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定西市人民醫院婦產科,甘肅 定西 743000)
功能性子宮出血為多見婦科疾患,發病后可見陰道不規則流血、月經周期紊亂、貧血等多樣癥狀,對患者生命質量、軀體健康危害頗大[1]。行合理干預模式,對疾病治療、病情改善可起到一定輔助作用[2]。人性化護理始終以患者為中心,同時將人文關懷融入進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等各項護理服務中,使患者享有更舒心的護理服務,護理干預效果佳[3]。基于此,本研究研究了人性化護理在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研究對象為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間在本院就診的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98例,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49例,年齡23~60歲,平均年齡(42.45±3.59)歲,病程 3 個月~3 年,平均病程(1.64±0.41)年;研究組 49 例,年齡 24~59 歲,平均年齡(42.48±3.61)歲,病程 4 個月~3 年,平均病程(1.67±0.44)年。2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符合功能性子宮出血有關診斷標準;②未合并精神疾患;③均知情本次研究,且同意參與。
排除標準:①未處于妊娠期、哺乳期等生理階段;②重要臟器發生器質性病變;③合并惡性腫瘤;④臨床資料完整。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干預,具體包括:①定時巡查病房:查看患者病情、病房環境,定時通風、消毒、打掃衛生,檢查各項治療情況,了解患者主觀感受,準確回答患者問題。②用藥護理:謹遵醫囑,準確把握使用劑量、使用方法等,住院期間每天提醒患者服藥,告誡患者切勿擅自停藥,加強生命體征監測,若出血過多或出現休克情況,則第一時間上報、正確處理,同時統計治療效果。③入院后帶患者熟悉住院環境,協助其完成各項必要的檢查,進行健康教育,定期舉辦“功能性子宮出血”知識講座,聯系患者到院參與。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人性化護理干預,具體包括:
基礎護理:勤換衣物,可使用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外陰,保持此部位清潔,治療過程中不可坐浴,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注意生活細節與個人衛生,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治療過程中出現任何不適都應及時上報,月經期多休息,不可劇烈運動。
性激素治療護理。治療前明確患者是否存在有關禁忌證,如適用方可使用;準確把握雄激素適用對象,若患者正處于青春期,則不宜使用雄激素,若患者正處于生育期,則每月雄激素適用總量以300mg為上限;向患者、家屬介紹性激素有關知識,強調行規范性治療的重要性,擁有對性激素治療的正確理解,并清楚知曉正確使用性激素的方法;性激素治療后一定時間內仍未有效止血,則應立即上報;正確用藥,不可漏服、停止用藥,如因藥物使用不當出現不規則陰道流血情況,則立即上報;如需減量,則應嚴格遵照醫囑,減量時間從止血后方可開始,不可自行減量,每次減量標準為原劑量的三分之一;口服用藥時間盡可能選擇在飯后、睡前,若出現明顯嘔吐、頭昏等不適癥狀,則可給予適宜劑量的維生素B6、甲氧氯普胺等有關藥物。
心理護理:入院后,安排護理人員負責向患者介紹 “功能性子宮出血”有關知識與治療方案、成效,指導患者學習肌肉放松法、深呼吸等調整軀體狀態,或學習音樂療法減輕負性情緒,強調積極向上心態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學會自我心理調節,提升患者勇氣,減少其心理恐懼與擔憂。
飲食護理:少食多餐,不可暴飲暴食,多進食高維生素、高蛋白類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如紅棗、牛奶、瘦肉、豆制品、菠菜等,不可進食辛辣食物、寒涼性食物、刺激性食物,如酒、洋蔥、生姜等,飲食中增加含鐵食物,注重補充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可增加進食甘蘭、胡蘿卜、山楂等食物,多飲水。此外,月經期間切勿進食寒涼性食物,如香蕉、馬蹄等。
出院指導:出院前安排護理人員進行健康宣教,發放居家護理手冊,強調居家護理期間注意事項,與患者保持電話、微信等聯系,定期提醒其到院復診,為其提供幫助。
1)治療情況對比。觀察指標包括:①平均止血時間;②出血率;③貧血率。
2)心理狀況對比。心理狀況評估主要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慮與抑郁評定臨界值分別為50分、53分,評定分值越高表示焦慮與抑郁程度越強烈。
3)滿意度對比。滿意度評價結果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滿意度為非常滿意與一般滿意之和。
數據分析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平均止血時間與SAS、SDS評分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出血率、貧血率用百分數表示,分別行t檢驗、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平均止血時間少于對照組 (P<0.05),出血率、貧血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治療情況對比
