使內向的學生更能調動自我積極性,充分挖掘自我潛能,在音樂活動中展現自我、提升信心,從而對音樂保有濃厚的興趣。而對性格外向的學生來說,要更加拓展他們的欣賞視野,為他們提供充分的展現想象的表達途徑,天馬行空般地任由自己的思想去游走與遐想,感官充分得以滿足進而緩解以及釋放壓力。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也需要因人而異、分層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地利用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促使他們以更好的學習態度與情緒投入音樂欣賞中,獲得精神上的富足以及思維上的靈動。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當學生經過調動,能夠讓他們在獲得情感共鳴之下深入體驗音樂作品。而在這一活動中更加突出的是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活動性,音樂的欣賞實踐中學生自主進行認知、強化、分析、反饋、探究、評價,在這一系列主體活動中,學生對于音樂作品會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以及感受。那么面對不同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他們的訴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融情入境,從而更好地催生他們與作品的情感同頻共振,達到情感的相融交匯,使他們在受到心靈的震顫中,充分地去感悟、欣賞作品,且還能產生個人的自我見解與感悟。就比如說,在教學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這一教學中,可以讓會拉小提琴的學生進行現場演奏,其他學生來演唱這一優美的主題旋律,學生通過演奏樂曲來參與表達這一音樂作品,其投入其中的情感會更為真切。其他學生在聆聽與欣賞之中,產生有別于教師進行講解的獨特體驗。有的學生喜歡創造曲目,在音樂作品的熏陶下產生靈感,樂于創造自己的音樂。這樣一種現場表演式的情景創設,融合了學生嘗試性的練習,和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表演,讓學生對塑造音樂形象以及表達音樂情感等音樂的基本要素得到進一步理解,去完整地欣賞作品以及感受作品,讓音樂形象能夠更為生動、產生巨大感染力、浸潤人心。
三、多形式體現,理解深刻
如果教師單純地講解以及演唱,或者是演奏、試唱,學生會因此感到枯燥乏味。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的個性特征已經非常的明顯,個人喜好都具有自己鮮明的個人特點。他們有的喜歡從所學的音樂知識中去創造自己的音樂作品;而有的則通過選擇自己喜愛的音樂方式來進行欣賞。對于學生來說,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是每一個教師不斷研究的問題。如果單純枯燥地講解音樂知識以及音樂中的樂器等,是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還容易讓他們在枯燥之中喪失對音樂欣賞興趣的。因此,教師要能夠多采取新穎的教學手段,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這一輔助手段為學生營造一個美妙的音樂播放情境,從而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對音樂欣賞課產生濃烈的興趣,并懷有喜愛之情。在音樂欣賞課中,學生同樣也會遇到一些揣測不懂以及理解不了的問題。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來輔助教學,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這樣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對音樂的功能進行介紹的時候,用多媒體設備進行音樂與畫面的對照,實現有音樂、有畫面的雙重效果。可以讓高中生先去獨自對音樂所表達的情境進行一番想象,與音樂相融,領略精彩的畫面,加深對學生音樂作品的印象,使其理解力更為精準。那么,利用多媒體來創設音樂情境,需要對電影以及音樂等資料做前期的處理與剪輯,教師做好充分準備,才能提高課堂效率,縮短用時。
隨著多媒體輔助教學進入音樂欣賞課堂,使無形的音樂通過有形的畫面來展現于學生面前,使他們更易于理解音樂作品,深入體驗作品所要包含的情感,真正產生濃厚的興趣去深入解讀這一音樂作品。不僅如此,在音樂欣賞中,教師還可以采取直觀教學方法不斷地調動學生的感官,使他們產生通覺。如在引導學生欣賞《國粹京劇音樂》作品時,可以讓學生看一看錄像、真切地聽一聽唱腔、真實地摸一摸臉譜、模仿一下唱腔、穿一穿戲裝、再去了解一下舞臺美術。同時,敲一敲鑼鼓,并適當地學一學念白和走步,鼓勵學生去學一兩個唱段。這一種直觀且實際的教學活動,則是對學生的多種感官的刺激,在調動與感受之下,對京劇藝術的理解與評價產生深刻的認識。
四、結語
總之,對于音樂欣賞教學來說,教師應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將音樂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如可以用歌聲去表達對音樂的感悟;通過形體的表達方式,在聆聽音樂之后編排自我具有反映個人內心世界的舞蹈;抑或是通過一些生活的場景讓學生在以音樂為背景的氛圍中去演繹,闡釋音樂的內涵。當學生的聽覺與視覺都得到滿足之后,就能從中獲得自由自在的精神慰藉,同時也能感受到音樂所帶來的快樂、愉悅,潛移默化中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欣賞水平以及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游吟歌.音樂欣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審美能力[J].黃河之聲,2017(5).
[2]李晨,陳艷,胡靜.高中音樂欣賞教學審美情趣培養的研究[A].《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九卷)[C]. 2018.
(責編? 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