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教學戰線中最前沿的一線教師,如何主動適應信息時代發展的大潮流,將信息化融合到課程教學中,是每個教師面臨的迫切問題。本文就中職教師如何在“超星學習通平臺”建立課程和融合課程教學的探索實踐中談談個人的心得和體會。 【關鍵詞】信息化? 超星學習通? 題庫? 中職? 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7;G434?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2-0042-02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如何充分發揮信息化平臺的優勢,將信息化與日常課程教學融合,有效提升全體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學水平,已成為各個學校推進信息化教學改革的大方向。作為教學戰線中最前沿的一線教師,如何主動適應信息時代發展的大潮流,運用信息化平臺創建課程,將信息化融合到課程教學中,是每個教師面臨的迫切問題。
本人是中職學校的計算機課程一線教師,近年我校圖書館引進了“超星學習通”平臺,學校多次號召同學們進入到“超星學習通”開展“好書共讀”的活動。不少老師也嘗試著在“超星學習通”平臺中創建課程,開展將信息化和日常課程教學融合的探索和研究。在此背景下,本人也用了整兩年的時間去研究“超星學習通”平臺,并與本校其他教師合作在“超星學習通”平臺中創建了兩門課程——“計算機應用基礎”和“免疫學基礎”,嘗試將該課程融合到日常課程教學中,其中“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課程點擊率居本校首位,“免疫學基礎”的課程點擊率也排行學校前列,特別在對我校17級學生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學科中推廣學習通平臺中的題庫系統的使用,我校17級學生在2017-2018年度福建省首屆全省中職校的計算機學業水平考試通過率達到99.87%(789名考生僅因1人缺考未通過,在考考生全過),優秀率和通過率均名列全省前茅。本文就如何在“超星平臺”建立課程和融合課程教學的探索實踐談談個人的心得和體會。
一、如何快速有效在“超星學習通”網絡平臺中創建課程。
不少老師一想到在“超星學習通”網絡平臺中創建網絡課程,就會聯想到“微課”,想通過錄制“微課”視頻然后發布到平臺上的方式創建網絡課程。事實上錄制微課視頻是一件耗時耗精力的事,要想成功地錄制一門課程中所有完整章節的視頻,如果沒有學校強大的財政支持,沒有相應的建設團隊,要單憑教師個人力量去做,絕對是一項巨大的工程。特別是在中職學校,相同課程的專業教師不多,有可能全校才一兩個,很難做到分工合作。我查看了本校老師在“超星學習通”中建立的課程,不少課程只有一個名字,或者建了一些目錄,但內容空空。可以想見有不少老師是雄心勃勃想建立自己的課程,但嘗試做了一段時間后發現難度很大就放棄了。據個別參加網絡信息化教學設計大賽的老師透露,單請專門電腦公司技術人員對信息化課程設計視頻進行優化和包裝,要價就是幾千塊,這些可不是教師個人可以負擔得起的。
我的看法是,我們在“超星學習通”中所建立的課程,面向的對象是在校生的中職生,目的為了輔助課堂教學,并不要像網絡上專業的教學門戶網站,也不是做影視,不需要做得多么的專業,多么的華麗。視頻素材不是創建課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果不是為了教學比賽等專門用途,不需要忙著錄制視頻。當然如果能夠在課程的重要章節插入貼切形象的動畫,效果自然會好很多,若做不到也關系不大,不影響課程的使用。我們做課程最終目的是為了發揮信息化平臺的優勢,優化傳統教學中的某些環節,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而不是簡單地把課程發布到網上讓學生自學。再說了,如果你講課的水平沒有達到相聲演員或者段子手那樣繪聲繪色的幽默程度,很可能你費盡千辛萬苦錄制好的教學視頻發布下去,學生卻沒有耐心去看完,或者直接用一些刷課軟件應付了事,同時還抱怨浪費手機流量。
我的做法是,首先收集和整理課程的相關素材,作為課程的一線教師,幾年的積累下來手上肯定是有許多寶貴的素材,如上課用的PPT,習題,試卷等等。把它們按章節歸類,初步設置用途,哪些用于預習,哪些用于復習,哪些用于課堂作為難點和重點強調。
接下來在“超星學習通”中建好課程名字,設置好課程封面,然后制定課程的目錄框架,這個目錄框架可以和教材一致,也可以是根據自己實際授課的內容制定。
然后把每個章節的PPT導入到超星平臺課程中的相應章節就可以了。這里有個細節的問題,因為超星學習通對PPT格式的支持不是太完美,PPT在學生的手機端的播放時可能會出現格式錯誤,還有可能卡頓。我建議把PPT另存為圖片文件,然后在平臺中導入這些圖片即可。這種方式簡單易行,如果手里已經有了課程完整的PPT(現在的很多教材書本都有提供現成的PPT資源),把所有PPT另存為圖片后導入,這項工程少則三兩天,多則一周就可以完成。
導入完每個章節的PPT后,其實課程大概模型就已經完成。如果還想要做得更完美一些,在教有余力的情況下,也可以在網絡上搜集一些課程相關的資源,如視頻、圖片、文本等素材,逐漸豐富到課程中去。我們可以把這些工作當成是教學的備課過程。總之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在“超星學習通”網絡平臺中創建課程也是這樣,在實踐中可以邊建設,邊使用,邊改進。特別是針對一些偏門專業的學科,網絡上能夠拈來就用的資源不是特別多,很多素材都要靠老師慢慢積累,逐步添加,不可奢望一步到位。
對于中職學校的在校生來說,課程教學的重心仍然是傳統的課堂教學活動。在學習通平臺創建好的課程,是為了方便學生在課余的時間打開手機,對相應的知識點進行瀏覽,達到預習或復習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學生提前在網絡平臺上把原本課堂上要學的東西自學一遍。
二、在預習和復習環節有效引導學生應用超星學習通平臺。
在課程教學中的哪個環節使用學習通平臺的信息化手段最有效呢?