干預前兩組SAS、SD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 SAS、SDS 評分均低于干預前(P<0.05),且干預后研究組 SAS、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 見表 2。
表2 心理狀況對比 (±s,分)
表2 心理狀況對比 (±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對比#P<0.05。
組別 例數 SAS SDS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49 58.76±8.53 41.64±5.43# 59.34±9.21 39.77±6.42#研究組 49 58.81±8.57 31.18±3.39# 59.29±9.17 28.96±4.65#t-0.029 11.438 0.027 9.546 P-0.977 0.000 0.979 0.000
對照組非常滿意19例,一般滿意16例,不滿意14例,滿意度為71.43%;研究組非常滿意25例,一般滿意20例,不滿意4例,滿意度為91.84%,研究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
功能性子宮出血無特定發病年齡,疾病發生后可見月經紊亂、貧血等癥狀。有關資料顯示:功能性子宮出血發病誘因多樣,包括營養狀況、精神狀況等,諸多誘因綜合作用導致內分泌紊亂,遂出現子宮出血情況。應堅持“止血”、“糾正貧血”、“調理內分泌”等治療原則,選擇恰當治療方案。臨床治療主要采取藥物與手術兩種方式,然而行任何治療,均需給予恰當干預,便于疾病治療、病情改善。患者不同,病情程度不同,治療方案不同,則實際護理干預所需亦不同,常規護理干預方案在臨床實際應用過程中有其局限,并不能面面俱到,整體干預效果存在差異。
人性化護理強調以患者為中心,同時將人文關懷融入實際護理服務,保證患者在享有基礎性護理服務、專業技術服務的同時,仍可享有真正人性化的護理服務,讓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的真誠、關愛[4]。目前此護理干預模式已廣泛用于臨床諸多疾病實際護理干預,可實現全方位干預。杜翠霞[5]認為:采取人性化護理干預,可在短時間內使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減輕出血癥狀,生化檢查結果提示各項指標均正常,可減輕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心理狀態評估結果更優,干預效果確切,可幫助患者重拾信心。故本研究將此護理干預模式用于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從基礎護理、性激素治療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出院指導等多方面著手開展,干預效果不錯。因功能性子宮出血有關知識欠缺,過分擔心其對生活、工作所產生的負性影響,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長期存在,護理人員應開展健康教育,施以必要的心理疏導,從而使心理壓力減輕、負性情緒消除,正視疾病存在,有利病情盡快恢復。并且幫助患者掌握必要的健康與衛生知識,知曉功能性子宮出血發生原因、機制等,能有效糾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整體生活質量提升。充分尊重患者隱私,給予患者精心周到的照護,整體護理質量水平將大幅提高。真正將人性化護理落到實處,調整患者心理、生理至最為適宜的康復狀態。依據功能性子宮出血特點,結合患者實際確定飲食護理方案,調整營養所需,可增加機體抗病能力,能夠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這是單純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所無可替代的,對病情控制與改善有所助益。
有研究表明[6],為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提供人性化護理干預服務,出血率、貧血率均維持在較低水平,有助于改善各項治療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平均止血時間少于對照組,出血率、貧血率均低于對照組。與上述研究結果較為接近,提示行人性化護理干預,可縮短止血用時,降低出血率、貧血率。有研究表明[7],為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提供人性化護理干預服務,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提示行人性化護理干預,可減輕患者心理不適,減輕焦慮、抑郁程度。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提示行人性化護理干預,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滿意度高。
綜上所述,對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開展人性化護理干預,止血用時、出血率、貧血率均減少,焦慮與抑郁程度減輕,患者滿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