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有著巨大的牛仔服裝的消費市場,但每年也會相應的產生許多廢棄牛仔服裝面料,這造成了不小的資源浪費。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強,廢棄服裝面料的二次設計作為一種可持續的綠色環保途徑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本文將闡述面料二次設計的概念、消費者對于面料二次設計的看法,以及廢舊牛仔服裝面料二次設計的表現方式和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關鍵詞:廢舊牛仔;面料;二次設計;創新
1 引言
牛仔面料以其時尚個性、穿著舒適、質地耐磨等特點深得我國消費者喜愛。廢舊面料的二次設計意義不僅在于對產品具有延伸的價值,更多的是對當下人們環保意識的一種反映和警醒。多方面來看,它都具有一定的存在意義,有著廣泛的市場與較好的發展前景,所以本文將對其進行探索研究,以便為面料的二次設計提供研究參考價值。
2 面料二次設計
2.1 面料二次設計的概念及由來
“二次設計”從字面上簡單的理解就是對事物在原有基態上進行再次改造與設計,再融入當下的發展理念,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同時也包含了把社會中人們共有的、熟知的事物進行再認識的意義。較早提出“二次設計”這個理念的是一位日本大師原研哉,他所推崇的是一種回歸事物原點,對其進行重新審視與再認識后,將其陌生化的一種再創造再設計的過程,簡單地說就是“重新設計”[1]。
服裝面料的二次設計是指在服裝設計過程中,根據設計需求采取各式各樣的服飾工藝表現手法對服裝面料實施再設計再處理的二次創造性設計,通過特定的處理方式使得面料在肌理、形態、結構、空間上發生一定的變化。廢舊牛仔面料的二次設計是指根據舊牛仔布所具有的特性進行面料二次再造,或者是對廢棄牛仔服裝進行二次解構,即從廢棄牛仔服裝中提取一些有價值的設計元素,如口袋、紐扣、裝飾牌、面料、裝飾等元素,融入到服裝設計當中制作出具有新的視覺效果的服裝;或是利用牛仔面料自身特性,設計出具有實用性的生活用品。
2.2 面料二次設計存在的背景及意義
2.2.1環保層面來看
從目前我國紡織品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每年在生產和消費環節產生約2600萬噸左右的廢舊紡織品,再利用率卻不到14%,而廢舊服裝是其主要組成部分,這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與此同時,我國紡織行業卻顯示正面臨原材料短缺的危機,紡織原材料的進口量高達65%以上。這些堆積成山的廢棄紡織品若是處理不得當,還會對環境產生巨大的污染。在這種不經濟又不環保的狀況下,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再利用的環保理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2.2.2設計層面來看
許多服裝設計受限于面料表達的單一性,所以許多設計師都會對面料進行二次設計、二次再造。面料的二次再造為設計師提供了一種新的設計思路,可以通過抽褶、抽絲、鏤空、撕裂、磨破、層疊等手法改變面料原有的形態特征對面料進行再次設計[2]。這樣的二次設計可以促進服裝的藝術美感、提升使用價值與服用性能、延長使用壽命。而且服裝面料的二次設計還可以促進到其他領域的產品設計,例如一些生活用品,裝飾品等行業。這擴大了設計的理念領域與邊界,給予了設計師更大的設計空間并且開闊了消費者的視野。
3 廢舊牛仔面料進行二次設計利用的可行性
3.1 牛仔面料特點分析
牛仔布,又稱靛藍勞動布,亦可音譯成丹寧布,是一種較粗厚的色織經面斜紋棉布。牛仔布本來只有藍色,經紗顏色深,一般為靛藍色,緯紗顏色淺,一般為淺灰或煮練后的本白紗。現通過各種染整技術和水洗工藝已經有了較為多樣的顏色選擇,面料的品類也有所增加[3]。隨著科技的進步,牛仔布的織造、紡紗、后整理等工藝技術也在不斷進步,這為牛仔布創造了更多的表現方式。
