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夏青
摘要:高職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是適應高等教育國際化和信息化需要,推動教法創新,加強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綜合體現。結合數字化在線課程以及慕課、翻轉課堂、微課等混合模式實現課程課上與課下、線上與線下的交互融合,實現互聯互通。“八個相統一”是思政課教學要求的高度概括,也為新時期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指明了方向,是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環境下開展思政課混合式教學的基本遵循,在“八個相統一”視域下開展思政課混合式教學,在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中堅持“八個相統一”,實現在創新中守正,堅定政治立場,在守正中創新,繼續創新的腳步,打造高職思政課優質課堂。
關鍵詞:“八個相統一”;思政課;混合教學;守正創新
一、前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3月18日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的講話中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要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要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要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要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要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要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思政課建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勢,國家高度重視,高校自上而下開展思政課改革創新并全面支持和保障實施。面對信息化高速發展以及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特質,思政課與時俱進改革教學方式方法是順應社會變化發展的必然選擇,混合式教學是自主、高效的教學改革創新,在“八個相統一”基本遵循指導下開展高職院校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探
索,是新時期上好思政課,守好主陣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理性回歸和創新實踐。
二、“八個相統一”視域下高職思政課混合式
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一)思政課機遇與挑戰并存,意識形態安全教育
仍是重中之重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對意識形態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職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功底薄弱,思政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意識形態教育、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主要渠道,要更加重視并保障實施。思政課建設要結合新時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賦予新的內容和形式,改革創新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引導青年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社會主流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念,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弘揚正能量,擔當民族復興大任。
(二)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是信息時代“以學習者為
中心”改革創新的新方向
為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加快推進教育現代
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等文件精神,高職院校思政課改革要適應高等教育國際化和信息化需要,加強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改革是近年來高校極為重視并積極推行和應用的教學模式,該模式有效地實現了課前、課中、課后的全流程管理,調動了學生,拓展了空間,教學通過技術載體以及線上線下相互銜接,實現課堂翻轉、課上小組討論、課下作業等環節的全面展開。面對信息化高速發展以及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特質,思政課與時俱進,改革教學方式方法,使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創新打造智慧課堂,是自主、高效的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
(三)“八個相統一”是思政課改革的基本遵循,是混合式教學探索守正創新辯證統一的根本保障
信息技術與思政課深度整合,為課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為思政課師生帶來了新的體驗,但與此同時,思政課有其特殊性,借助新媒體、新技術開展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教學應以內容為主、方法為輔,以人為主,以機為輔,遵循“八個相統一”基本原則。要在創新中守正,堅定政治立場,加強對學生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在守正中創新,不能停止創新的腳步,實現思政課改革創新辯證統一,在面對各種挑戰和困境中更加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
三、“八個相統一”視域下高職思政課混合式
教學實踐探索
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改革中要全面統籌并落實“八個相統一”基本原則,首先,做好實踐探索前的準備,認識到位、機構健全、保障充分、標準統一、資源整合以及組織協調等。其次,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全面統籌和把握混合式教學中課程設計以及具體的線上線下教學組織、課程活動、課程考核、作業測試、討論交流、在線答疑等方面,充分發揮“八個相統一”的指導作用。
思政課混合式教學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課程教學中政治性的體現不是枯燥的政治宣傳和強硬的政治口號,要用深度的理論和真理的力量來分析和支撐。高職思政課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重點加強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學習以及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和法律素養。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方面沒有專門開設相關課程,因此思政課混合式教學在教學內容組織和教學資源整合上,應體現并貫穿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讓學生接觸原理、學原理、悟原理。從整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真切領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掌握馬克思主義的“靈魂”。
思政課混合式教學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思政課的價值性貫穿于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法治觀教育等方面,要引領當代青年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會辯證思維方式,辨別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改革實現線上線下相互銜接,拓寬教學平臺,豐富教學資源,充分利用信息手段滿足學生訴求。同時,充分利用線上平臺了解學生思想特征、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注重發揮學生自主性,學會探究、協作、交流,通過線上發表言論、參與討論和線下相互交流等途徑引導學生對社會熱點、社會現象、社會矛盾主動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及時予以評價和指導,去偽存真,加強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引導,及時糾正學生的思想偏差和錯誤的價值觀念。
