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瑞
【摘? 要】各行各業的發展迅速,中職生正處在成長的關鍵階段,他們的思想、行為、認識還有對是非、對錯的判斷都似是而非,雖然他們有了強烈的強我意識,但畢竟年齡、思想、知識水平還是很有限,所以在這個關鍵的時期,通過政治教育對中職生滲透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順應新課程改革發展的實際需要,在中職教學活動有意識融入德育,培養學生思想品德,樹立學生的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本就是中職教育教學的任務,也是中職生學習的過程。中職政治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課程,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是順其自然的。因為在政治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也是推動政治教學活動發展的主要途徑,是每個政治老師都非常重視,且一直研究的。作為新時代的中職政治老師,應在政治教育教學有效滲透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培養學生情懷。
【關鍵詞】德育;中職政治課堂教學過程;滲透分析
引言
每一個學科都有它獨特的價值和使命,作為一名政治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首先必須清晰的就是政治學科的學科價值和政治教師的責任和使命。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崇高使命,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任何理論都有自己的關注點,都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某一問題而出現的。“積極心理學是致力于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的科學。引導人們更好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積極心理學的出現就是為了讓人們更幸福的生活。語言是教師教育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積極語言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發現和激勵學生的優勢和潛能,促進積極的師生關系形成,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實現政治教學目標的同時實現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1.中職學校德育課發展現狀
(1)中職學校存在重技能輕德育的傾向。大部分中職學校對于自身的定位就是為國家和企業培養專業技能人才,因此許多中職學校尤其是私立中職學校將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參加技能競賽并取得名次作為學校的核心競爭力。這使得部分學校一直以來采取重技能輕德育的教學模式。部分學校秉持著“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的理念,在課程設計過程中重視專業技能課、輕視文化課的現象時有發生。按照教育部規定: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將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部分,必修課包括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四門課程,心理健康作為選修課納入德育課課程體系。(2)德育課專業師資力量不足。受困于教師編制和辦學經費等現實原因,大部分中職學校德育課專業師資力量都嚴重匱乏。筆者走訪調研了X市幾所民辦和公辦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發現:十九大之前,X市軟件職業技術學院主要是通過臨時聘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在校大學生或者是在讀研究生兼職擔任德育課講師來解決師資匱乏的問題。而十九大后,因為教育部門的重視,中職學校才普遍開始重視德育課。德育課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是課堂上傳授理論知識,更是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以及與學生的互動碰撞不斷引領學生成長。德育教師是學生在青春期心靈進步的領路人和指引者,專業師資力量的匱乏毫無疑問會影響到學生的成人與成才。
2.德育在中職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滲透
2.1要重視情感引導,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懷
在中職政治教學過程中,老師應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要與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改變過去高高在上的姿態,突出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充分發揮老師的榜樣示范作,引導作用,用自己積極陽光的精神面貌、和藹可親的話語與大方整潔的體態去面對學生、引導學生,加強與學生溝通與交流,贏得學生的信任,以此提高教學效率。當然,老師在政治教學中,既要融入自己的情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還要結合教學內容,突出內容中的情感,增強學生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情懷。比如,在學習《珍愛生命》這一章節時,老師就可以結合《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或者《人的生命的獨特性》,與學生談談他們對生命的看法,再結合一些學生輕生事件,談談他們的看法和認識,引導學生珍惜自己和他人以及動物、植物的生命,培養學生的大愛大精神和高尚情懷。同時,老師也可以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和手段,把身邊正能量的故事通過視頻或圖片呈現給學生,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感染性,強化學生認知,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與情感境界,實現德育教育目的,促進中職政治教學。
2.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德育效果
眾所周知,中職政治教學,其目的就是幫助中職生樹立良好的思想根基,讓學生對政治思想有初步認識和了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認知與道德品德,這是中職政治教育目的,也是滲透德育的依據。所以,作為中職政治老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要把教學內容限定在課本上,也不要把教學場地限定在教室里,要把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進一步感受政治理論的魅力以及對他們思想教育的作用,充分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地自覺提升個人思想與道德。比如,在給學生講授《燦爛的中華文化》這一節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相關紀錄片,也可以在課后組織學生集體參觀一次歷史博物館或者組織一次相關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互交流心得,發表感想,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觸講出來,寫出來。有了這樣的理論結合實踐活動的教學,既能實現政治教學的目的,同時也能很好地強化德育教育,提升了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了解,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實現德育目的。
2.3積極語言在政治教學中的運用
教師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使用積極語言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的內趨力,更好地實現教育目標。教學過程中師生最良性的互動,應該是真誠和愉悅的,應該是師生之間沒有隔閡、零距離的能量的互通和知識的共享。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語言、思想、行為做出激勵性的肯定,從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表揚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常用方式,積極語言包含了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和期待。滿足教師的期待也是學習的重要動因之一。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行為表現后,對學生表達期待,可以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奮發進取。學生確立了奮斗目標以后,下一步就會落實到行動之中,有行動才會取得實際效果?!皩υ捙c理解”精神是溝通師生交往、治療傳統教育的一個指導思想,傳統教育存在的諸多弊端已經在目前的課程和課堂教學改革中逐步得到修正和解決,師生關系以及師生在課堂教學的中地位和作用也被重新定位。政治教師不是理論宣講員,不是政治動員者,而是學生人生道路選擇的引路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導師。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積極心理品質,教師首先要鼓勵學生認識到自己標志性的積極品質并肯定自己,同時還要提高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及其對自身行為的目標和意義的認識,讓學生形成成功的信念,感到自己能做、想做,并有興趣、發揮特長、向著目標、創造性地做起來。
3.結束語
每個學校應該根據社會動態發展與學生實際需求,研發出實用的、來源于實踐的、受本校學生歡迎的校本課程,以及必修與選修結合的相對完善的德育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侯珂.新時代加強中職院校德育的路徑探索[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12):179-180.
[2]趙炬.沈陽市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2,14(07):114+116.
[3]魏朕樓.中職學校德育管理需多借家庭之力[J].中小學德育,2013,(07):46.-47.
[4]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