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霜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們已經不僅限于物質追求,而是向往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旅游成為人們享受高層次精神追求的重要方式。眾多旅游者將目光投向博物館,將博物館作為自己的目的地之一。博物館工作人員應當抓住機遇,結合自身館藏,積極開發具有本館特色的文創產品以滿足旅游者的需求,使旅游者在參觀之余,通過文創產品所蘊含的文化信息,加深對展覽的理解和記憶。文創產品的開發是讓文物活起來及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也是現代博物館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
關鍵詞:文化旅游;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路徑
1 博物館文創產品內涵
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在其具體的背景下可以被界定為是一種在博物館實體商店或者在電商平臺銷售,創新性地提取和運用博物館文物的各種文化藝術元素進行設計,制作出的一種具有觀賞性、紀念性以及實用性的特殊商品,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涵。
第一,其定義限定了產品的設計、銷售以及服務的對象主體。基于博物館開發建設而言,文創產品必須對博物館內部的館藏資源進行開發設計,而任何沒有進入到博物館內部的藏品,無論其具有多高的價值和收藏意義,也不能進行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設計;另外文創產品只能在與博物館相關的銷售渠道上進行銷售,如依托博物館所建設的實體店面以及官網、經過授權的實體或者網絡交易平臺中實現交易。對博物館文創產品而言,其主要的研發主體和服務對象是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研發主要是為了能將博物館的文化教育功能進行有效延伸。
第二,文創產品主要突出了其本身的創意和文化特質。博物館文創產品具有文化產品和創意產品的主要特點,有一定的觀賞性、藝術性和文化性,同時在研發中運用了創新思維和創新技術,是一種不同于純粹科技創意產品的特殊商品。其主要以博物館館藏物品為原型,將這些歷史文化元素進行有效的提煉,使產品設計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且研發人員經過對人體工程學和心理學的研究利用,以創新方法、創新技術將現代時尚元素融入到設計理念中,實現博物館文創產品審美和實用價值的相互統一,使其質量和價值都要高于普通商品。
第三,將產品的經濟類型和屬性進行有效規定。任何產品都包含了有形和無形兩種形式,博物館的文創產品也不例外。在目前人們對文創產品的認知中,還是以有形的物質產品為主要的認知對象,但是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一些數字化的無形文化產品也成為博物館文創產品研發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并且在逐漸擴大的傳播過程中形成一定的銷售模式。在文創產品的研發過程中,將文物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屬性納入到其中,在其所具有特殊文化屬性的帶動下,在創收博物館實際經濟的同時,也在積極地宣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這是與其他普通商品最大的區別,也是未來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的必然方向和趨勢。
1 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對博物館文創產品研發和銷售相關政策的落實,現階段國內的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形勢在逐漸變好,其已經成為未來博物館發展的主要提升渠道和經濟收入渠道。在故宮博物院發展建設中,截止到2019年,其所研發的文創產品已經超過9000種,經濟收入十分可觀,文創產品銷售收入已經占全國文創產品銷售總額的1/3。我國文創產品的研發起步和其他發達國家比,雖然較為落后,但是在實際發展中位于世界文創產品收益前列。
在文創產品創收快速提升背景下,產品開發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如產品類型相同問題較為嚴重、創新意識和創意產品研發不足、研發專業人員不足以及各類博物館發展水平不足等。同時在文創產品銷售過程中缺少一定的銷售體系,并且沒有相關的制度進行控制,除了幾個大型博物館有網絡銷售渠道之外,大部分的博物館文創產品還是在延續傳統的線下銷售模式。少數資金充足的博物館可以建立自己的產品研發團隊和基地,但是大多數博物館還是缺少一定的資金支持和專業研發人員支持,導致產品創新性嚴重不足,甚至出現單一、拖更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的主要目的落實,在資金制約下難以提升博物館文化傳播的速度。這樣也就導致游客參觀博物館時難以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博物館難以將我國文化傳播給游客,建設旅游性博物館也就毫無意義。
2 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過程中阻礙的因素
2.1 某些博物館本身的產品競爭力度不足
我國大型博物館內部的物品較為豐富,并且銷售渠道較多,文創產品內容也能滿足人民對于文創產品的實際需求。但是一些地方博物館由于資金、人才不足等方面的原因,產品創新不足。很多人在旅游過程中游覽博物館時發現文創產品較為單一且具有雷同的特點,如一些雨傘、水杯等物品,這些沒有任何新意的物品很容易導致人們對產品產生審美疲勞感。另外很多地方博物館雖然掛著博物館的稱號,但是由于當地的歷史文化等原因,其具有的當地特色產品類型較少,博物館內部的藏品類型也相對較少,且缺少一定的資金和專業人員支持。其文創產品開發力度也相對較小,目前多是面對學生等群體。同時博物館在活動中并沒有將自身特色進行包裝和展示,無法將中國文化特色融入文創產品,缺少文化傳播影響力,在產品市場中漸漸失去產品競爭力。