從學生層面來說,在校課程的學習過程不外乎三個環節: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
先說課中學習環節,一般中職學校每個教學班級的人數大約30-50人,不算特多,使用傳統授課模式,一個教師是可以應對得過來的,師生可以直接面對面交流,傳統教學有傳統教學的優勢,倒不一定非得使用分組教學、在線討論等新型的教學模式。所以我認為在課中學習這個環節,應用學習通平臺的信息化手段是相對弱化的,難不成學生在課堂上提個問題還得用手機給老師發信息,然后在線等待老師在平臺回復么?
反之,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這兩個環節特別適合當今的碎片化學習理念,可以發揮出學習通平臺的信息化的特別優勢,應在教學使用中大力推廣。
從教師層面來說,如何設計好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這兩個環節,是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的重點,也是實現信息化與課程教學融合的關鍵點。
如何發揮超星學習通平臺的優勢,將信息化融入到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這兩個環節中去,引導學生使用和推廣呢?我的常用做法如下。
(一)課前預習環節
1.發布預習作業。
課前一周或3~5天,應用超星學習通教師端的發布任務功能,下發課程的預習作業到學生端,作業的題型以問答題為主,量較少,每次大概3-5題,同時還把問題發布到課程的群聊區中,引導同學們開放式討論。同學們為了完成作業,逐漸地會去百度查閱資料,或觀看課程資源,不管是用哪種方式,就已經是不知不覺地提升了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了。
2.查看預習效果。
(1)在課程的群聊區中可以很直觀地查看到同學們的發言情況,對于質量較好的發言,除了在群聊中直接表揚,也可以截圖下來,在下一次課堂教學中進行多媒體展示,從而激發學生參與課程的積極性,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超星學習通”網絡平臺的優勢是你可以實時監測到學生的作業提交情況,并且能準確地統計該班級每道題答題的正確率,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
(二)關于課后復習環節
復習環節與預習環節類似,我通常也是應用超星學習通教師端的發布任務下發復習作業到學生端,課后復習作業的題型以選擇題為主,量較多,一次發布給學生大約20題,可以當成一次小測或練習的成績,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之內完成,時間到了就把作業任務刪除,逐漸讓學生養成按時做作業的習慣。
為了防止學生抄襲答案,可以根據需要設置“顯示/不顯示”答案,還可以設置題目亂序;為了防止學生敷衍答題,還可以設置成未達到指定分數(如60分)不可提交。
將應用“超星學習通”平臺融入到課程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我最推薦的就是這項平臺提供的作業發布和提交的功能,它可以將教師從繁重的批改作業的勞動中解脫出來,而且提供了非常準確的分析數據,讓教師及時了解到每道題目的正確率,從而準確地把握哪些知識點學生沒有掌握,哪些知識點需要強化,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提升教學效率。
三、建立和完善教學題庫資源應成為中職課程建設的側重點。
前面我說過,在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這兩個環節可以發揮出學習通平臺的信息化的特別優勢。從教師層面來說,如何在這兩個環節中引導學生使用超星學習通,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發布任務,發布作業,通過查看作業結果了解同學們的知識掌握情況。作業從哪里來?當然是由教師設計、搜集、整理后導入到題庫中。只要題庫資源建設好了,教師布置作業時,只要在手機端手指滑動幾下,就可以把作業發布下去非常快捷。
怎么建設題庫資源呢?
在“超星學習通”的平臺中建設題庫不需要太多的技術含量,每個普通教師都可以完成,就是需要花較多的時間。比較適合相同學科的教師分工合作。
“超星學習通”的平臺提供了不同題型的題庫模板,如選擇題、填空題、問答題、投票題等。選擇好相應的模板,將題目和答案復制到對應的區域,然后保存,再將文件導入到“超星學習通”中即可。
我的做法是,在“超星學習通”的平臺的題庫中先建好每個章節的目錄,在里面分別建立兩個文件夾:預習題庫和復習題庫,然后將整理好的模板文件導入到對應的文件夾就好。
如果同一學科有多個任課老師,大家可以通力合作,分別負責不同章節題目的搜集和整理,這樣一門課程的題庫系統快的話1~2周就可以建立完成。
如果題庫資源建設好了,隨后的教學就受益無窮了。教師可以隨時隨地在手機端滑動手指就可以相應地把預習作業和復習作業發布下去,非常快捷。學生提交完成作業后,學習通會自動批改和分析,將教師從繁重的批改作業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對于作業不合格的同學,教師還可以選擇“打回重做”的功能,進一步提升了作業質量。
此外,超星學習通平臺還提供了不少很好的功能,比如投票、搖一搖選人這些功能,這些功能我建議班主任可以在班會課上采用,對于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對班級問題的參與度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在課堂教學中,由于中職生的自控能力比較弱,有可能讓他在手機上答題,他卻拿出手機去玩淘寶或游戲去了。所以我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還是側向于傳統型,嚴格按照學校的管理,讓學生將手機存放到專用的手機柜中,以便讓學生能夠專注聽課。以上是我應用超星學習通平臺的一些實踐和思考,超星學習通為教與學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如何充分發揮它的優勢,為教師們減負,提升教學效率,還需要老師們在實踐中不斷研究和探索。
作者簡介:
盧麗華(1974-),女,講師,畢業于福建師大計算機系科學教育,現于福建龍巖衛生學校任《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專職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