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曉鈺
【摘要】猜想也是數學思維中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也是教師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重要途徑。猜想也是一個人記憶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判斷能力等多種智力因素作用的結果,其也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開發自身的實踐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精神,進一步確立與完善學生的知識系統。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猜想要注意選擇恰當的時機,并與驗證有效結合,如此才能讓學生在猜想的過程中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中,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猜想 ?小學數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3-0044-02
數學作為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學科,在學生學習生涯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小學是學生的教育啟蒙階段,通過學習數學使學生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同時培育學生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這種能力不僅對學生的學習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能幫助其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問題[1]。小學階段的數學課需從學生的自身實際發展情況出發,創新教學模式,將猜想意識巧妙融入到小學數學課堂當中。
一、猜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1.點燃學生求知欲望
從以往的教學來看,我國數學教學主要學習狀態都處于極度被動狀態,學生求知意識極為薄弱,因此自主學習欲望不強。長期下去并不利于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甚至也會被社會淘汰。但是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用猜想則可以以創新角度出發培養學生對數學課堂的興趣,將學生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使其以積極的情緒進入到學習中,這樣就能讓學生思維處于活躍狀態,如此便能使學生保持高度的求知熱情。
2.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從大視角分析創新有利于國家發展,而從小視角分析則有利于學生可持續發展。小學生剛開始進入系統學習,需要從小培養其創新意識。若教師在教學中照本宣科,最終培養出的學生只會墨守成規,無法突破自身局限,因此很難解決相關難題。但是猜想思維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則可以鼓勵學生創新與猜想,使其從思維定勢中走出,引導其自由、快樂學習。
3.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其更喜歡動手實踐。這個時期不可在教學中局限于死板的教學,要充分利用學生好動的心理,結合動手實踐教學方式教學。比如通過小木塊計算;模仿大人購物:若小李有10元錢,超市的記事本賣5元/本,作業本1元/本,現在她想買2本作業本,1本記事本,錢夠嗎?如此,學生在實際的動手操作中也能更為順利導入各種問題,最關鍵的就是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猜想意識的方法
1.給學生提供猜想的契機
每個學生都有很強的猜想潛能。當學生的思維被激活其也會產生興奮的情緒,因而當其迫切想要知道某個問題的答案時其就會先進行猜想,以此滿足自身的求知需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科學設問,調動學生猜想積極性,讓其主動獲取知識。
2.重視方法滲透讓學生會猜
好的認知結構也是學生猜想的重要前提。學生猜想大都是以生活經驗為基礎進行知識拓展,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應幫助學生疏通知識間的聯系,讓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同時,還要注意有意識的給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能靈活應用,保證學生的猜想變得更加合理。
三、猜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妙用
1.結合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猜想意識
上文中筆者提到了猜想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試著在新課導入應用猜想思維,只要教師合理設計就能取得預期的教育目標。以學習“圓柱和圓錐”這部分內容為例,筆者上課之前設計了比較具體的實物,之后發揮多媒體信息技術的變化功能變化一組圖片。之后設置疑問:“圓柱與圓錐面積大小與其邊長是否有關?”結合感性感很強的材料靈活點撥學生,使其思維得到發展。如此,學生在觀察材料后也能從預見性的角度猜想:圓柱與圓錐面積大小與其邊長有關。又比如在學習“分數”的相關內容時筆者這樣設計課堂導入:“小鵬家中有5個人,中秋節來臨時買了一個特大號的月餅,要想每個人都能吃到大小一樣的月餅應該怎么分?”在課堂上筆者通過猜想性很強的引導,學生的思維也逐漸朝著平均分的角度分析,之后進行預見性的猜想,因此可以用分數表達。
2.引導并鼓勵學生猜想
剛步入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沒有學習意識,面臨的最大問題便是學生思維不集中,容易被一些小事情吸引注意力,故教師需要在課堂中設置巧妙有趣的環節,將猜想與課堂結合,瞬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進入學習狀態,同時調動課堂氣氛,創造一個有趣生動的數學課堂。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自身情況和學習內容,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教師作為引導者,層層引入的指引學生大膽猜想要學習的新內容,調動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的走入到數學學習的天地中[2]。這樣的方式也能為教師的教學工作開一個好頭,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以達到預期的良好教學效果。如在學習圓的面積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前幾節課對于長方形、正方形以及三角形的計算方式來進行大膽預測,試試能不能將圓形轉化為原來學習過的圖形,讓學生自主思考探索,并將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不論學生的猜想是否正確,教師都要對學生進行鼓勵,以增加學生的自信心,讓其感受到自主思考后所帶來的喜悅感,之后通過后續的猜想引導循序漸進地將正確結果的推算方式交給學生,這樣既保證了學生的學習高效性,同時也有學生自主參與思考的過程,對于學生學習能動性的激發具有重大意義。
