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衛娟
【摘?要】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數學這門學科是人類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鉆研總結出來的,它的應用價值是其它任何學科所不能及的。本文從數學的起源談起,探究數學怎樣作用和指導生產實踐,揭示數學在人類社會的重要地位,探索在數學教學中應采取的措施。
【關鍵詞】實踐;數學;教學
數學科學作為一種工具學科,對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數學來源于生產實踐,又作用于生產實踐,無論是計算機科學、物理科學、生物工程甚至還有政治經濟的重大決策都要用到數學知識。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進步需要大量高素質的數學人才去改造世界,促進發展。數學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逐漸滲透到生產實踐的各個領域。
一、數學來源于生活
恩格斯明確指出,數學是從人的需要中產生的。社會的需要是數學發展的實際支點,縱觀數學發展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人類的社會生活實踐是數學知識的源泉。從最初的計數到后來的幾何學、函數、概率統計學等都是從人類生產實踐中總結而來的。
(一)計數的起源
數字,最早出現的形式是人們為了計量自己的勞動成果而用繩結來對事物進行計數。而后,隨著人們勞動成果的增多,用繩結來計數已經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于是人們想到了計數的時候可以兩兩的數,便產生了二進制。而后,生產力再度飛躍,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先后又發明了五進制、十進制,后來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逐步發展成了現在的數字。
(二)幾何的起源
幾何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當時尼羅河泛濫每年都漲一次水,漲水過后原本規劃好的地產界限全被沖毀了,人們不得不每年重新劃分界限,這就逐漸形成了一種專門的測地數,初步形成了簡單的幾何。
(三)函數的起源
十六世紀,歐洲資本注意國家為了爭奪霸權,軍火和航海業發展迅猛,為了使炮彈能夠準確擊中目標以及航海中船只位置的確定,人們就要對各種“運動”進行鉆研,探究各種運動中的數量關系,于是慢慢萌芽而生了函數的概念。
(四)概率的起源
概率起初是為了研究賭博問題。17世紀中葉,一位賭徒梅勒向法國數學家帕斯卡提出了一個困擾了他很長時間的賭博問題:他和一位賭友賭博,各出了50法郎,他們約定,誰先贏了三局,則贏得全部賭金1000法郎,但梅勒贏了兩局,對方贏了一局后,因為某種原因游戲必須終止,但這1000法郎的賭金該如何分呢?
首先他們兩個賭徒都認為平均分對梅勒不公平,梅勒的賭友認為梅勒贏兩局,他贏一局,所以梅勒分,自己分。但梅勒覺得不公平,但又不知道究竟該按怎樣的比列來分。1956年帕斯卡提出了分法帕斯卡認為再賭下去其結果不外乎以下四種情形:甲甲、乙乙、甲乙、乙甲,可知再賭下去甲獲得一百法郎的可能性為,乙為。所以甲應得75法郎,乙得25法郎才公平,這種分法不僅考慮了已賭局數,而且還包括了對再度下去的一種“期望”所以比較合理。
從古至今數學都與人們的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社會的生產和科技的進步,不但為數學開辟了日益增多的新領域,而且也為數學研究提供了新手段。正是人類在生產生活中經驗的積累,數學才逐步的形成。
二、數學對生活的指導作用
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所,近半個世紀以來,應用數學更是迅猛發展,如控制論、生物數學、信息數學、計量經濟學等、極大地影響著科技、社會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數學更加成功地運用于經濟、管理、通訊、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醫學、軍事與國防等領域。它在現代生活中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我們都知道現代社會是高科技的社會,高科技的研究必須用到計算機,而準確地運用計算機就必須用到數學的相關知識,可見,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范圍之廣。我們不僅要學好課堂上的數學,更要將數學應用到社會實踐中去,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學以致用,讓學生了解并體會數學在社會生活中帶來的巨大效益。
三、將數學教學密切聯系生產實踐
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前提,盡可能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實現學以致用,體現數學在社會實踐中的價值和重要性。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將數學中的例題生活化,設計的例題應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出發,把數學知識生活化,使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化,例如,教師在講函數時,最好選取學生日常生活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事例,像基金、股票、交稅、儲蓄等等,這樣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更能在數學課堂上讓學生既學了數學知識又受到了生活的教育,提高了他們的社會能力。學生發現自己所學的知識對自己的現實生活大大有益,便會喜歡學,樂意學,主動學,這樣一來便能形成求知若渴的學習動力,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數學課堂應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應該體現現實生活,營造生活情境教學,所謂“小學校,大社會”,設計情境教學,可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想像,思考,探索和發現問題,在課堂上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學習社會上的本領。
四、結語
20世紀以來,應用數學迅猛發展,國民經濟的發展、高科技的突破、科學管理面臨的重要決策都要運用到相關的數學知識。數學已廣泛滲透到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各個方面極大地影響著科技、社會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學好數學,運用好數學至關重要。學生應努力學好數學知識,通過數學知識認識客觀世界,通過運用數學知識提高自己、豐富自己,然后發展生產力,改造客觀世界。
參考文獻:
[1]喻本伐,熊賢君.中國教育發展史[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劉影,程曉亮.數學教學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