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萍 劉化建 胡慧娟 農先文
摘要:本文從兒童的生理、心理、行為等特征出發,探究兒童家具中的“互動性”操作設計,闡述互動關系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通過研究兒童家具中互動性操作設計的體現,結合實際案例,提出幾點建議。基于此,推動兒童的人格、身心健康、認知能力的長遠發展,為兒童家具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更多可能。
關鍵詞:兒童;家具;互動:操作
中圖分類號:G249. 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6-0274-03
一、“互動性”的概念
互動,從其字而的含義來看,是指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對象,彼此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過程。這種互動性具體指用戶與產品、用戶與其他共同使用對象,在操作產品時進行心理交流、行為交往的過程。這里的共同使用對象包括幫助和引導用戶操作,以及與用戶共同操作產品的人。在兒童家具的操作中,則是指兒童的父母、朋友和同學等。互動性兒童家具是以兒童為主體,產品和其他共同使用對象為客體的互動設計產品。在這里,兒童家具中的互動性操作設計體現在兒童與家具、親人、同伴之間的關系,它是一種具有強烈的參與感的設計互動。
二、操作設計的概念
產品的操作設計是建立在認知心理學、人機工程學和產品語意學的基礎上,要使產品既符合人類的需求,又滿足產品的易操作性。在操作過程中,用戶能自然地使用產品,其思維模式與產品的設計相符合。而兒童家具的操作設計是否成功,往往在于兒童使用的過程中有沒有投入其中,有沒有得到情感的愉悅等。從下而3張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在使用家具時開心的笑臉、享受的神情和互動的快樂,這是互動性操作設計的生動體現。如圖1、2、3所示。
三、互動關系對兒童成長的影響
互動關系是兒童操作設計互動性的具體表現,在兒童家具操作中產生的幾種互動關系包括:人機關系、親子關系與同伴關系。人機關系是操作性在產品上的表達,是設計師與用戶的關系。而親子關系與同伴關系是筆者關注的重點互動關系,如何讓互動性產品對這兩種關系產生正向推動是本文的研究重點。
兒童在一定的客觀環境中不斷生長,關系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這里的客觀環境主要分為:家庭環境與社會環境。家庭環境主要由親人與家具構成。而孩子與親人必然產生親子關系,親子關系原為遺傳學中的用語,指親代和子代之間的生物血緣關系,在心理學中指的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相互關系。親子關系原為遺傳學中的用語,指親代和子代之間的生物血緣關系,在心理學中指的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相互關系。④它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種關系,對兒童的成長發展具有持久性、引導性、深遠性、無形性等許多特點。它直接影響著兒童社會認知的發展和心理健康的成長。父母在與兒童進行互動時,往往會成為兒童玩耍的伙伴、認知的引導者和模仿的對象。在這種親密互動中,兒童獲得了安全感,逐漸有了合作意識,并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完善人格、學會建立人際關系。
社會環境則主要來自于同伴關系。同伴關系是一種介于個體與個體之間的一種雙向的、深入的、穩定的親密關系。兒童的同伴關系包括同伴群體中的同伴接納關系和朋友之間相互聯系、作用的友誼關系。⑤對于兒童來說,良好的同伴關系作為兒童情感力量的來源,能夠給兒童帶來積極、樂觀等正而情緒的引導,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負而情緒的出現。同時,還能加強兒童認知發展的程度,促進兒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發展。同伴關系是兒童乃至成人最主要的社會關系。這些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與交叉對兒童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兒童與客觀環境的互動主要體現在兒童在各個環境中不斷探索學習,在環境中不斷與周圍事物產生交互產生的關系鏈接。而家庭環境作為兒童重要的生長環境,家具在家庭環境中作為客觀存在的交互體對兒童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兒童通過家具的輔助操作,更能激發其發現問題、獲取知識、尋求合作等行為的出現,而在這些行為得到引導和幫助的過程中,兒童的積極性和求知欲等能力能夠得到鍛煉。
