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分析CBA決勝期在分差段與時間段的不同組合時所運用的攻防戰術,從中摸索職業籃球比賽決勝期攻防戰術運用的規律,對職業球隊決勝期攻防戰術的運用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2018-2019賽季CBA比賽60場,具體選取情況和依據如下:
該賽季CBA季后賽共計37場,分別是9場12進8、15場1/4決賽、9場半決賽和4場總決賽。從得分發現雙方比分大于15分的比賽有12場,這些比賽決勝期戰術不能左右勝負,故不作研究。因此,選定該賽季最終比分≤15分的CBA比賽60場,包含季后賽≤15分的全部25場比賽和35場比分≤15分的常規賽。
(1)文獻研究法。
查閱并分析籃球比賽決勝期攻防戰術相關的文獻資料。
(2)系統科學方法。
運用系統理論知識與方法,對研究內容進行全面的分析研究。
(3)錄像觀察法。
對決勝期60場比賽錄像中攻防戰術的運用進行觀察、統計與分析。
(4)統計分析法。
對獲取的數據,運用SPSS和Excel進行處理。
(5)邏輯分析法。
綜合運用了比較與類比,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的邏輯方法。
通過觀看選取的60場比賽錄像,在最后兩分鐘時比分≥12分的有12場。據錄像觀察,決勝期比分差距如此大的球隊,雙方戰術沒有大的改變,無太大研究意義。因此,有效場次為48場。
為了精確概括決勝期攻防戰術運用的規律與特點,首先以最后兩分鐘時的比分將球隊分為領先隊與落后隊;其次將比分分成3個分差段:1-3分段、4-6分段、7-12分段;最后將決勝期分成5個時間段:A 時間段(2ˊ-1ˊ30〞)、B 時間段(1ˊ29〞-1ˊ)、C 時間段 (59〞-30〞)、D 時間段 (29〞-10〞)、E 時間段 (9〞至比賽結束)。
據錄像觀察,48場比賽最后兩分鐘時分差在1-3分的場次有12場,占25%;雙方差距在4-6分和7-12分的場次都是18場,各占37.5%。其中,反敗為勝的有8場,這8場比賽決勝期分差落在1-3分和4-6分區間,這說明雙方比分差距較小的情況下,有反敗為勝的可能性。
在有效的48場比賽中反敗為勝的有8場,3.3章節和3.4章節再統計這8場比賽,將剩余的球隊劃分為決勝期一直領先隊和一直落后隊。
(1)決勝期一直領先隊與一直落后隊進攻戰術分析。
從錄像統計得出,一直領先隊決勝期控制進攻節奏、內線進攻和內外結合的進攻戰術稍高一些,比率分別是36.92%、24.62%和23.08%。說明領先隊主要是控制進攻節奏、消磨比賽時間,充分利用24〞規則。內線進攻可以造成殺傷或者博得罰球機會。內外結合能給防守隊帶來很大的壓力,讓防守隊在選擇側重外線防守還是內線防守時產生遲疑。
落后隊加快進攻節奏,不斷摸索反超的可能,在進攻戰術的運用方面相對平均,組織搶投三分球戰術也是落后隊經常采用的進攻戰術,特別是在場上有多名三分投手的時候。
(2)決勝期一直領先隊與一直落后隊防守戰術分析。
從錄像統計得出,決勝期領先隊與落后隊防守戰術差別較大。領先隊最多的是半場緊逼防守戰術,占比49.31%。其次是一盯四聯,占到了29.17%,此戰術主要針對對面中遠投能力比較強的球員。
落后隊主要采用全場和半場緊逼防守戰術,分別占到了41.80%和30.33%。落后隊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追分,在有限的時間要追上比分甚至反超比分,就必須要采用攻擊性強的防守策略,壓迫對方的進攻路線,造成對方失誤,獲取球權,發動反擊。
(1)領先隊在各時間段、分差段戰術運用的研究分析。
①領先隊在領先1-3分時戰術的研究分析

表1 領先隊在領先1-3分時戰術運用的統計
根據表1可以總結出:進攻方面:內線進攻和內外結合的進攻戰術持平,比率均為36.4%。說明領先隊試圖保持領先優勢,較少冒險拉開分差。防守方面:半場緊逼防守最多,其次是一盯四聯。在D、E時間段,采用了全場緊逼戰術。在比分非常焦灼時,通常會采用攻擊性防守戰術,即全場緊逼和半場緊逼,這是教練員鞏固勝利的首選防守戰術。投籃方面:三分球出手次數最低,以籃下和中投為主。暫停方面:總共叫21次暫停,在D、E時間段共計14次,占比67%。領先隊教練員暫停的主要目的是要求隊員控制好進攻節奏,進攻講究成功率,不能松懈,防守具有攻擊性,加強對明星球員的個人防守,同時注意防守的整體性。
②領先隊在領先4-6分時戰術的研究分析

