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英德中學 廣東 清遠 511500)
4.27日陜西榆林米脂縣校園慘案,引發眾多思考,校園欺凌這個詞再次刺痛了我們的心,讓我們反思學校教育除了應試外,更為重要的是立德樹人。傳統觀念認為立德樹人的教育應該是在班會課堂上進行的,或者說思想政治課就是一門德育課,這些課程確實是有很強的德育功能。但是體育課有體育課的特點,它與傳統的說教式的德育課不同。體育課的“立德樹人”的功能是一種“言傳身教”式,它是一種通過教師示范動作,從教師的示范動作中,可以感受這套動作背后的體育精神,從而用這種高尚的體育精神來鼓舞人,塑造人。所以,從這個層面說,體育課是一門最好的立德樹人課。
現代學生當中大多是獨生子女,在成長中很多時候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團隊精神。這也是很多校園欺凌案件發生的原因。在學校體育教學,有很多團體項目,一方面可以有意識培養孩子團結協作的精神;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使學生是為了集體的榮譽而努力的拼搏。要讓學生明白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在體育體育比賽中的“團結協作的精神”就是奉獻精神。比如,在一場籃球或者足球比賽中,打出了精彩的進球,經常會聽到贊揚助攻的隊員,就是贊揚其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精神”也是實干精神,體育課的團體建設游戲或者集體性的項目,在練習過程出現配合不默契,應不埋怨多相互鼓勵,因此可培養學生的團結友愛的集體主義精神,這樣就可以有效預防校園欺凌等類似事件發生。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當代學生有一個特點就是應對挫折的能力比較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在校園欺凌案件發生時,選擇逃避,不吭聲,最終引發更嚴重的后果。學習體育課通過田徑、體操、武術等項目學習,可以有助于培養學生堅強、勇敢、果斷、機靈等能力。在應對校園欺凌事件的時候能過勇敢機智的處理,從而把無畏的傷害降到最低。
隨著社會的發展、網上各種不健康的信息的滲透,特別是網上暴力等方面因素的蔓延,加上學生的自我分辨意識不強,很容易就走上歧途。歸根到底這些學生缺乏法制意識。校園欺凌案件的發生也是因為學生漠視學校規章制度,漠視法律法規。學校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重要場所,也是法制教育的主陣地。在體育教學中有意識地融入法制教育,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通過體育游戲和比賽,能夠讓學生懂得蹲守規則以及尊重裁判,有利于培養學生公正、法制的意識。這樣能夠使他在以后的生活及學習中出現問題避免校園欺凌類似的極端事件發生。
簡而言之,在體育教學中不僅實現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在新時代更加要發揮學校體育課的立德樹人功能。
目前學校體育新課程標準在許多學校沒很好落實開展,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只重視發展學生身體素質、傳授體育運動技術技能這種現象普遍存在。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主要是按照教學要求來完成教學任務就可以了,而對教學目標進行了忽視,并沒有強調和重視對學生體育精神和體育意識的培養,而正是因為這種情況的存在,盡管教師完成了教學的任務,但沒有對學生體育精神實施塑造,就導致學生對體育內涵和體育文化沒有深入的了解,對體育鍛煉也缺乏長期的愛好和習慣。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現在是既沒有“巧婦”,也沒有“米”,更難成“炊”。想要實現體育高質高效教育,需要學校具有充足的專業體育教師資源,還需要體育課時滿足教學需要,但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還普遍存在專業體育教師的不足和體育課時的不達標等情況。尤其在小學階段,存在專業體育教師的嚴重不足,很多體育教師都是其他科教師兼職的,缺乏系統和專業的體育知識和技能,且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中還怕學生受傷出現教學事故而不開展專業體育教學,而進行所謂的“安全教學”,有些甚至不安排到室外上課,這也導致體育課時的不達標。
初中階段在升學壓力下,為了中考體育成績體育課堂教師只進行應試的相關項目的教學訓練,經過三年這種單一、枯燥考試項目訓練嚴重抑制了學生興趣的發展。高中階段高考是指揮棒,體育沒有高考任務,體育課被邊緣化,體育課被其他文化課占用或者早早就停課的現象皆是,學生也存在有文化成績第一的思想,對體育課有種可有可無思想。大部分高中學校在學校體育方面只關注學校訓練隊和體育高考生的發展,經常會看到學校運動會只有運動員和裁判員,其他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再有的體育教師只求簡單完成教學任務,甚至放羊式教學現象也普遍存在。
由此可見,學校體育課在立德樹人方面有顯著的功能,急需發揮其作用,另一方面,當前學習體育課現狀揭示了種種問題的存在,使得學校體育課的立德樹人功能難以發揮。基于此,本人提出了以下的想法。
新時代學校體育如何體育精神是體育運動和體育教育的整體表現,它不僅是發展身體素質、挖掘運動潛能,更重要的是能幫助學生樹立健全的人格,形成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團結協作的優良作風,它能賦予我們頑強拼搏、堅持不懈、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意志品質,去克服困難與挫折,并充滿動力去追求理想。體育精神是人健康成長的基石,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靈魂。因此在要體育課就要實現它的立德樹人的功能。
