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摘 要 本文闡述了“雙一流”視域下大學生分層一體化思想引領的重要內涵,分析了分層一體化思想引領模式的價值觀形成機理,通過明確大學生分層一體化思想引領的本體特征、目標設定、基本內容、實現路徑、運行機制等,提出具有理論性與實踐性的大學生分層一體化思想引領模式,為推動“雙一流”建設,促進一流人才培養提供新路徑。
關鍵詞 雙一流 大學生 思想引領 分層一體化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t connot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guidance of the layered integ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uble first-class", analyzes the valu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mode of the ideological guidance of the layered integr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layered integ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y clarifying the on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oal setting, basic content, implementation path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ideological guidance of the layered integ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thought leading mode will provide a new way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 clas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first-class talents.
Keywords double first-class; college students; thought leading; layered integration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簡稱“雙一流”)就是要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歸根結底要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這就要求“雙一流”建設要時刻保持鮮明的政治屬性,不僅要注重科學知識教育、創新意識培養,而且要重視理想信念教育、道德素質培養。[1]因此,將立德樹人作為邏輯起點和根本要義的大學生思想引領工作,是高校共青團發揮生力軍作用的首要任務和核心內容,在全力推進“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按照“系統規劃、有效銜接、分層實施”的要求,對大學生分層一體化思想引領的理論及實踐探索具有重要意義。
1 大學生分層一體化思想引領的重要內涵
(1)思想引領。“思想”一方面指思想品格、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和法律觀念,另一方面指黨團觀念與信仰;“引領”為既指明方向,給予方向性的導向作用,又牽引前行,帶動走向明確的方向。隨著時代特征的變化,思想引領的內涵也相應變化且不斷豐富,新時代背景下,“思想引領”指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黨團組織意識培養及其銜接為關鍵,對大學生進行思想的改造與理論的武裝,[2]使其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2)分層。“分層”即劃分層次,本文在遵循教育規律、思政工作規律、大學生成長規律的基礎上,按照年級劃分大學生不同層次,增強不同層次類別大學生思想引領的針對性。
(3)一體化。“一體化”指銜接各層次的符合大學生身心成長規律、思想意識形態形成規律及教育規律的連貫性、系統性探索,促進不同年級大學生思想引領工作的整體謀劃、系統設計和一體推進。
2 分層一體化思想引領價值觀形成機理
(1)形象到邏輯:思想引領的應然之路。大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培養需符合思維發展規律,從感性到理性,從形象到邏輯,從象征互動到主動建構,其思維成長之路要循序漸進、講求方法。感性認識是人基于感官或感覺延伸物形成的對外界事物的具體直接反映,理性認識是人類經由思維對客觀事物形成的間接反映,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形象思維是對形象信息傳遞的客觀形象體系進行感受的基礎上,結合主觀認識和情感進行識別并創造和描述形象的認識過程,邏輯思維是借助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反映客觀現實的認識過程,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建構主義與象征性互動理論強調象征互動和主動建構的重要性。因此,高校思想引領工作應從大學生的具體經驗和創新能力入手,遵循從形象到邏輯的應然之路。
(2)自在到自為:價值觀形成的藕成性銜接。人們習慣首先以自發心態理解問題,當認識發展到一定階段才從自發變為自覺,從主客體雙向作用的實踐活動中科學踐行價值觀。在家庭、學校、傳媒等共同作用下,我國大學生從小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思想認識和樸素情感會隨著成長發展而加深,從而主動認可并結合到自身的價值追求中。這便逐漸轉變為自為認同的階段,即在正確認知、情感共鳴的基礎上,通過價值信念和價值意志使大學生個體自我價值意識同化,能自覺主動地排除干擾、克服困難,按照價值觀規范進行實踐。因此,價值觀并非短期之內形成,而是在自在認知的基礎上逐漸產生樸素感情到自覺認可,進而形成自為認同的真正轉變。