思政課混合式教學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思政課混合式教學設計要在強化問題意識中堅持正確的導向,在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安排上體現對學生辯證思維的鍛煉,引導學生學會辨析,去偽存真,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例如線上熱點問題辨析、課上學生討論互評、課下學習評價等環節,明確要求、準確把握評價尺度,檢驗學生思想動態和行為習慣。首先,要勇于正視社會思潮和各種觀點,既不急于否定,也不全盤接受,要透過事物表面現象發現隱藏的真相。其次,要敢于批判錯誤的思想、觀念和現象。“不破不立”只有敢于打破對自我思維的束縛,才能重構正確的思維模式。客觀理性地看待社會問題,旗幟鮮明地批判各種錯誤思潮,傳播主流意識形態的青春榜樣力量。最后,要堅定立場,在與錯誤觀念和社會思潮的斗爭中要堅定政治信仰,相信社會發展進程中出現問題都是正常、暫時的,都會經歷社會的檢驗,各種社會矛盾沖突會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而得以解決。
思政課混合式教學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混合式教學改革更應體現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通過線上線下雙路徑更全面深入開展思政課理論教學和實踐探索,既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和領會,又可創新實踐活動。在教學實踐中線上教學不局限于微視頻的知識點傳授,通過單元設計和教學環節的安排避免純理論的傾向。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為例,教學內容圍繞大學生學業、情感、人際交往、職業探索等生活實踐,導學環節開設“我的困惑”“隨機調查”等實踐形式讓學生說出心聲,了解學生動態,掌握學生的困惑和思想傾向,并有效地將調查結果反饋到線下課堂教學中。同時,開展線上線下討論、交流、發表言論、辯論等教學以及校內外實踐活動等多樣化的實踐活動,豐富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形式。
思政課混合式教學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思政課依據國家統一規定的教材制定教學目標,規定了思政課的根本屬性和發展方向。混合式教學改革在統一性的基礎上體現多樣性,利用網絡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教學軟件與平臺創新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如利用“雨課堂”“對分易”“優慕課”等教學軟件,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提升課內互動效果。建設思政課在線開放課程平臺,打造線上學生學習、思考、提問、作業為一體的網絡學習平臺。線上課堂與線下課堂同步進行,發揮各自優勢,建立內在聯系機制,在落實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讓思政課活起來。
思政課混合式教學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思政課的“教”與“學”是體現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的雙向過程,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改革對教師的“主導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引導仍然是第一位的,不僅僅是課堂教學的把握,而是要全面統籌線上線下、課上課下教學互聯互通,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協作交流。發揮學生主體性,在于改革學習模式,轉變學習觀念,養成自主全方位的學習習慣,參與在線教學,線上提問、線上討論、線上作業等,及時與線下課堂教學相貫通。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主動思考、敢于表達、不斷尋求滿足自我成長和學習訴求的求知者。
思政課混合式教學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改革首先要保證教學的理論灌輸性,堅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理論知識,讓知識入腦入心,提升理論素養。在知識儲備基礎上開啟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用所學理論知識看待和解決問題。混合式教學平臺的課程設置和單元學習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啟發性的交流活動,針對所有學生都可以發表言論、提出問題、在線討論、回答問卷、提出建議等,充分調動大學生主動思考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思政課混合式教學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思政課混合式教學可以針對不同專業進行個性化設置和學習。針對所教不同專業的學生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內容,拓展教學資源,開展教學活動。推動思政課改革與課程思政相融合,將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課程本身的文化基因、價值范式融入專業課程建設中,同時與學生工作、校園活動等同向同行,在全方位的育人環境中達到潛移默化的教學效果。
四、“八個相統一”視域下思政課混合式教學
創新探索啟示
(一)“八個相統一”視域下思政課混合式教學“度”的把握
混合式教學是信息化環境下開展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大膽嘗試,在創新探索中如何正確把握思政課政治方向,堅定政治立場,體現思政課程的理論性、統一性、思想性、價值性和針對性,又能充分展現課程教學實踐性、多樣性和啟發性是思政課混合教學改革的根本問題,也是如何將“八個相統一”基本遵循與混合教學改革相融合,從戰略高度把握思政課教學的目的和意義。堅決貫徹落實推動課程改革創新,一定要著眼于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精準發力,在創新中守正,在守正中創新,真正讓思政課親起來、活起來,發揮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二)“八個相統一”視域下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是
對“師”與“生”和“教”與“學”提出的新挑戰
“八個相統一”視域下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是一場“教”與“學”的變革,是轉變傳統思政課教學模式,適應新時代“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改革教學模式的創新實踐。教師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者,而是課程的設計者和組織者、指導者和評論者,并利用網絡化資源實現課堂的翻轉和變革。學生也不再是知識接受者和被動的傾聽者,而是主題的探討者、問題的研究者、熱點的討論者和觀點的表達者。教師要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引導學生認識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要自主思考、團隊協作、溝通協商,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并且提升自我的思辨能力。這是一場結構性的變革,未來思政課要實現課程教學互動雙贏,打造師生教學共同體必須大膽改革創新,育人育魂。
(三)探索“八個相統一”視域下思政課混合式教學
創新新常態
“八個相統一”視域下思政課混合教學改革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學生為中心,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有效達成教學目標的守正創新探索。依據“八個相統一”基本原則整合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借助網絡教學平臺,實現“線上”與 “線下”相混合,“課上”與“課下”相混合,達到教學資源、教學渠道、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等全方位的教學信息化、一體化,實現教學交互、共建、共享。在全面統籌和把握下開展思政課混合教學是改革創新的新方向,也應將此探索和實踐發展成為思政課教學的一種新常態,深入研究和探討,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步伐,大力提升思政課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9-03-19.
[2]盧黎歌,隋牧蓉.“八個相統一”: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遵循原則[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9).
[3]黨評文.堅持“八個相統一”推動思政課守正創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7).
編輯/李夢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