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德同
摘要:大型活動電視導演是通過不斷積累的政治素養、藝術修養并結合電視專業技術進行文化、文藝、影視類藝術作品創作的組織者和指揮者。其創作初衷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理念,打造讓人動心、動容、動情并在思想和靈魂引起共鳴、受到洗禮,從而對美好生活充滿信心和力量的優秀作品。大型活動電視導演作為精神文化作品創作的踐行者和傳播者,需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藝術修養、創作技巧和創新精神,更要符合新時代創作要求和使命。
關鍵詞:大型活動 電視導演 導演素養 時代使命
導演的分類及創作規律
導演根據專業的不同可進一步細化分類:從事電影電視創作的稱為影視導演;從事舞臺劇、歌舞劇創作的稱為舞臺導演;從事動畫創作、制作的稱為動畫導演;從事電視活動策劃、創作、錄制的稱之為電視導演等。其中,最為觀眾所熟知的是“影視導演”和“舞臺導演”,雖創作目的一致,但其手法和規律差異較大。
影視導演創作規律。影視導演的創作規律是以故事為本,以演員的身心創作為基礎,同時運用鏡頭的“蒙太奇手法”,通過場景制造、光的運用、聲音效果的配合及后期制作、特技特效的包裝等諸多程序,完成一部作品的主題表達和人物塑造,令觀者產生強烈共鳴和身心感受。影視導演在創作過程中需大量相關專業人員的配合,涉及制片、攝影、燈光、美術、場務、演員、錄音、混音、后期、特效等專業技術,所以難度相對較大。盡管導演本人無法廣泛專精以上各項專業技能,但在實踐中卻統籌了各部門的專業人員和技術力量,按照導演意志進行創作及工作。因此,一部影視作品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導演的素質與修養;一部影視作品的風格也往往體現導演的藝術風格和性格,也更體現導演看待事物的價值觀。
舞臺導演創作規律。舞臺導演不同于影視導演,其創作規律是利用實體舞臺的三維空間完整創作與體現劇情故事,是導演通過對作品主題和劇情人物的理解建立在藝術審美和藝術構思之上的產物。舞臺導演創作往往運用到舞臺造型、空間制造、燈光設計、音樂音效、化妝造型等手段來渲染劇情和營造氛圍,如話劇、歌舞劇、綜藝晚會等,目前舞臺導演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導演體系。
電視導演創作規律。電視導演是在電視領域中從事重大傳播、突發事件直播、節日慶典、各類晚會、行業賽事、發布儀式、頒獎典禮等大型活動的導演、導播、錄制播出工作。
大型活動電視導演不僅需具備電視領域中所涉及的“采、編、攝、錄、播”等專業技術,更要具備舞臺及舞臺表演相關專業知識,比如熟悉舞美設計、舞臺調度、舞臺造型、燈光設計、服裝化妝、各種道具等;除此之外,還天然融合了影視導演范疇中涉及的故事表達、制片管理、演員統籌、光的運用、場景布置及后期制作包裝等。由此可見,大型活動電視導演具備影視導演、舞臺導演職業屬性中的綜合特性。
大型活動電視導演需具備豐厚的文學素養
文學基礎、文化積累、文藝情懷是大型活動導演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導演的創作過程是一個不斷將內在的積淀外化于形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學習和創新的過程。
大型活動電視導演不僅要掌握歷史知識,還要不斷積累中外名家名作,博采眾長,彌補個人之短,以完善和形成電視導演獨特的文化藝術氣質。電視導演從構思創意到舞臺呈現,最后通過電視畫面傳播給億萬觀眾,都是一個不斷創作、不斷創新、不斷優化的過程。把一個群體的故事說出來,把人民的心聲傳出去,把一個行業的“精氣神”提煉出來,把國家的政策解讀透等,這都需要導演通過個人理解講出好故事、作出好作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大型活動電視導演需具備豐富的藝術修養
一部有深度、有溫度、有靈魂的精品佳作,要求電視導演在創作中除了要善于掌握主題內涵、熟練掌握晚會的結構框架、合理設置環節和內容,更要了解和掌握各類藝術形態的基本規律及創作技巧,不斷豐富自身的藝術修養。
節目創作中經常要運用到舞蹈、小品、戲曲、魔術、雜技、音樂、相聲等各種藝術形態,不同的藝術形式在舞臺上的呈現效果各有特色,電視導演只有熟悉和了解各類藝術業務知識,才能支撐節目創作。比如,大型綜藝晚會的創作即電視導演的必修課,從筆者參與已成功舉辦十年的大型綜藝晚會《中國農民春節聯歡會》的導演創作工作中就十分清晰地體現了這一創作要求。
