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 鞏敏煥
摘? 要:數字化時代,財務機器人的應用,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產生了一定的沖擊,使得高職院校培養的基礎性人才會被財務機器人逐步替代。因此,為了適應財務機器人出現,高職院校應建立適應數字化時代要求的人才培養目標,調整課程設置、鼓勵學生考取等級證書,培養學生分析預測能力、管理能力、戰略決策等綜合能力,培養復合型會計人才。
關鍵詞:財務機器人;人才培養;會計專業
課題名稱:產教融合模式下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與監測研究;課題編號:JG201911。
一、研究背景
2017年Alpha Go戰勝李世石,讓世人震驚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強大。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在各領域不斷深入推廣應用,極大地促進了生產效率地提升。2016年“德勤機器人”的出現便是人工智能在會計領域運用的結果,隨后,國內的相關企業也相繼推出了自己的財務機器人。財務機器人的應用既為會計行業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契機,同時又對會計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目前我國傳統財務人員中有超過85%的人員從事的是記賬,算賬,報賬等基礎性的核算工作①,工作重復性較強、可替代性強。財務機器人本質上是一種通過一定的程序設計,將手工會計核算工作自動化的一種技術,能夠自主完成發票管理,憑證審核等重復性會計工作,因此財務機器人會對重復性高、耗時、價值較低的人工任務形成比較強的替代②,會對傳統的會計核算工作形成沖擊,使得對傳統會計核算人才的需求大幅下降。德力西電器通過財務機器人的幫助,財務部分的工作效率提升了75%,花旗銀行解放了60%的員工勞動力③。根據相關部門統計,86%的會計人員以及審計職員的工作將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④。當前高職院校培養的會計專業人才仍以傳統的出納等財務基礎性人才為主,財務機器人的廣泛應用會對傳統會計核算人員的工作形成一定的替代,進而會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形成較強的沖擊。
二、當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
(一)人才培養仍以傳統會計核算人才為主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能否與時俱進,滿足社會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會計專業人才的就業狀況⑤。會計主要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財務會計工作主要從事的是憑證的錄入、賬簿的登記、報表編制等核算類工作,工作重復性強、技術含量較低;管理會計工作則主要從事的是成本分析、經營預測、經營決策以及預算管理等工作,工作可重復性低、技術含量高。作為會計核算人才培養搖籃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主要以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電算化等會計核算類課程為主,注重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會計核算基礎理論知識的培養,其人才培養仍以培養傳統的會計核算人才為主,目的是培養能勝任企業會計核算工作的人才。
(二)復合型會計人才培養較少
財務機器人能大量完成規范的會計核算類的基礎性工作,對于風險管理、財務決策、績效考評等管理類工作難以形成替代。當前高職院校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注重的是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會計核算基礎性理論知識的培養,雖然在課程體系中設置有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等管理會計課程,但課時占比較低,且知識理論性較強,從而使得會計專業學生理論知識體系單一,缺乏分析預測能力、管理能力等能力,復合型會計專業人才較少,應對變化的能力較弱。
(三)“1+X”等級證書單一
2019年教育部提出“1+X”證書制度試點,將學歷證書和等級證書進行結合,以期進一步提升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對于會計專業來說,有初級會計師證書、初級管理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等證書。雖然等級證書種類較多,但是目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多重視初級會計師證的考取,對于管理會計師證書的了解不多,CPA、CMA等證書考取的就更少,這就使得學生具備有豐富的會計核算知識儲備,卻缺乏經營決策、成本分析、預算管理等管理決策知識儲備,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制約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而且,從長遠來看,不利于會計專業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
三、財務機器人的應用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產生的沖擊
(一)凸顯人才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滯后于市場需求的變化
目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基本相似,基本定位于培養掌握會計、經濟、管理等相關知識,具備實踐操作能力的會計應用型人才。在知識方面強調掌握會計基本知識,在能力方面強調會計業務的處理能力。⑥財務機器人的出現會逐步替代錄入憑證、登記賬簿等會計基礎核算工作,這就導致會計人才市場供給矛盾突出:一方面,高職院校每年向就業市場輸送大量的會計核算類人才,而財務機器人主要做的就是基礎性的會計核算工作,財務機器人的廣泛應用,會計核算類人才市場飽和,無法實現充分就業;另一方面,財務機器人從事的是會計核算類工作,卻無法對管理決策、風險管控等工作形成替代,而具備這類能力的人才,高職院校目前的人才培養目標難以培養出這類人才。
高職院校目標是培養具備會計實操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在課程設置上主要側重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ERP等課程,使得學生具備豐富的會計基礎知識,雖然絕大部分高職院校設置有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等課程,但是由于課時分配少,體系不完整,使得學生缺乏業財融合能力和管理決策以及人工智能的相關知識和實踐能力。當面臨著財務機器人廣泛應用帶來的挑戰時,學生難以勝任財務機器人無法替代的經營決策、預算管理等工作,無法滿足企業對該類人才的需求。