伊恩·羅伯遜認為兒童社會化(初級社會化)是發生在生命早期的基本的社會化,它主要向兒童傳授語言和其他認知本領,使兒童將文化規范和價值標準內化,建立感情聯系,并了解他人的角色和觀點。⑥也就是說,兒童在與父母、同伴一起操作具有互動性的兒童家具時,兒童與這些對象建立的互動關系使他 的心理健康、認知能力、人格等受到的影響,以及產生變化的過程便是兒童社會化的過程。
四、“互動性”在兒童家具操作中的體現
要使兒童家具的操作設計具有強烈的“互動性”,就需要了解兒童不同發展階段的心理、生理和行為各個方而的特征,見表1。筆者從兒童心理、生理、行為特征出發,結合文獻及案例分析兒童家具中“互動性”操作設計的具體表現。根據皮亞杰的認知論,筆者對本文所研究的2-11歲的兒童劃分為兩個階段。由于,兒童早期的生理特征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十分相似,故筆者未將兒童的生理特征分階段描述。
在兒童發展過程中,家庭更多以兒童家具作為媒介和橋梁,幫助父母創造與兒童交流、溝通的有效互動機會,達到語言、行為、心理上的進一步交流。如圖4所示,設計者將父母的辦公桌與兒童的學習桌或玩具桌設計在一起,如此,父母既可以有效地利用時間進行工作,又陪伴了孩子,減少孩子不在視線內時對孩子的擔憂,而且,兒童在這個過程中也獲得了安全感和愉悅感。同時,還可以監督和引導孩子的學習,增加親子之間的互動機會。
兒童家具的互動性還體現在兒童家具的組裝方式上,如圖5所示的組裝式兒童家具,兒童在剛開始接觸到它時,并不能通過自己的能力準確判斷這組兒童桌椅的實用功能之外的功能。并且,兒童的認知能力使他不能直接獲取這組家具的具體操作方法。基于此,兒童在使用這組家具時會向父母或哥哥姐姐等進行詢問,通過他們的不斷地解答、教育與引導以及兒童自身的學習,兒童從剛開始,對這個椅子分散成了多個零件的不解到自己能夠獨立完成椅子的組裝。這個從認識到了解再到掌握的發展過程中,兒童與他們進行的語言求助、情感體驗、交往行為等都是兒童家具互動性的一種體現,也體現了兒童在互動性操作中認知發展的提高。
五、兒童家具中“互動性”操作設計的建議
以人為本是兒童家具操作設計的基石,因此高度的安全性和舒適性一定是兒童家具操作設計的首要前提。兒童又是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相對于成年人的家具設計,設計者需要用更加謹慎和認真的態度進行兒童家具的產品開發。但安全性和舒適性對于兒童來說還遠遠不夠,還需具有智能性、趣味性和易操作性等對兒童的需求具有針對性的操作設計。
目前,將先進的科學技術應用于兒童家具操作設計中的案例并不多見,兒童家具中“互動性”操作設計的智能化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兒童家具的“互動性”操作設計可以參考成人智能家居的發展,將科技與兒童家具的操作相結合,通過高度的智能化來實現互動性操作的更多可能。讓兒童家具產品可以和孩子進行多元化交流,交流的方式既可以是識字、對詩,又可以是唱歌、講故事等等。比如,兒童家具中的床頭柜,除了儲存功能外還可以有講故事和提醒孩子起床、睡覺的功能;學習桌有提醒學習時間和學習姿勢的功能等等。另外,許多學者通過研究兒童的心理發現,兒童家具的設計不能過于復雜,因為兒童處于特定的年齡段,他們的理解力和認知力還不健全,復雜的家具結構和功能,會破壞互動體驗目標行為的實現。因此,兒童家具的操作設計需要簡單明了,容易操作,避免操作失誤。
六、結語
兒童成長中大部分的互動關系都是以家具作為物質載體來呈現的。優秀的互動性兒童家具不僅僅是一件產品,更代表著一種科學的生活方式。它能為孩子的成長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使其有豐富的想象空間與操作空間,激發他們的創造力,促進他們的全而發展。互動概念的發展在兒童家具的設計中無疑是一種突破和前進。
指導老師:農先文
注釋:
①張曉凡,張建偉,“游戲性”在兒童家具的延展性空間中的實現[J].包裝工程,2012,33(08):75-79.
②馬松影,李鍇,基于交往理念的兒童家具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6,37(16):192-195.
③于東玖,張浩,基于使用性的兒童家具可持續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6. 37(14):109-112.
④曹傅詠.皮亞杰關于兒童智慧發展的年齡階段理論及其有關的方法學問題[J].心理學報,1962(02):151-167.
⑤陳英和,姚端維,郭向和,兒童心理理論的發展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1(03):5659.
⑥張蔚,以行為分析為導向的幼兒園家具設計研究[J].裝飾,2018(09):126-127,
⑦張成忠,范正妍,曹海艷.設計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08).
⑧王亞男,流動兒童心理研究[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9.
⑨苗雪紅,兒童精神成長論[M].上海:三聯書店,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