(3)內化到外化:一體化發展的價值觀定位。價值觀是個體在自身不斷社會化的進程中逐漸形成的,是社會教化和個體內化雙向互動的結果,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價值觀具有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特征。內化是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形成體認機制,外部事物向內部精神(即心理)及自覺行為轉化的過程。在內化的基礎上,因個體自身意識和需求、社會教化和規范的共同作用,個體會因內在確信而遵循自己的價值觀去思考分析問題、評價審視事物、付諸實踐行動,從而養成固定行為習慣并加以創新創造。因此,大學生一體化思想引領的定位是由形成基于深刻理解的體認機制(內化)到形成基于主動認知的發展機制(固化)到形成基于價值實踐的創造機制(外化)的過程。
3 大學生分層一體化思想引領模式的建構
3.1 大學生思想引領的本體特征和目標設定
(1)本體特征。大學生年齡在19歲至23歲左右,處于成年早期,自我評價體系日趨成熟,能夠從主觀和客觀、肯定和否定等方面對自我進行評價,開始具備在自覺基礎上的自知之明,主動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對客觀現實進行概括反映,更從復雜性、特殊性方面初步辯證地對待事物,邏輯判斷的思辨性顯著提升,存在自尊和情感需要的多元性和個性的差異性,評價標準和審美評判更趨向主流意識形態,表現得自信陽光、積極向上,更加注重實踐鍛煉和創新創業,自我行為和生活安排體現出較強的自主性,能確立正確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行為習慣,需在更高的理論層面和更廣泛的實踐層面對其深入思想引領。
(2)目標設定。從年級來看大學生的發展脈絡,大一是塑造認知期,思想引領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大學生快速適應大學生活,制定科學的生涯發展規劃;大二是儲備提升期,主要任務是引導大學生打牢專業基礎,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大三是發展定位期,主要任務是引導大學生基本確定發展方向,抱有正確的入黨動機;大四是沖刺轉型期,主要任務是引導大學生實習鍛煉,在職業工作中厚植家國情懷。因此,大學生思想引領的目標設定要依據不同年級從“專業認知—專業儲備—能力提升—適應職場”的發展軌跡。
3.2 大學生思想引領的基本內容和實現路徑
(1)基本內容。大學生思想引領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以開展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情國情為內容的理想信念教育,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道德品質為內容的核心價值觀教育,以開展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共產黨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團史團情、基礎團務為內容的黨團認知認同教育以及審美情趣、法律觀念的培養等。
(2)實現路徑。大學生思想引領首先要突出價值塑造,發揮國家建設發展成就與英雄模范人物、校園朋輩典型等榜樣的示范引領作用,增強其對國家民族發自內心的認同與熱愛,激勵大學生向榜樣學習更好成長成才。其次,要注重深度融合,將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傳統方式與新興技術有機結合,由思政部門拓展至“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充分實現思想引領工作的協同推進。最后,要體現多維關愛,通過全面促進大學生的學業提升、生涯發展、政治參與、心理健康、德育美育等,在服務其成長成才中增進認同。
3.3 大學生分層一體化思想引領模式的運行機制
(1)實施機制。大學生分層一體化思想引領要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和“大思政”工作格局下,秉持把握主線與分設內容相結合、全面覆蓋與區別引導相結合、氛圍熏陶與持續深入相結合、專業隊伍與多方協同相結合的原則,以大學生為實施主體,各級教育主管行政部門、共青團組織及家庭、社會等其他相關主體形成合力,從突出主體性差異,統籌思政學科教學內容的一體化設計,明晰各階段任務,做好實踐教育活動內容的分層次設定,凝聚各部門合力,整合黨政對口職能部門的相關性權責,營造正能量氛圍,引導全社會關注大學生一體化成長等途徑具體實施。
(2)保障機制。大學生分層一體化思想引領需要相應的制度保障、組織保障和人員保障。制度保障上,政府要制定出臺相關指導政策,高校要制定相應制度細則;組織保障上,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明確工作職責及評估考核機制,高校要建立齊抓共管運行機制,成立專項工作組,加大經費投入,加快教材研發,形成校內外協同聯動;人員保障上,高校要明確專人負責,建設專業水平高的專職教師隊伍并建立科研、教學、實踐“三位一體”的培養體系和評價體系。
(3)反饋機制。大學生分層一體化思想引領應建立以學校、學生為主體,大一—大四、學校思政部門—教學行政部門、社會—家庭—學校、學校—教育行政部門的信息反饋環路,思政課堂教學效果、第二課堂育人成效、師生自我反饋、社會評價等反饋方式為內容的反饋機制。
(4)督導機制。大學生分層一體化思想引領要建立督導機制,由學校進行內部督導,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督導,引入第三方參與督導評估工作等,建立各級督導體系;按照不同評估主體和不同層次學生合理設計評估內容;通過建立信息化平臺,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學校定期召開專題會議,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專題交流等,暢通信息反饋渠道。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思政專題項目“‘雙一流背景下大學生分層一體化思想引領的理論及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18SJSZ350);2018年度江蘇省學校共青團研究課題“一流人才培養視閾下‘青馬工程質量提升研究”(項目編號ZD2018016);揚州大學 2018年度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流人才培養視閾下大學生分層一體化思想引領的理論及實踐研究(項目編號 xjj2018-44)”的成果
參考文獻
[1] 李興華,滿澤陽,施佳歡.高校第二課堂思想引領模式對“雙一流”建設中“立德樹人”的意義研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S1):115.
[2] 于洋.建立大學生一體化分層分類思想引領體系探索[J].新西部,2018(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