表2 領先隊在領先4-6分時戰術運用的統計
從表2可以概括出:進攻方面:主要是采用的內線進攻,總共有23次,占了整個進攻戰術的42.6%。越臨近結束外線進攻戰術就越少,在E時間段外線進攻的戰術安排最少。內線進攻和內外結合無論在哪個時間段,運用的次數都比較多。沒有搶投三分。在控制節奏方面,大部分球隊會將進攻控制在20秒左右,很少出現10秒左右完成進攻的,除非出現快攻的機會。防守方面:主要采取的是半場緊逼和一盯四聯戰術,各占41%和26.2%,其次全場緊逼也占到了一定的比率,此時并未出現犯規戰術。投籃方式方面:以籃下強攻為主,中投次之,遠投最少。從各時間段上來看,越到后面籃下強攻的次數越多。暫停方面:總共叫37次暫停,在D、E時間段共計22次,占比59.5%。臨近結束時暫停比率比領先1-3分時下降了7%。
③領先隊在領先7-12分時戰術的研究分析

表3 領先隊在領先7-12分時戰術運用的統計
從表3可以看出:進攻方面:比較均衡,戰術沒有較強的側重點。控制節奏方面把握得較好,不急于進攻。防守方面:使用半場緊逼防守戰術的次數最多,然后是一盯四聯,這表明,絕大部分領先隊思想上沒有松懈,對比賽的態度依然認真,這是領先球隊取得最終勝利的保障。否則,容易被翻盤。投籃方面:籃下強攻方式采用的最多,其次是中投。大量的籃下進攻導致了罰球次數相應較多,C、D時間段,罰球次數最多;E時間段沒有罰球,這意味著分差較大,鎖定勝局,此時領先隊一般選擇消耗時間。暫停方面:總次數為10次,在A、B時間段暫停的次數最多,占比90%。教練員此時叫暫停是為了打斷落后隊反擊的士氣。
(2)落后隊在各時間段、分差段戰術運用的研究分析。
①落后隊在落后1-3分時戰術的研究分析
據表4得出:在A、B兩個時間段里落后隊會選擇外線進攻和內外結合戰術,有搶投三分球戰術,加快節奏與控制節奏比率相當。在C、D、E時間段多采取內線進攻和內外結合的進攻戰術,進攻求穩,控制進攻節奏,以靠近籃筐的近距離進攻為主,爭取獲得更多的罰球。在防守戰術方面,決勝期落后隊主要采用緊逼防守,試圖利用攻擊性強的防守形式限制對手進攻,并造成失誤,以便追趕比分。在D、E時段仍舊存在追趕比分的可能性時,落后隊會采取犯規戰術。暫停方面共喊了24次,在D、E時間段最多,占比62.5%。暫停能充分地體現教練員的臨場指揮應變能力,安排靈活合理的攻防戰術來爭取比賽的最后勝利。

表4 落后隊在落后1-3分時戰術運用的統計
②落后隊在落后4-6分時戰術的研究分析

表5 落后隊在落后4-6分時戰術運用的統計
據表5可以看出:落后隊進攻戰術內外分布較為平均,搶投三分球較多,加快節奏較為突出,籃下進攻和遠投使用的次數最多。在A、B時段籃下進攻用的最多,C、D、E時段遠投運用的最多。越是臨近比賽結束,分差較大的情況下,搶投三分球戰術就運用的越多。另外罰球次數也較多,總共有16次罰球。
落后隊在防守戰術上會選擇攻擊性較強的半場緊逼和全場緊逼戰術,在D、E時間段部分球隊采用了犯規戰術。暫停次數較多,D、E時段占比58%。落后隊戰術運用的整體思想是采用攻擊性較強的防守戰術,迫使對方勉強投籃或產生失誤,在進攻上加快節奏,運用內外結合的方式,進行籃下強攻或者獲得罰球機會,抓住一切機會搶投三分球,盡快縮小比分差距或反超。
③落后隊在落后7-12分時戰術的研究分析