一般的牛仔布具有以下特點:透濕、透氣性好、質地厚實、有質感、耐用性能高、經過適當處理可防皺防縮防變形等。牛仔面料的厚實有質感特性可用于凸顯一些較為剛硬的設計表現。面料的可塑性強、堅固耐用的面料實用性能也使得其具有再次利用的可行性。牛仔面料的專屬色——靛藍色是一種協調色,能協和各種顏色。單從特殊水洗后的和一些經過工藝處理或是自然磨破撕裂了的牛仔面料來看,都具備一定時尚設計感。所以從牛仔面料的特點來看,廢棄牛仔面料十分具有二次設計的可行性。
3.2 廢舊牛仔服裝市場分析
中國是最大的牛仔消費市場之一,國內消費者人均最少一件牛仔服飾。為了解消費者對廢舊牛仔服裝的利用情況,作者采用了網絡問卷方式對廣東地區消費者做了一次調查。此次調查回收問卷共110份,其中有效問卷有108份。
調查數據顯示擁有一到兩件牛仔服飾的消費者占比13.33%;53.33%的消費者擁有牛仔服裝3~5件、33%左右的消費者擁有6件以上的牛仔服飾。但消費者每年都會因為牛仔裝款式過時、合體性降低、外觀性能降低等因素棄置一定數量的牛仔服飾。87.5%的人表示每年至少會閑置丟棄1~2件牛仔服飾,3~5件的占比8.33%,五件以上的占比4.17%。
由此可見,巨大的牛仔服飾消費量之下也對應著相應的廢棄量。從牛仔面料的消費市場、廢棄量與消費者的環保意識來看,如果廢舊服裝回收再利用的市場體系得到完善的話,對廢棄的牛仔服飾提出的二次設計的想法建設性與可行度還是很高的[3]。
3.3 廢舊牛仔面料二次設計的發展現狀與前景
隨著新技術、新工藝、新理念的不斷涌現,廢舊產品將面臨著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在今天這個倡導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面料二次設計的發展前景還是較為可觀的。廢舊牛仔面料的回收二次設計的發展與消費者、服裝設計師和我國的政策發展理念和市場體系有著一定關聯。
在廢舊服裝二次這個問題上大部分消費者還是持一種積極態度。關于對廢棄牛仔進行回收與二次設計的想法調查中,八成的消費者持環保意識,認為廢舊服裝可以回收利用,部分消費者會對她們的廢棄服裝進行改造二次利用。這啟示我們可以引導消費者對廢棄衣物進行二次設計。但由于我國的舊衣回收體系還未完善,這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面料二次回收設計的發展。所以當下還需不斷增設舊衣回收渠道,提高廢棄衣服的回收機制,加強倡導力度,鼓勵多方參與[4]。
近年來,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品牌設計作品中有運用到廢棄面料的二次設計理念。對設計師來說面料的二次設計不僅是她們好的靈感設計方式,而且也能體現她們對于社會和環境的一個關注度,這符合當下綠色生態的一個發展趨勢,更有利于她們品牌理念的展示與宣傳。有了國家綠色環保發展政策理念的引導、消費者逐漸增強的環保意識、設計師的二次設計理念以及市場不斷完善的舊衣回收體系,廢舊面料的二次設計前景還是可觀的。
4 廢舊牛仔服裝面料二次設計的表現方法
本文作者將廢舊面料二次設計總結為2種表現形式:一種是裝飾性解構重組,另一種是運用傳統或者高科技手段將面料再塑造現出面料的多種肌理效果。
4.1 裝飾性解構重組
裝飾性解構重組即有意識的保留、提取牛仔服裝上有價值的特色元素,對原有牛仔面料進行有效的借用與改造,如采用疊加、拼接、剪貼、結構解構等多樣性裝飾技法,以此體現出面料豐富的視覺藝術效果[5]。或是利用其裝飾的特點順勢而為突出特有的元素,如對提取出來的貼袋、袋口的金屬鉚釘、金屬四件紐扣、裝飾吊牌、腰袢、金屬拉鏈、磚紅色的粗縫紉線等元素進行二次創意設計。這些元素可以單獨拿出來與其他面料服飾進行重新設計組合,也可以直接在原來的牛仔服飾上進行突出強調設計。這樣的解構重組設計既保留了原來牛仔服的神韻又使改造后的衣服呈現時尚前衛的新面貌,深受設計師青睞[6]。
4.2 面料結構再造
面料結構再造是指在原有面料成品的基礎上,通過抽褶、編織、磨破、抽絲、刺繡、印花等手法進行處理,使服裝面料在肌理、形式和質感上發生一定的變化。破洞抽絲和編織拼接是市場上牛仔面料再造最為常見的兩種設計手法。
