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瀟瑞
摘 要 共享經濟作為新時代下經濟發展新趨勢,充分利用資源、人人擁有使用權,打造人人和睦、經濟共享大格局,人與人之間的基本關系得到改變,真正具有了馬克思預言的“自由人聯合體”特點。本文從共享經濟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組成基礎出發,指出了在法律法規補充、信用體系完善、同質化現象三個方面的問題,同時努力探索出符合中國特色的共享經濟的路徑。
關鍵詞 中國經濟 共享 共享經濟 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F12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5.069
Abstract As a new 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the sharing economy makes full use of resources;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use them, and creates a harmonious and economic sharing pattern. The ba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has been changed, which trul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ee people's union" predicted by Marx.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in three aspects: the supplement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improvement of credit system, and the homogenization phenomenon based on the basic concept and composition of sharing economy, and tries to explore the path of sharing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China's economy; share; sharing economy; Internet
以互聯網作為基礎載體,大數據時代下,“共享”這一理念已悄然進入到我們日常生活中,信息化、現代化、高速化的共享渠道已經默默打開。共享經濟鼓勵起居用品、交通工具、生活便攜品達到100%充分使用,進而達到物品利用、人人溝通、人人和諧的目的,對傳統獨自享用思想進行沖擊,打破“擁有才有使用權”的古板思想。
1 共享經濟的內涵及組件基礎
1.1 共享經濟的內涵
共享經濟的本質在于收集與整理閑置無用的物或人,并以較低的價格提供物品或服務。從需求與供給兩方面來看,前者,共享經濟實現了準確的需求對接,能夠為某個個人有針對性的創新,最大程度上縮小了生產成本與運營成本,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給這種共享經濟帶來了經濟新現象。后者,每個個體或企業都可以成為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方,只要每個個體或企業擁有閑置資源且愿意暫時轉移產品使用權。同時,共享經濟應用交流平臺達到互助互利的要求是需求端與供給端完美匹配的重要保障。
1.2 共享經濟的組成基礎
共享并不是一個新生事物,即使在自然經濟發展條件下,在有親屬關系、地域相恰的范圍內,人們也有共享思維和舉動。互聯網作為平板,極大地支撐了共享行為的范圍,提高了共享的可能性。在網絡中,個人是網絡中的一個個節點,可以自主選擇形成一個個組織,信息更加易于記錄,可以對交流進行評價和追蹤,建立信譽等級。隨著應用范圍和深度的加強,人們逐步信任網絡,聯系互聯網,更加多樣以特定目標為導向的合作,共享行為在網絡世界中更加常見。基于互聯網的共享平臺并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支撐,或者一個簡單的“中介”服務提供者。利用平臺提供的信息進行交易,遵守平臺制定的規則,接受監督,并通過平臺進行交易,那么平臺就變成了陌生人之間可以進行共享的基礎:彼此共同擁有的資源,并基于此建立起信譽體系,在此之上才能進行合作。
