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勇
【摘要】我軍外訓教學主要采用漢語教學、教譯結合和教譯合一的模式。隨著外訓工作的發展與進步,教譯合一的優勢和特點表現得越來越突出。通過分析教員英語水平現狀、英語的工具特性與外訓英語教學的特點,表明使用英語進行教譯合一教學是可行的。要實現這一模式,可以從控制教學入口、加強人才培養、增加激勵獎勵和運用科技手段等方面,做好教譯合一工作。
【關鍵詞】外訓教學 教學模式 教譯合一
培訓外國軍事人員是軍事外交和軍隊外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己經成為我軍對外軍事交流、合作、援助的主要形式之一。為了解決外訓工作中的語言障礙,外訓教學中主要采用過漢語教學、教譯結合和教譯合一等模式。本文比較研究了上述三種模式的利弊,論證了教譯合一的可行性,提出了做好教譯合一的方法,以期為做好外訓工作提供參考。
一、外訓教學模式分析
1.漢語教學
這種模式要求外軍學員在培訓之前掌握漢語,與世界大多數國家軍隊外訓的慣例是一致的。目前這一模式在我軍外訓院校中已經很少采用。各外訓院校的漢語課程多為日常用語,目的在于拉進距離、增進感情。
不采用漢語進行教學的原因首先在于促進培訓的順利進行。由于漢語對外國人來說實在太難,以漢語設限會將許多人擋在門外,不利于外訓工作的開展。其次,漢語的使用范圍相對教窄。目前全球有60多個國家將英語作為官方語言,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的地位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各種語言在世界上的適用范圍決定了外訓教學中使用英語進行教學更為合適。
2.教譯結合
在開展外訓工作的初期,為了盡快解決語言障礙問題,多數外訓院校采用了教譯結合的模式進行教學。這一模式解決了外訓教學從無到有的問題,較好地克服了語言障礙問題。
這種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兩點弊端:一是效率低下。理想情況下,有效的授課時間也要減半。實際情況下,譯員對專業知識、專業詞匯和背景的掌握難以百分百到位,往往需要教員多解釋幾句,明白后才能進行正確翻譯,外訓學員提問與解答時也有類似情況發生,如此導致有效上課時間更少。二是效果不佳。教員授課時要照顧譯員的理解和翻譯能力,導致教員的思維不能完全集中在教學內容上,對課堂氣氛和節奏的駕馭和把控有所削弱,課堂設計和教學藝術難以有效發揮,而且譯員理解偏差可能導致信息傳遞的失真。外軍學員對這種授課方式也普遍感到不適應。
3.教譯合一
隨著外訓教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員能夠使用外軍學員掌握的國際通用語言進行外訓教學,不再借助專職的譯員。鑒于英語在世界上的適用范圍,建議采用英語教學,不考慮其它語種。采用教譯合一的模式,不需要通過譯員進行信息轉換,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員可以有更多時間用于知識的拓展和深化,學員也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真正學有所獲;教員能夠關注學員的反應,更好地駕馭課堂氛圍,控制講課節奏,發揮自己的授課風格,提升教學效果;由于消除了教員講解和譯員理解之間的可能偏差,所以因中間環節傳遞導致信息失真而產生誤解的可能性也得以降低。
要采用教譯合一的教學模式,由教員使用英語進行授課,需要教員具備扎實的軍事專業知識和嫻熟的英語聽、說、譯能力。隨著我國教育事業和軍隊建設的進步與發展,實施教譯合一的基礎已經基本具備。
二、教譯合一可行性分析
1.教員英語水平不斷提升
新進教員英語基礎逐漸提升。近年來,新分配到院校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員多具有碩士學歷,一部分甚至具有博士學歷。隨著英語教學的發展,對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新教員受到了較好的英語教育,英語綜合能力水平相對較高。教員在撰寫科技論文、準備職稱考試的過程中,倒逼自己去學習研究英語,鍛煉了英語的讀寫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目前大部分教員的英語水平已經基本能夠滿足外訓教學的需求。
2.通過使用英語工具提高英語水平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社會上傳遞信息的工具。學習語言時,只有融入語言環境或經常使用,才能學得好、掌握得快。外訓教員使用英語授課并與外軍學員直接交流,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這樣一個英語語言環境,而且真正把英語作為一種溝通工具反復運用,在日積月累中促進自己英語水平的提高。這種使用和提升對于教員日后查找閱讀文獻、撰寫外文論文、參加國際會議和對外交流有很大益處。
3.外訓英語教學相對簡單
教員使用英語進行外訓教學,實質上是科技英語的教學過程。相比較于日常的英語會話、商務會談等應用場景,科技英語教學的情景和模式相對單一,對教員英語綜合表達能力的要求相對較弱。教員需要三方面的英語知識順利完成外訓教學。一是基本的句型和語法結構,用于表達課程內容。教員經過中學、高中、大學階段英語的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儲備是足夠的。二是專業英語詞匯。教員通過短時間的強化學習,能夠掌握所需的專業詞匯。三是介于通用英語和專業詞匯之間的英語表達。例如,在講授專業課程時,會涉及到一些基礎的數學、物理知識。由于這部分知識涉及面廣而淺,個人不太容易查漏補缺,最好由院校層面統一組織培訓。
三、教譯合一實施方法分析
教譯合一能夠提升教學效果,增加外訓學員的滿意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做好教譯合一工作。
1.控制教學入口
控制教學的入口,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要嚴控學員入口。在制訂招生計劃時,在專業規范中明確地對招生對象的語言水平做出要求,確保學員能夠使用英語進行溝通交流和專業學習。二是要控制教員的入口。在選調錄用教員時,兼顧外訓教學需求,優先調入英語好的優秀專業人才,為教員直接使用英語進行外訓教學創造有利條件。
2.加強人才培養
通過培養提升教員的能力素質,使之適應教學需求。一是提升專業教員的英語水平。采用國外進修、地方進修、軍內進修等多種方式,提高教員的英語水平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幫助其消除語言障礙,提升外訓教學能力。二是推動譯員向外訓教員靠攏。有計劃地安排譯員參加專業培訓,改善其知識結構;安排譯員到部隊參觀見學、代職任職等,增強專業崗位認任職力,將其培養成為外訓教員。
3.增加激勵獎勵
鼓勵教員直接采用英語進行外訓教學,需要增加激勵獎勵,在教學評價、工作量等方面給予傾斜。一是在教學認定時,對外訓教學工作完成出色的同志,要給予充分地肯定和表彰。二是在計算工作量時,不能按照與內訓相同的課時量進行認定,應當提高外訓課時量的計算權重。
4.運用科技手段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機器翻譯和語音識別能力越來越強大。引入實時語音識別和智能翻譯技術,可以作為教員的有力助手。語音識別可以幫助教員更好地與學員溝通,解決學員語音差異、教員聽力水平不高的難題。智能翻譯可以提升教員的備課效率,在授課過程中也可以幫助教員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四、結語
綜上所述,外訓教學中的教譯合一模式能夠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隨著社會與外訓工作的發展和進步,教譯合一的實施基礎已經逐漸具備。針對教譯合一的實施,本文提出了從教學入口、人才培養、激勵獎勵、科技手段四個方面做好教譯合一工作,進而推動外訓工作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崔曉暉,李斌.我軍譯員主導式外訓教學模式分析[J].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15,(9):73.
[2]庫宗波,季壓西.外訓教學中教譯配合與教譯合一模式比較研究[J].炮學雜志,2016,(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