表6 落后隊在落后7-12分時戰術運用的統計
從表6可以看出,落后隊在大比分落后的情況下,加快進攻節奏、搶投三分球戰術方面較多。防守上主要是運用半場緊逼、全場緊逼和犯規戰術。在職業聯賽中,不到最后一秒是不會輕易放棄比賽的,此時,教練員的暫停依舊較多,布置場上戰術或者安排板凳球員上場鍛煉。
(3)決勝期球隊的整體戰略思想。
戰略和戰術得當與否,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籃球比賽的勝負。戰略在整個局面中占主導地位,它是對整個比賽局面的策劃,并進行指導,是領導整場比賽的藝術。而戰術則是比賽中所采取的具體行動,戰術服從于戰略。概括地說,戰略思想決定著戰術采用的具體行動。
①領先隊整體戰略思想
通過對表1、2、3的研究分析表明:領先隊在決勝期的整體戰略思想是控制比賽節奏,注重進攻成功率,穩中求勝,有意識的針對對手的弱點,充分利用本隊的優勢,繼續擴大場上分差,加強防守強度,多采用半場緊逼和一盯四聯防守戰術,限制對方得分點,提高整體防守質量,進一步鞏固領先地位。
②落后隊整體戰略思想
通過對表4、5、6的研究分析表明:落后隊在決勝期的整體戰略思想是加快比賽節奏,獲取更多的進攻機會,多采用籃下強攻和搶投三分球戰術得分,犯規戰術也有所體現,運用攻擊性強的防守戰術,以半場緊逼和全場緊逼為主,迫使對方失誤或投籃不中,保護后場籃板球,獲得球權,發動快攻,縮小比分差距,爭取反超比分,贏得最后的勝利。
由于場上情況瞬息萬變、錯綜復雜,反敗為勝、以弱勝強或“浪輸”的情況經常發生,要想取得最終勝利,攻防戰術的運用尤為關鍵,特別是在雙方勢均力敵的時候。在有效的48場比賽中,反敗為勝的有8場,其中有5場是通過加時賽決出比賽勝負的。
(1)決勝期反敗為勝隊戰術運用的研究與分析。

表7 反敗為勝隊戰術運用次數統計
從表7、8中可以看出:
①戰略思想是否正確,對球隊能否反敗為勝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反敗為勝球隊的進攻戰術運用主要以球員個人外線進攻為主,三分球戰術運用也較多。反敗為勝球隊在防守戰術運用方面多使用半場緊逼和全場緊逼,利用這種帶有攻擊性和破壞性的防守,加強個人防守的攻擊性和整體防守的破壞性,造成對方的失誤、違例,爭取獲得球權進行反擊,反超比分;

表8 反敗為勝因素一覽表
②反敗為勝隊積極拼搶前場籃板球,保護后場籃板球,多搶一次籃板球就多一次進攻機會,尤其是前場籃板球二次強攻或重新組織新的戰術,觀察比賽錄像發現,其中有3場比賽是反敗為勝隊搶到了關鍵的前場籃板球,二次進攻成功才反敗為勝的;
③反敗為勝隊在控制比賽節奏上掌握的很好,落后時就加快進攻節奏,領先后又放慢進攻節奏,快慢結合,使對手難以適應比賽節奏;
④反敗為勝隊決勝期隊員顯示出了良好的心理素質。具體體現在,當進攻配合出現好機會時,隊員很堅決的選擇合理的方式,在進攻有利的位置上堅決執行投籃,且命中率極高。在對手實行犯規戰術時,罰球水平穩定,讓對方的防守戰術起不到作用。客場作戰時,不受觀眾情緒影響,只專心于比賽。
(2)決勝期“被翻盤”球隊戰術運用的研究與分析。
從表9、10中可以看出“被翻盤”球隊的戰術特點:
①攻防戰術策略錯誤是導致比賽最終失利的最主要因素,占75%。“被翻盤”球隊進攻以球員個人外線進攻和三分球戰術為主,防守采用了較多的半場盯人和一盯四聯戰術,半場盯人戰術不能給對手帶來足夠的防守壓力,一盯四聯戰術強調對明星球員的防守,明星球員采用突破分球戰術,其他隊員容易得分;

表9 “被翻盤”球隊戰術運用次數統計

表10 “被翻盤”因素一覽表
②籃板球拼搶不夠積極且失誤過多。關鍵時刻的失誤,包括傳接球失誤、24〞違例等,將球權拱手讓人;
③球員心理素質不穩定。在對手追上比分甚至反超的時候,球員心理壓力劇增,發揮失常。例如屢投不中或者無人防守時投不中,錯過將比分趕上或者反超的機會;
④比賽節奏控制不當。有些球員比較急躁,運球剛進前場,隊友還沒有落好位置,就搶投三分球,命中率低且籃板得不到保障,很容易被對手快攻。
加強對職業男子籃球比賽最后兩分鐘攻防戰術運用的研究,不但能為教練員的臨場指揮提供參考和借鑒,而且對籃球運動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領先隊在決勝期進攻戰術的選擇上主要側重于內線進攻戰術,其次是內外結合戰術,防守戰術主要采用的是半場緊逼盯人戰術。
落后隊在決勝期進攻戰術的選擇上主要以加快進攻節奏和組織搶投三分球戰術為主,防守戰術主要以半場緊逼盯人和全場緊逼戰術為主,犯規戰術是落后隊在最后時刻力求反敗為勝而是使用的戰術。
在職業比賽中,教練員在最后兩分鐘里的臨場指揮對比賽的勝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練員需要不斷的提高臨場指揮才能,在比賽的關鍵時刻,根據場上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相適應的攻防戰術,爭取比賽的最終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