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漢元
【摘要】新課標改革中明確指出,要針對小學生基本的提問能力加以培養,促進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具備“要問、會問、善問”的基本素養。傳統教育方式大多以教師為課堂主導,僅依靠聽課難以發現問題,這不僅不利于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想,同時也讓學生失去了自我實踐與自我鍛煉的機會,發現不了問題自然也不會提出問題,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如果對小學生“如何提問”的問題不加以重視與訓練,則勢必會導致年級越高問題越少,久而久之學生便成為課堂知識的“識記”機器,一架應試教育背景下的學習機器。
【關鍵詞】小學生提問能力 ?問題提出 ?培養 ?困境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3-0099-02
引言:
古語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這充分說明了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習主體只有具備“有疑敢問、有疑善問、有疑必問”的精神才能夠有所進步,“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果每個學生對教學過程都不會產生置疑,那么首先可以說明他們沒有動腦筋,沒有善于思考的習慣就難以激活學生思維。尤其對小學生而言,活躍的思維與勇于探究的精神不僅僅關系到成績進步與否的問題,更是培養他們學習態度與思維習慣的問題。具備提問能力則說明學生具有多方位的思考意識,大膽質疑才能夠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但從目前課堂教學情況來看,在培養與提高小學生提問能力方面仍然有很多不足之處。
一、培養小學生提問能力的意義
眾所周知,疑問是進步的階梯,只有通過不斷質疑才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善于探究的學習習慣,培養小學生提問能力對教育教學來說意義重大,主要表現為以下三點:
(一)培養小學生提問能力有利于促進“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就是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以啟發誘導的方式進行知識的傳授,以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習慣,提升小學生提問能力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思考,從而在腦海中形成高質量的疑問,最終通過他們自主探究的形式對發現的問題加以解決,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方式,同時也是一種教學思想,通過自主實踐去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激發小學生探索求知的過程[1]。
(二)提出問題更有利于解決問題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不思考會讓學習過程變得迷茫而無所得,學習與思考只有相結合才能夠更好地消化知識,“學”與“思”不是兩條平行線,它們始終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不斷學習、不斷發現、不斷質疑才能夠不斷進步,只有善于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才會更好地去想盡一切辦法解決問題,百因必有果,提問與回答在每個人的學習進程中是密不可分的。
(三)提問能力有利于學生思維進入“反思狀態”
所謂的提問也不僅僅是指對老師提出問題,它其實是泛指一種思維的過程,也就是說針對自己學習過程當中的不明之處善于去思考與發現,只有這樣才能夠對這些疑問產生一種“反思狀態”,從而激勵對問題的再創新與再發現,思維在不斷反思與不斷發現的過程當中會產生一些新的“頓悟”,這對現階段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目前小學教育自主提問所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教育當中尤其是數學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達到高效學習的狀態,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2]。低年級小學生剛從幼兒園升上來,對數學與算術的區別還分不清楚,一時間難以適應數學思維能力的轉換,因此培養他們提出問題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這也是讓教師有依據問題來判斷教學方向與學生接受能力的標準,但很多小學生由于性格內向、不善于溝通等個人原因,往往對提問有很大的顧慮,主要造成自主提問困難的原因如下:
(一)主觀上學生性格內向,缺乏提問勇氣
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分析,大部分小學生由于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對提問往往心存顧慮,覺得一旦問錯了或者回答錯了會遭到老師的批評與同學的嘲笑,這樣的主觀因素制約了大多數小學生積極提出問題的愿望,長此以往不懂的問題越積越多,勢必會形成學習興趣的逐漸減弱。
(二)客觀上課堂氛圍沒有營造“善問”環境
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主體地位自居,一味注重于知識點的講授,使整個課堂氛圍陷入死氣沉沉的環境,小學生原本在思維與性格上就比較活潑好動,死寂的課堂氛圍很難他們做到暢所欲言、無拘無束地進行提問。
三、培養小學生提問能力的策略
質疑是思考的前提,提升小學生提問能力是發掘小學生求知欲望的關鍵,疑與問之間的關系非常簡單,一個是前提,一個是結果,只有產生了質疑才能出現問題,樂于自主提問的學生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是動了腦筋,這就是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的問題,要促進小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就必須要著手訓練他們的提問能力,讓他們不自覺地在日常課堂學習中養成“學中問、問中學”的好習慣。
(一)營造寬松課堂氛圍,打消小學生提問的心理障礙
課堂氛圍直接影響學生的臨堂發揮水平,特別是對小學生教學來說,課堂氛圍尤其重要,要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去進行學習,首先要讓他們身心愉悅,在寬松、自由的課堂氣氛下才能讓小朋友們有如沐春風,輕松自如的學習。日常教學發現,教師創設的恰如其分的教學情境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特別是對一些比較內向、不善言談的學生來說,很容易以此來打消小學生因為內向、不善交際、語言組織能力不強而產生的提問障礙。只有課堂氛圍輕松了,才會讓小學生放下思想包袱,調整好心態,積極去面對困惑與不解,勇于提出不同見解和問題,從而增強小學生的自信心。
(二)強調課堂實踐,在實際動手過程中進行思考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