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智鹢 蔣柳鵬 陳偉

摘 要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中國與世界的聯系愈加緊密,國際合作日益頻繁。 “國際工程采購與合同管理”課程針對當前國家和企業需求,緊密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完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進行教學模式改革,培養既有工程技術,又懂經濟管理的國際化人才。
關鍵詞 應用型人才 教學模式 效果評價
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Belt and the Road" initiative, China ties with the world more closely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s more frequently. Guided by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the course of "Procurement and Contract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Project" aims at the current needs of the country and enterprises, combines the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improves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modes in practice, carries out the teaching mode reform and trains international talents with both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Keywords applied talents; teaching mode; impact assessment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中國與世界的聯系愈加緊密,國際合作日益頻繁。尤其近幾年我國的大型工程公司在非洲、拉美和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承接了多個大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交通工程和電信工程等項目。而這些欠發達國家基礎設施落后、物資匾乏、人員文化程度不高,很多都是“交鑰匙工程”,我方公司工程采購和合同管理水平將直接影響工期和成本,對能否盈利至關重要,因此國際工程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
“國際工程采購與合同管理”是一門具有國際視野的重要專業課程,在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指引下,緊跟國家需求,依托工科院校平臺和優勢資源,完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加快人才培養理念改革,形成了一套應用型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
1 目前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不夠明確。“國際工程采購與合同管理”課程開設最初是為了增加工科學生的經濟和管理知識面。根據商務部統計,我國2018年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1.12萬億元人民幣,新簽合同額1.6萬億元人民幣。在我國與世界各國的工程合作日益加深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人才需求,大批的工科畢業生投入到國際工程中??鐕こ堂媾R的環境復雜,風險高,因此工程采購與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合理完善的工程采購流程,規范到位的合同管理是國際工程盈利的基礎。然而實際工作中工科畢業生的知識背景尚不能支撐這樣的需求。因此,“國際工程采購與合同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必須對接國家和企業需求,培養具有工程技術,懂經濟懂管理的應用型人才。
(2)教學內容比較落后。隨著國際工程發展和國際投資模式的變化,國際工程承包和管理模式發生變化,也更加多樣化,本課程教學大綱和內容未能及時更新,且合同管理部分內容與“工程項目管理”課程類似。EPCT和BOT等越來越廣泛使用的承包模式應當在教材和大綱中體現。
(3)教學模式有待改進?!皣H工程采購與合同管理”這門課應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就目前的教學方式來看,采用的仍是最為傳統的理論傳授,實踐和案例支撐較少,學生聽起來比較枯燥,也不清楚學了有何用處,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
2 “國際工程采購與合同管理”教學改革內容
2.1 明確課程教學目標
本課程培養的是應用型國際化人才,具有兩個基本特征:一是具有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獨立的思維方式;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實踐和拓展能力;具有優秀的團隊精神、合作能力和社會競爭力。二是就港航專業的畢業生而言,既具有扎實的本科專業知識基礎,又具有經濟、管理、社會、計算機等學科交叉知識,在工科基礎扎實的基礎上,懂經營擅管理,有國際視野,能捕捉機會實現潛在價值。
2.2 優化教學內容
了解本專業最新發展動態,使學生的知識層次和結構與世界發展先進水平趨于同步。加大科研促教學的力度,把更多的科研成果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運用于教學實踐。去除原有內容中落后和不合理的內容,針對國際工程的特殊性,部分章節和內容增加英文對照,增加工程采購談判、供應商選擇評價和風險預警,增加合同管理中國際工程承發包形式、FIDIC合同條款以及業主、承包商、供貨商三方的權利義務等內容。
2.3 改革教學模式
根據應用型人才具有的特征,本課程探索了一套激發學習興趣、獨立思考的多元化教學方式。在本課程的教學中,建立學校培養與自我發展相結合、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結合、理論教學和課程實踐相結合、國家需求與國際視野相結合等方式,充分發揮學校、教師、學生及社會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1)教學方式轉變。通過翻轉課堂、慕課等方式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的知識傳授型向知識傳授與創新實踐相結合形式,積極推行問題式教學法、探討式教學法,師生互動、教學相長,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激活學生創新思維,訓練學生獨立思維能力,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實踐性。
(2)強調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大力推行案例教學法;組織學生討論實際案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促使學生掌握專業理論和實踐技能;設置課程調查、課程設計環節,結合“實戰”教學法,模擬真實社會環境和工作環境,使學生扮演某個真實的角色,開展業務工作,達到真實鍛煉的目的。
(3)強化第二課堂作用。“第二課堂”以其教學組織的靈活性、管理的開放性、資源整合的廣泛性、資源配置的自主性等方面凸顯它的優勢,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有效輔助途徑。
本課程改革中投入一定經費支持建立學生科研課題管理制度,鼓勵學生開展科學研究,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鼓勵研究生導師吸收本科生參與課題研究;為學生提供更多學術講座、學術討論機會。同時以學科創新訓練為載體,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使學生更多、更早地參與到科研、生產等工作實際中去。
積極開展校企合作,邀請相關設計院、中交建設集團的合作導師來給本科生上課,給學生帶來最新實踐需求和經典案例,促使教學內容快速與國際需求接軌。
(4)以畢業設計為核心內容的實踐訓練。畢業設計環節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結合國家需求,本課程嚴格選題,緊密結合教師的科研課題、生產實際、社會工作等,提高畢業設計選題的更新率,保證題目的先進性、新穎性。將本課程知識及相關科研內容設計為畢業設計選題,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效果評價
從學生出勤率和用人單位調查兩個方面進行本次教改的效果評價。
3.1 學生出勤率(見圖1)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學生出勤率對比見圖1。由圖1可見,三年中本課程第一節課,出勤率差不多,均在80%左右,2017年和2018年整個課程的出勤率相差不大。2019年隨著課程的推進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學生出勤率逐漸增高至100%,說明教學模式改革對學生的吸引力卓有成效。
3.2 用人單位調查
針對課程教改的各個方面對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作用,本課程以問卷形式對用人單位進行了調研,問卷涉及中交建、中港及若干設計院、咨詢公司等相關用人單位,發放問卷70份,回收70份,有效問卷62份,統計見表1。從表中可以看出,所有用人單位肯定了本次教改的各個方面,認為校企合作、案例教學和小組討論模式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作用較大,案例教學、第二課堂和畢業設計也不失為較好的方法,教學內容的更新也是必不可少的。
4 結論
對接國家和企業需求,本次教改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實踐訓練等方面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并通過學生出勤率和用人單位問卷調研評價了本次教改的效果??梢钥闯觯婚T課程首先是精準定位,再輔以好的教學模式,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能夠促使學生積極動腦、動手,提高應用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魏丹,劉春宇,常麗君.基于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交通規劃”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2019.22(11):155-156.
[2] 楊卓懿,宋磊.基于優慕課平臺的工科專業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9.52(12):116-117.
[3] 張健,鄭曉鳳.基于MOOC的高?;旌鲜浇虒W模式設計與實施[J].中國成人教育,2018(16):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