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麗
【摘?要】新課改的推進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更加關注有效提問,以提升教學質量,完成教學目標。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實踐中,教學者應當發揮引導作用,掌握提問節奏,按照由淺及深、由表及里的原則設置有層次、有趣味的問題,激發學習者學習興趣,提升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化學;有效提問;課堂教學
一、“有效提問”的內涵及其意義
新課改的推行和素質教育的實施對當代初中化學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如何使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化,如何使其自覺投身于化學學習,培養自身的化學素養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新的時代語境下,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勢在必行。較之傳統的教師主導型課堂教學,新型教學模式本著“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摒棄舊有的“填鴨式”教學,在教學活動中弱化自身主導性,消除大家長式的權威性,將主動權讓予學生。提問是教學者啟發學習者探索精神和邏輯思維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有效提問則是指教師通過提出足以吸引學生注意并激發其興趣的問題來把控課堂教學節奏,驅使學生深度分析所學知識并最終實現自我提升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主導型的教學模式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切入,以問題設計為外在表現形式,其本質則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和實踐能力等綜合素養的提高。因而對有效提問的探討在新時代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改革中意義深遠。
一、初中化學課堂中“有效提問”的現狀
中學生正處于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其邏輯能力和思維能力將在中學階段得到飛速發展,而有效提問正是教師得以促成這種發展的重要手段。初中化學課堂中的有效提問要求教師在尊重和理解學生認知水平和基礎知識水平的基礎上結合課程大綱中要求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設計課堂問題,加強課堂上教師主體與學生主體之間的有效互動,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然而,當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中對課堂問題的設置仍有諸多不足。一方面是提問的缺失,盡管新課改和素質教育已實施多年,但部分教師仍然習慣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對待課堂提問不夠重視,導致學生在課堂中仍然處于被動接收者的位置,而非所倡導的主動者。另一方面則是問題有效性的缺失。當前我國盛行的仍是傳統的考試導向型教育,因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設計問題仍以考試分數為核心,導致問題本身缺乏趣味性和啟發性。此外,提問的時機不當也可能導致有效性缺失,當學生缺少足夠的時間或者缺乏積極性進行自主思考,問題便形同虛設。
二、初中化學課堂中“有效提問”的策略構建
(一)注重問題的趣味性
興趣是學生化被動接收為主動學習的第一步。因此,教學者在設計問題時必須立足于學生的需求和興趣,挑選出能刺激學生的參與性和主動性的問題,促進課堂互動,提高課堂中信息傳遞的效率。在實際的化學課堂中,教師不僅是問題的設計者,更是引導者,這要求教師從興趣培養出發,從貼近學生生活的事物出發,設置問題深度和問題序列,由淺至深、由表及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增強抽象化學理論的易解性。例如,在學習碳單質時,筆者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鉆石和鉛筆有什么不同之處?是否存在相同點?”這樣的問題從學生可理解的事物切入,以生活化、日常化的問題過渡至抽象的化學理論,自然提高了化學學習的易解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生活中少見的化學現象常以其新奇性和距離感尤其刺激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和探索欲望,如鋁熱反應的燦爛火花、酸堿的變色反應等。因此,教師可通過實驗演示引導學生完成從好奇到疑惑,又從疑惑到求知,繼而掌握繁雜理論的學習過程。
(二)強調問題的啟發性
創造性是化學思維的關鍵,這種反思性在化學學習中表現為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新型教學模式要求課堂問題足以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即問題本身必須立足于教學大綱,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的同時具備一定的巧妙性,且難度需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既能留出足夠的空間驅使學生思考,鍛煉其思維能力,又不會因為過于艱深而使學生的積極性受挫。例如,在講解“燃燒的條件”時,筆者曾在多媒體設備上展示了火災的相關照片和視頻,并詢問學生在面臨火災時應采取何種方式滅火,而學生則能從燃燒的條件出發思考阻斷火勢的手段。
(三)注意問題的層次性
化學作為一門遵循嚴密的邏輯法則的自然學科,其基本理論的抽象性和論證過程的精密性是學科的根本。然而中學生受限于自身的認知水平,無法在思維思考上一步到位,故而需要教師的細心引導。在設置問題時,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水平設置問題層級和序列,抽絲剝繭,引導學生不斷加深思考。例如,在講解“溶液的導電性”時,教師可首先分別使用NaCl固體和NaCl液體進行導電性實驗,在學生對二者的導電性有直觀認知之后設置問題進一步深入知識點,先問二者的離子構成,再問二者的形態差別,最后問導致二者導電性差異的原因,最終解釋溶液導電性的相關概念。在這種符合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的提問節奏的引導下,學生將最終建立正確認知,并因在學習過程中不間斷獲得的正反饋而逐步加深對化學的興趣,掌握學習的主動性。
(四)把握提問的時機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時機將直接影響學生對問題的深入程度。在合適的時機提出合適的問題往往事半功倍,而不恰當的提問時間可能會導致學生對問題的思考不足,甚至可能會因此而損傷學生的積極性。因而教師必須善于捕捉時機,靈活安排課堂節奏,并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注意及時調整以提升問題的有效性和價值。
三、結語
課堂提問是一種問題導向的創新型教學模式,這種關注學生自身發展和綜合素養提升的教育方式理應成為初中化學教學活動的重要一環,因此教師必須明確自身的引導身份,立足于學生實際需求和認知水平,合理設置課堂問題的難度和層次,靈活安排提問時機,力求做到課堂提問藝術化、生活化、趣味化,以訓練學生的化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現教學目標,為新課程改革提供新思路、新途徑。
參考文獻:
[1]劉欣春.淺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J].學周刊,2017(09):76~77.
[2]李靜.淺析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技巧——新課標下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7(08).
[3]郭艷彬.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問題設計[J].考試周刊,2018(0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