2.結合實際引發猜想
知識抽象復雜不利于理解是數學這門學課的主要特征,對于年齡層次較低的學生來說,這更是一大障礙,針對這一問題,需要教師在引入猜想時加大對學生自身實際情況的掌握力度,利用好備課環節,在課前準備時將各方面內容考慮周全,如何引導學生進行猜想也納入到課前準備當中,注重分析小學生的自身實際,了解學生所感興趣的內容點在哪里,從熟悉的內容切入,利于學生理解并方便開展猜想討論。只有學生充分理解教師的引導才能夠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索興趣。如在學習“角”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時鐘引入,鐘表是生活隨處可見的物件,并且學生會好奇一件不起眼的生活物件能蘊含什么樣的數學知識呢,這就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說出表是由哪幾部分構成,并且通過發散思維的方式引導學生,讓學生進行猜想在時刻表中有沒有能夠組成圖形的時間點,可以自己攜帶小鐘表,通過自己動手實驗的方式來尋找答案,這樣猜想便有機的引入到課堂當中,也沒有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創造了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同時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3.創建有趣課堂氛圍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啟蒙老師,尤其對于小學階段心智發育都還不夠成熟的學生來說,這正是他們尋找興趣點的階段,在有趣的課堂氛圍中融入猜想教學,可以大力提高課堂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借助猜想不僅是要培育學生的思維模式,同時也是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創建生動有趣的課堂才能使猜想教學發揮其本身的作用,例如教師在教簡便運算一課內容時,在課前備課中,教師可以搜集一個有趣的數學例子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明確簡便運算的基本含義,在正式上課時,教師可以出幾道簡單的簡便運算,通過分組比賽競賽的模式,先讓學生進行討論研究,再開始小組之間的競爭,來激發學生的勝負欲,以起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通過這種模式,教師以巧妙的方式讓學生明白簡便運算的本質,并幫助學生構建了數學知識框架。
4.把握時機合理猜想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結合討論的數學問題把握時機引導學生進行猜想。比如以學習“三角形分類”這部分內容為例,為了讓學生掌握按照角對三角形分類的方法,筆者組織了這樣的題目:用一張深色紙張將畫出的三個三角形的角遮住,只露出了一個角,要求學生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
展示第一個三角形時有學生猜測是直角三角形,因為有一個角是直角;展示第二個圖形時有學生猜測是鈍角三角形;但是在展示第三個圖形時同學們的意見就不一致,有的認為是鈍角三角形,有的認為是直角三角形,還有的認為是銳角三角形。這時,教師肯定同學們的想法,因為只看到一個圖形也無法做出具體的判斷,緊接著掀起了三角形的紙角,很多學生討論后得出一致結論:只看到兩個銳角也無法判斷其為哪種三角形,也要看第三個角。以上教學環節中筆者把握了三角形的本質進行辨析與討論,找到概念的本質特征,這樣也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而且也能有效培養學生合理猜想能力。
5.通過自主探究實踐驗證猜想
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發現知識、汲取知識、驗證知識在對知識重復利用的循環過程,教師可以輔助學生發現知識的階段,并引導學生學會自主的驗證知識,有對自己所發出猜想進行充分驗證的能力。這需要教師充分的利用猜想環節,特別是在鞏固知識的階段,讓學生用腦海中已存的知識內容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是合理的,這個驗證的過程是學生對自己的猜想進行再次證實的過程,同時也是鞏固新學習知識的復習階段,發散自身思維,進一步得到更具有突破性的結論[3-4]。例如教師在進行新課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做出猜想后,再進行適當的動手探究實驗,來證明猜想的正確性,這不僅是一個驗證的過程,也是對所學知識加入到已有知識框架中的過程。
結語
總而言之,猜想意識在數學學習中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手段和教學手段,教師可以更多地運用這一方式來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思考,讓學生能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高效的學習效率,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猜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要以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生活實際為基礎,通過得當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猜想,積極的為學生搭建探索平臺,讓學生有寬闊的發展空間,在不斷的猜想、學習、驗證過程中豐富自身的知識積累,在這一過程中擴散學生的教學思維,以達到良好的啟蒙效果。
參考文獻:
[1]程忠玉.淺談農村小學數學中學生猜想能力的培養[J].小學教學研究,2016(23):19-20.
[2]于劍霞.寓“猜想”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8(7).
[3]陳忠紅.寓“猜想”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中華少年,2019(19):159.
[4]張軍.猜想——小學數學課堂高效的催化劑[J].內蒙古教育,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