2.2 缺少專業產品研發人才隊伍建設機制
博物館文創產品不同于普通商品,其包含了當地的文化特色和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元素,在銷售過程中對于產品的研發和銷售人員的素質要求也會相對較高。要求相關的文創產品研發和銷售人員對當地文化、博物館館藏十分了解,并且在產品研發和銷售過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創新思維。
專業的產品研發、銷售人才隊伍建設是博物館文創產品品質提升的基本保證和博物館未來穩定發展的基礎。但在實際產品研發時,很多博物館都缺乏專業的產品設計師,且研發人員對當地的文化特色以及博物館內部的各類館藏都沒有深入了解,在研發過程中不能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融入歷史文化元素,沒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導致產品形式單一、落后,漸漸失去一定的市場競爭力。此外,博物館的文創產品除了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意義和觀賞性,還要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很多人在購買和參觀文創產品時,很難了解其含義和產品所代表的實用意義,需要專業的銷售人員對其進行詳細解答。在向群眾推廣介紹產品時可以將博物館的基本信息、產品內涵傳遞給觀眾,提升產品的吸引力,進而增加博物館的觀眾量,提升經濟效益。這需要銷售人員對博物館內部的館藏有詳細、深入的了解。然而在實際銷售過程中很多銷售人員都是一種兼職的狀態,對博物館內部館藏不是十分了解,在推廣、銷售產品時會遇到很多阻礙。并且在產品銷售時由于對產品缺乏一定的了解,導致銷售形式較為單一,使消費者漸漸失去購買的欲望,使博物館文創產品無法實現文化傳播功能。
3 基于旅游背景下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的具體策略
3.1 培養和引進專業的產品創新型人才
雖然我國人口眾多,設計人才也足以滿足國家發展的需求,但是能真正了解各地博物館內部館藏所代表的歷史文化意義和能夠將這種文化意義融合在產品研發之中的專業人才卻急劇短缺。很多博物館文創產品在研發過程中缺少專業人才的支持,缺少一定的創新意識。基于此背景,一些地方博物館應當積極爭取當地政府的支持,吸收、引進專業的產品研發創新型人才,建立“校企模式”,與當地各類高校建立人才互通機制,并且制訂完整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高校中選擇有意向參與到博物館文創產品研發的學生,對其加強培養,為博物館提供持續的專業產品研發創新型人才;同時博物館還可以通過相關網絡中介平臺聘請專業的產品設計師參與當地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研發;另外還可以通過培養本館的專業人員學習、掌握設計方面知識,使其成為復合型人才,為博物館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3.2 探索新型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模式
在目前我國互聯網快速發展過程中,“互聯網+”的運行模式逐漸被運用到各行各業中。在此背景下博物館的文創產品也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并且根據我國政府的相關政策,需要將中國文化與互聯網相互融合,形成一種新型的運行模式。博物館作為中國文化的主要傳播機構,其本身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特點,其未來的文創產品研發模式需要向著國家要求的模式發展,積極探索屬于自身的“互聯網+文創產品”新型運營和產品開發模式。
首先可以要求博物館管理人員對當地人民的文創產品具體需求進行詳細調查,積極研發出屬于當地人民和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其次需要當地的博物館積極汲取人民群眾對于博物館的建設意見,為未來產品研發和開發路徑提供真實的數據基礎;最后需要拓寬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文創產品銷售渠道,并加強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的親密感,使消費者能夠更加愉悅、便捷地購買文創產品,促進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與發展。且在博物館文創產品銷售路徑開發過程中,需要加強品牌效應的提升,結合現代網絡銷售模式,在線上和線下建立屬于自身的產品品牌,利用網絡快速傳播的特點,提升自身的產品影響力,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自身的產品品牌之中。
4 結語
旅游行業與博物館建設的不斷融合和發展,為現代博物館文創產品研發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模式。因此,博物館需要結合自身區域的文化內涵和發展形勢,創新產品開發模式和營銷模式,為博物館未來發展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讓文物活起來。
參考文獻
[1]趙愷,胡京彤,秦忠雅,等.關于旅游文創產品創作研究—以天津博物館香薰產品為例[J].黑河學刊,2019(6):39-40.
[2]梁繼超.淺談文化和旅游融合背景下廣西博物館旅游的轉型升級之路[J].市場論壇,2019(9):1-6+29.
[3]潘雪梅.淺析藝術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路徑[J].綠色包裝,2019(7):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