從2011年到2020年,《中國農民春節聯歡會》連續十年為全國8億農民打造別具風味的“年夜飯”,不僅給全國農民朋友帶來了各地原汁原味的民俗風情,春晚更匯聚了最具民族特色的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如陜西華陰老腔、朝鮮族舞蹈、建甌挑幡、廣東潮汕歌舞、雜技空竹、滾龍蓮湘、陜北民歌、高郵民歌、土家族擺手舞等,既讓億萬觀眾能夠欣賞到這些民間傳統藝術的風采與魅力,又燃起了農民的驕傲與自豪。類似這樣的綜合性文藝晚會,不僅要求電視導演熟練全國各地、各種文藝形態的藝術規律及創作手法,更要不斷創新,以滿足時代要求和觀眾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上提出:“文學、戲劇、電影、電視等民間文藝、群眾文藝等各領域跟上時代發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優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創作生產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
大型活動電視導演需善于把控節奏
電視導演需掌握的創作技巧很多,其中節奏感是導演的必備技巧。不論舞臺劇、影視劇還是綜藝晚會,大都圍繞著“節奏”而構思。節奏的管控不僅是觀眾的情緒反應,更體現了作品的靈魂。
《壟上牛人》大賽是湖北首檔大型奇藝類選拔活動。從湖北發起,面向全國征集各類牛人、奇人、達人,年度總冠軍獨享二十萬現金大獎,從2013年到2016年,連續三年的成功舉辦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無數的牛人、奇人。由于舞臺的草根屬性,不論天南地北、男女老少,從胸口碎大石到鋼筋鎖喉、從鐵頭功到軟骨功,更有語言、舞蹈、聲樂、書畫、戲曲、雜技、魔術等,可謂包羅萬象、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大賽總導演在創作上最大的挑戰莫過于不僅要為每一種不同類型的表演量身定制內容,更要把握舞臺節奏。
比如,語言類有其自身獨有的節奏點、動作點、情緒點、行為點、語言點,通過情節邏輯、空間轉換、動作邏輯、情緒控制、語言力度等形成一部完整舞臺節奏。舞蹈類更要準確把握舞蹈的動作點及造型點、情緒點,完成情緒渲染、情節鋪墊、形成角色形象,達到舞臺氣氛。但有些特技類的表演則不僅需要現場評委、主持人、觀眾、助演的協助,更要利用音樂、燈光、煙霧、道具等各類輔助手段來制造舞臺的情緒點和節奏感。
上述只是舞臺節奏的把控,視頻類的節奏也對電視導演提出了更高要求。原因在于觀眾接收方式越來越多,接收信息環境各不相同,致使接收畫面、音樂、語言節奏等信號強弱度都不盡相同,極大地增加了導演創作的難度。
但是不管是舞臺還是畫面,節奏的控制是衡量電視導演專業水平的重要標準。尤其是電視直播類節目,不僅要把控舞臺上的整體節奏,更要通過鏡頭調度實時切出一部“影視劇”出來,這不僅考驗電視導演專業能力,更需具備堅定的政治方向,恪守職業道德。
大型活動電視導演需不斷保持創新能力
“只有站在時代前沿,引領風氣之先,精神文明建設才能發揮更大的威力。”作為精神文明和文化創意的踐行者,創新是大型活動導演的核心競爭力,只有不斷創新,才能適應時代需求。關于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對電視人曾提出:“要勇于改進創新,不斷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做業務精湛的新聞工作者”。這是對新聞工作者的要求,更是對導演職業的要求。導演要善于要把觀念和手段相結合、把內容和形式相統一、把藝術使命和時代擔當相融合,才能使作品的生命力不斷求新求變,才能創作出人民滿意、時代需要的優秀作品。
結語
“優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態、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陽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頂天立地、也要鋪天蓋地。”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提出的殷切要求,藝術作品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夠溫潤心靈、啟迪心智,傳得開、留得下,為人民群眾所喜愛。大型活動導演要堅持秉承初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忠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承擔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時代課題,創造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不負青春年華、不負時代重托,抒寫大型活動電視導演情懷。 (作者單位:湖北廣播電視臺)欄目責編:樂禾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貴陽,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2.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學習讀本》,北京,學習出版社,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