將牛仔面料進行破損處理、把牛仔面料抽絲分離,再將棉線進行重組,以怪誕凌亂的形式重塑牛仔布,形成的復古風格深受消費者喜愛。還可以加入不同質地不同顏色的纖維,重塑牛仔布的視覺效果和肌理,有一種蹂躪殘敗與陳舊的視覺感受,更獨特另類街頭風格。編織工藝是通過扎、織、編等手法將帶狀或者塊狀、質地、顏色、粗細不同的牛仔面料編織成塊,從而為丹寧服裝增添立體感,塑造更加個性的風格特征。編織的面料選擇多余,可以是丹寧面料剪成帶狀或塊狀后進行的拼合,也可以是丹寧面料與其他材質的面料之間的拼合[7],大大增加了設計的無限性。
5 廢舊牛仔布二次設計在生活中的應用
5.1 在服飾上的應用
在生活中我們會因為不合體、款式過時、面料某處發生破損等原因而閑置一些牛仔服飾。我們可以通過上文提及到的廢棄牛仔面料二次設計方法進行處理,提取一些自己喜歡的元素,就能獲得一件環保又經濟的新的服飾。下圖中就提取了牛仔褲含標簽的褲頭部分進行設計。將不同顏色的牛仔面料進行組合形成“補丁”的時尚設計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除此之外牛仔面料還能改造成各種生活服飾而如拖鞋、帽子等。
5.2 在裝飾品上的應用
牛仔面料也常被改造成生活中各式的裝飾品,有不少的藝術家還會用此做出許多新奇的藝術創造,變廢為寶。一個來自英國倫敦的藝術家Ian Berry就將“牛仔制畫”藝術做到了極致。他不需要借助畫筆、顏料和畫布這些材料,也不經由任何機械工具,僅僅是將廢舊的牛仔褲收集了起來,純手工將不同顏色的牛仔褲裁剪,再縫合或粘貼起來,形成了一幅幅驚人的“牛仔畫”。
5.3 在家居日用品上的應用
牛仔屬于比較百搭的風格,所以廢舊牛仔面料也常用被改造成一些日常家居用品,例如沙發套、被套、車罩等,也可以利用廢舊牛仔服裝原有的口袋以及壓線等結構延伸設計成日常的收納袋、包包等等,這些設計都很貼近生活,成品個性新穎又給人樸實的感覺,而且既環保又節省了家庭開支,實用性很高,實操性強。德國的家具制造商Kare Design 就曾將舊牛仔褲制成了一個個軟墊,通過不銹鋼框架串聯出了一張完整的二人座沙發
結論
廢舊牛仔服裝的二次設計順應當下綠色可持續的發展理念,也體現了人們追求個性環保的理念。我們可以看到,廢棄牛仔服裝面料的二次設計不管是在各大品牌各大秀場上還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種都有所體現,這不僅是一種有價值、情感延伸設計手法,更是當下一種新型的環保理念與生活方式的體現,不僅蘊含了藝術的設計思維,而且還蘊含了一定的發展商機。
廢舊牛仔服裝面料的二次創新設計并非屬于服裝設計師專有的技術能力,其改造的設計手法和操作簡單,每個消費者都能試著設計。通過對廢舊牛仔面料所改造出來的物品也其具有環保、有創意的特性,具有潛在的社會效應、市場經濟效應和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但我們也要意識到廢舊面料回收和二次設計有發展機遇的同時也有一定的挑戰,我國的市場回收體質的完善程度,以及二次設計創新性的維持度都需要我們進一步去研究與發展,只有通過不斷的探索與完善才能真正發揮出面料二次創意設計最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高山,李薇. 廢棄牛仔服裝的二次設計探索與實踐[J]. 裝飾,2013(02):116-117.
[2]?楊躍芹. 服裝廢棄面料二次創意設計探析[J]. 輕工科技,2017,33(07):112-113.
[3]?范福軍. 牛仔面料的分類與特點[J]. 紡織導報,2010(10):41-44.
[4]?范福軍,張鎧菁,吳雨曦,等. 廢舊紡織品服裝回收處理模式研究——以廣州市為例[J]. 紡織導報,2016(08):28-30.
[5]?胡維丹. 舊牛仔裝“二次設計”研究[D]. 江南大學,2014.
[6]?劉洋. 牛仔服裝面料的二次設計研究[J]. 紡織科技進展,2018(11):54-55.
[7]?李同慧. 淺析服裝設計的面料再造藝術[J]. 赤子(上中旬),2015(19):69.
作者簡介:文鐿澎(1998—),女,漢族,廣東清遠人,學歷:本科,學生。
(作者單位: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服裝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