(二)凸顯高職院校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的滯后
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已經進入“00后”,學生對新事物接受能力較強、不喜歡古板的教學方式,加之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基礎普遍薄弱,課堂教學過程中傳統式的“滿堂灌”的上課方式,容易形成“被動式”的學習氛圍,學生被動式的接受知識,缺少對知識的內化吸收。另一方面,目前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除了會計電算化、財務軟件應用等上機實操課程外,其余課程主要采用“PPT+板書”的形式開展教學,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還主要是以理論講授為主,對財務軟件操作接觸較少,即使財務軟件應用、會計電算化等實操課程主要講授的也是登記憑證、編制賬簿等重復性較強的內容,而隨著財務機器人的廣泛應用,這類重復性的工作將很快被財務機器人替代,這就使得學生進入工作之后,無法很快適應智能化、綜合化的工作環境。
(三)凸顯高職院校當前課程考核方式的不足
課程考核可以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考察。當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而課程考核方式仍采用傳統的考核方式,即“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的方式,這種考核方式主要考察的是學生對會計核算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會計實際操作能力以及管理決策能力的強弱無法進行考察。隨著財務機器人的出現,傳統錄入憑證、登記賬簿等工作將被財務機器人替代,企業更需要的是具備財務分析、經營預測、風險管控等能力的人才,而高職院校當前的考核方式,對這部分能力無法進行全面考核,不能檢驗學生是否具備一定的財務管理實踐能力、財務風險把控能力、投資融資決策能力、執行力溝通力等,無法判斷學生是否適應市場的需求。
四、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應對財務機器人的策略
數字化時代,隨著財務機器人的應用,傳統的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面臨挑戰,因此為了提高會計人才的就業能力,就需要對當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進行調整,以期順應時代的變化。
(一)確立滿足數字化時代要求的人才培養目標
當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注重培養的是學生會計核算的實踐能力,忽視了財務決策、分析能力、管理協調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數字化時代特別是財務機器人逐步應用的背景下,高校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財務決策、分析能力以及管理協調能力等綜合能力,人才培養應從以培養會計核算實踐能力為主轉向以培養學生綜合性、管理型的會計知識為主,培養復合型的會計人才,提高高職院校會計學生的綜合就業能力。
(二)合理調整課程設置
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方向,決定著課程的設置。當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以會計核算類的課程為主,雖然有管理會計等管理類會計課程的設置,但課程占比較低,僅有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等課程,有關管理會計類課程體系不健全。隨著財務機器人的逐步推廣使用,財務機器人會對基礎性的會計核算工作形成替代,因此,高職院校應在課程設置上,增加管理類會計課程的設置比重,注重學生財務分析、風險控制、分析決策等能力,提高人才的不可替代性。同時,改變傳統的紙質版考試的考核評價方式,高職院校積極探索新的能夠反映學生實操能力、決策能力、創新能力的考核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逐步成長為不會輕易被財務機器人替代的高素質人才。
(三)鼓勵學生考取等級證書
考取等級證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目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考取的等級證書以初級會計師證作為主,初級管理會計師證書、銀行從業資格證等證書考取的比例較低,這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應不斷提高學生等級證書的考取比例,專業證書方面,鼓勵會計學生考取初級管理會計師證書、CMA等管理會計類證書,培養會計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⑧;在非專業證書方面,鼓勵學生考取教師資格證、證券從業資格證等證書,提高學生在其他行業的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高菲晨,財務機器人對傳統財務人員的影響研究[J].北方經貿,2018(11):89.
[2]馮志努,財務機器人背景下會計教育的思考[J].財會學習,2020(06):267.
[3]劉濤,財務機器人背景下復合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人力資源開發,2019(24):70.
[4]毛永琦,財務機器人對會計行業的影響及其應對策略[J].財經界,2019(26):176.
[5]武水霞,財務機器人智能發展背景下高校財務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15):173.
[6]韋海媚,財務機器人時代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市場,2019(15):190.
[7]周霞,財務機器人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智庫時代,2018(10):97.
[8]葉芳,財務機器人背景下應用型本科財會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20(02):14.
作業簡介:
李丹丹(1989.05-);性別:女;民族:漢;籍貫:陜西省西安市;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助教;研究方向:會計專業研究。
鞏敏煥(1980.12-);性別:女;民族:漢;籍貫:陜西省西安市;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副教授;研究方向:農業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