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學珍 馬周加
【課題項目】本文為甘肅省“十三五”2019年度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農村小學小班額背景下的高效英語課堂教學實踐的研究》的結題案例。
【中圖分類號】G623.3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5-0105-02
案例背景
這是一所位于中國西北部欠發達城市——甘肅省的一個農村小學,這所小學的學生不多,每個班級大約5、6名學生。班級凝聚力強,師生關系融洽,從往常課堂氛圍來看,班級課堂氛圍良好,課下班級氛圍活躍,這些對開展好構建小班背景下的高效英語課堂教學具有積極作用。但對學生本身而言,情況不容樂觀。學生對英語學科具有一定畏懼的心理,由于偏遠山區的學生本身英語基礎差,沒有較好的英語學習氛圍,使得學生們對英語學科長期處于無興趣狀態。
案例描述
本人提前6分鐘步入教室,教室沒有人,學生們都在外面玩耍。上課鈴響了,學生們都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看到學生們在得知是英語課后無精打采的模樣,我內心更加堅定了開展小班背景下高效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為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我先用準備好的錄音機放出了之前教過學生們的英文歌曲,和大家一起唱了兩首用英文歌,共計五分半鐘(其實,這也是高效英語課堂教學設計中“如何調動學生盡快轉換思維,步入英語學習的關鍵措施”)。看到學生們兩眼放光,臉上露出的笑容,我決定趁熱打鐵,趁著學生們較為興奮的狀態,馬上開始今天的英語課。“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第23頁。”由于今天英語課的主要內容是給學生們講解“How are you?”等生活常用英語短句,所以我計劃利用小班6學生的班級特色,將學生兩兩分組,進行實景對話。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學生可以在實際對話中將句式牢牢記住,更是在情景模擬和情景教學中對英語學習充滿興趣,這種創造性的英語教學模式和理念,打破了以往學生認為英語課堂的枯燥乏味和教師一人在講臺上唱“獨角戲”的尷尬。學生們兩兩分組,正好將六人分為三組兩人按照課文中對話,進行情景模擬訓練。按照我的要求,學生在對話時應做到以下三點:1.大聲講出英語。2.對話的雙方互相挑對方的問題和毛病。3.疑問句要說出疑問句的感覺,陳述句要講出陳述句的特點。提出這三點要求,目的在于利用小班人數少的班級特點,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情況下,高效的開展英語課堂教學工作。這種英語教學方式不僅提升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更利于教師開展英語口語教學工作。此環節持續時間25分鐘,課堂剩余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內。最后,在我的帶領下,全班學生一起針對剛才對話中自己和對方出現的錯誤進行了總結和探究,有的學生提出“自己口音不好”,“對方不好意思開口”等一系列問題 。我就問大家,大家覺得這些該怎么辦呢?大家積極思考,踴躍回答。有學生說:“是因為沒有信心。”有的說:“要對加練習。”通過自我批評和總結問題環節后,我首先肯定了每一位學生的進步,并讓全體學生鼓掌。將掌聲送給自己,是自己的努力讓自己在英語水平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同時,每一位學生通過自己為自己鼓掌,都獲得了學習英語的信心,也為教師之后高效英語教學工作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案例反思
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我得到了需要啟示:
1.學習生活中的英語,可以將課堂氣氛調節到最高點,這既利于學生的英語興趣的提升,也利于教師教學工作更順利的開展和部署。剖析為何學生更喜歡學習生活英語,我認為:學生們真正的感受到英語的重要性,切身的體會到英語的作用,這使得他們改變了原本認為的“英語無用論”,使得他們逐漸接受英語并予以付出行動。
2.成功的課堂教學離不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次課堂我充分利用“總結”這個環節,學生與學生相互總結,教育幫助學生一起總結,將教學真正意義的實現了“教”與“學”的互動。在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補充的過程中,師生的情感深厚了。
3.學生的英語自信心是教師培養、學生認可的最好表現。通過鼓勵學生,發現學生充滿自信的笑容,忽然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一切為了孩子,讓孩子真正的感受到學習的自信,讓他充滿自信的學習和生活,相信他的人生也會有更好的轉變。
4.教師對學生要充滿信心。信心是一種態度,態度決定一切。教師的行為和舉止,無論在講臺上,還是在生活里,無論是經意間,還是不經意間都在學生的注視下,而教師對學生的信心往往都會通過言語和肢體行為表現出來,因此教師應從內心調節自我,做到時刻對學生充滿信心,這樣在長期的英語教學過程和與學生相處的時間里,學生通過自己對教師的觀察就會逐漸對英語產生信心,從而利于教師開展英語教學工作,更利于學生英語學習。
5.教師應多陪陪學生。甘肅省農村的小學學生全部都是留守兒童,他們家里只有爺爺奶奶等在家務農的家人,而爸爸媽媽都外出打工,往往一年甚至幾年才回到家中。短暫的陪伴之后,他們又會離開。學生們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缺少了父愛和母愛,作為家長,我們就要承擔起這份責任,積極地陪伴他們,溫暖他們的心靈,讓他們感受到這個世界充滿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