在體育文化中,有著豐富的德育資源,為了實現學校體育“立德樹人”的教育效果,學校就可以借助體育德育文化資源,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學校可以在校園里和運動場貼掛體育運動員勵志圖片,如取得冠軍為國爭光昂首挺胸舉起國旗時淚流滿面的時候、受傷運動員堅持完成比賽、運動員的團隊協作和相互鼓勵等,通過這些圖片來激發學生對體育道德的深入體會;學校還可以借助宣傳欄、廣播站等來進行體育勵志故事的宣傳和分享,來讓學生在課余時間來對體育文化內涵進行深入了解,強化體育德育功能;另外,在升旗儀式肅立、行注目禮、齊唱國歌、心想祖國,讓學生心中充滿自豪感和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是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這種育人環境在潛移默化當中對學生起著感化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制定三維目標,以情感目標的導向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運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對教學課堂進行精心的設計,將立德樹人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融入。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用體育故事導入的教學策略,因為體育來源于生活實踐于生活,每個的感人的體育故事都體現的是一種體育精神。比如,馬拉松精神、中國女排精神等等都是代表著體育精神,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導入相應的體育故事,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然后,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組織觀看體育紀錄片了解運動員成功與艱辛,一個體操動作需要練習好幾年才能取得成功,于是不斷激勵自己。同時,堅持貫徹興趣先導,實踐強化教學原則,但也要避免單從興趣出發從而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中要引導其興趣向正確方向發展,因勢利導,并進行實踐強化,為學生的終生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這種動人的情節,來影響學生。
學校體育課堂通過創設趣味團體建設和競賽游戲,在教師正確引導下營造和諧、輕松和開心的課堂氛圍。如,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他們配合來完成某一項體育運動任務,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游戲中,通過參與團隊游戲讓學生感受一個人的力量是多么的小,團隊的力量是多么的大,幫助同伴是開心的,受到別人的幫助是感動的;教師還可以在課堂設置一些運動闖關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育技巧來按照要求完成游戲,這樣就能夠促進學生體會想獲得成功和榮譽必須要付出不怕困難和堅持不懈的拼搏精神,通過遵守規則學會尊重他人、相互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團結合作、頑強拼搏、堅持不懈和尊重他人的體育精神。從而用這種強大的體育精神去影響學生,塑造學生的人格。
在學校體育教育中,課堂教育時間是有限的,想要促進學生對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強化學生對體育文化的理解,加強他們對體育道德和內涵的認識,就需要學校拓展體育教學活動,在學校設置和開展一些體育比賽活動,讓學生參與和投入到比賽活動的過程,從而實現對體育德育內涵的體會。比如,學校可以以班級或者年級為單位進行乒乓球、籃球或者羽毛球等比賽活動的開展,在乒乓球或者羽毛球比賽中能夠對學生的拼搏精神和刻苦訓練精神進行強化,而在籃球比賽中,還需要團隊之間能夠良好的配合和相互的信任,這樣就能夠對學生團隊精神進行培養,同時其他學生在活動中需要扮演著啦啦隊或者服務人員的角色,他們在比賽的參與中能夠體會到體育文化的感染力,讓他們更加深入的體會和認識到體育文化的魅力,在體育比賽的參與中得到精神的強化。
學校不僅需要提升對體育教育教學的重視程度,同時也需要加強體育訓練對學生體育道德的培養,結合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制定科學有效的體育道德培養內容及目標,體育道德教育目標的不同,相應的培養方式也存在一定差異,而體育項目內容呈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德育品行的培養。比如,在體育教學中的接力跑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關于合作與競爭的道德培養,只有每一棒的學生都拼盡全力奔跑,才能在大家的合作下取得勝利,而其他隊伍學生與自己的良性競爭,也能激發學生的拼搏奮斗精神。所以,結合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建設水平,制定合適的體育校本課程,在學生年級的提升下,訓練目標、強度和內容也需要隨之提升,對學生體育道德品質的培養也在不斷提升;另外一方面,也需要加強對體育教師的體育道德培養,體育教師不僅需要有過硬的專業教學能力,自身也應具備良好的體育道德素質,能夠根據學生特點制定科學有效的體育德育培養方法,以此實現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
綜上所述,學校是教書育人的重要場所,在以往的教學中,更加重視對理論課程和專業知識的教學,特別是在體育教學中,常常忽視體育課的立德樹人功能。在新時代,我們學校體育教學繼續秉承“傳道授業解惑”的功能,也重新換發“立德樹人”的功能。在基于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把“傳道授業解惑”和“立德樹人”兩者實現更好的結合,從而來實現體育的育德育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