2 共享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近年來,中國共享經濟范圍逐步延伸,規模不斷擴大,業態日益豐富。目前,我國共享經濟業態主要集中在交通出行、房屋租賃、知識分享等領域。[1]在共享經濟發展的時間段內,出現了較多成功的公司,但監管機構對共享經濟提供的法律支援還有待健全,因此政策的改變可能會改變共享經濟發展的走勢。與此同時,作為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共享經濟也面臨著傳統經濟的壓力和人類信任的危機。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存在哪些問題?下面將進一步討論。
2.1 與經濟模式相匹配的法律法規還有待補充
共享經濟的經濟模式已經在中國出現了一段時間。但是,在管控共享經濟這種經濟模式的法律法規的制定上存在著滯后的問題。當前看來,服務于傳統經濟模式的相關監管法律法規難以解決共享模式創新存在的問題,如住宿領域,遇到電子客服的道德問題和行業標準化的問題;在無線熱點共享領域,實名制與虛假信息并存的網絡空間中,可能會引起的賬戶安全和個人信息泄露問題;在生活便民服務領域,勞動保障和勞動維權的問題也會隨之而來。此外,當前共享經濟模式處于熱火朝天的發展趨勢,降低行業進入門檻的標準,較多數的非專業性人員蜂擁而至,形成大量層次不齊的產品和服務水平,若不得已制止可能會造成爛尾式的崩塌。共享經濟模式的公司也一直強調安全問題,但監管機構在此類產品和服務方面非常謹慎,許多網站提供的服務安全性也受到質疑。還沒有完善的法律。規范并保證中國共享經濟模式的順利實施。
2.2 與經濟模式相匹配的信用體系還有待完善
共同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搭建人與人之間的基本信任。換句話說,只有通過建立信任機制才能實現共享經濟。早在2013年,社會科學院對北京、上海、鄭州、武漢和廣州等7個城市的1,900多名居民進行了調查。“當時的結果顯示,中國社會的整體信任度已經進一步下降。人際關系的不信任正在逐漸擴大,不到一半的受訪者認為社會中的大多數人值得信賴,僅有2%到3%的人信任陌生人。此外,中國的個人信用體系仍處于萌芽發展階段,雖然國家層面正在努力完善信用體系評估體系,但與美國和歐洲的一些國家相比還存在一些的差距。眾所周知,就個人信用而言,美國已形成“5C1S”,以品格、能力、條件、資本、抵押品和穩定性的標準。該系統創造了典型的美國共享經濟。對于共享經濟而言,幾乎大多數的商品交易都是線上完成,若沒有一套完善的征信體系來防止對方違約,并對違約行為進行記錄與追責,就會極大提高守約方的交易成本,這對共享經濟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2.3 平臺個性化創新不夠,同質化現象嚴重
中國的共享經濟起步較晚,大多數公司在其業務開始時都將外國公司作為模仿目標。許多公司的運營模式和盈利模式都是從外國公司移植而來的,創新意識還不夠。以短期租賃行業為例。大多數公司都遵循HomeAway和Airbnb在國外的例子。未融入本地市場環境特點,未吸納當地百姓的生活與消費特點,導致同質化現象嚴重,大多數盈利模式都是交易傭金,收入來源單一。此外,不同公司的服務平臺之間缺乏互操作性。例如,在A平臺等其他平臺上看不到在日本日租的網站上收到好評或差評的服務,會影響服務平臺之間的破裂,使消費者很容易被欺騙。
3 共享經濟發展的對策分析
把握共享經濟發展方向,共享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的經濟模式,面臨許多挑戰。要建立開放,包容的政策環境,穩步完善信用體系,努力提高個性化創新意識,建設平臺信息分享、資源合作的發展出路。
3.1 實地構建開放包容的監管環境
共享經濟發展不斷受到各種刻板印象和制約因素,必然會煽動既得利益者的地位,給政府的監督帶來新的挑戰。但是,在互聯網經濟時代,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監管部門應首先改變其觀念和態度,鼓勵共享經濟企業本著“不違法,無罪”的精神,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發展。然后利用當前的“大數據”平臺對這些企業的業務數據進行分析和整合,找出存在的問題,然后在現有監管體系的基礎上調整或重新定義新規則,修改監管區域的灰色地帶以及填補監管的空缺之處,為共享經濟建設營造綠色的法律環境。
3.2 穩步完善信用體系
古語說: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誠信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共享經濟有序的驅動力。根據西梅爾提出的社會信任理論,當它處于一個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和復雜性的社會環境中時,評估自己的利益是否受到隱形的損害會成為一種自覺反應,進而內心會判斷是否有潛在的信任對象。因此,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不高,人群之間的互動成本則會直線下降,為確保有效的經濟(或非經濟)交流,在社會維穩,降低社會信譽風險是十分必要的。
信息割據、信息孤島的情況在我國信用體系建設中依然大量存在,建議結合共享經濟發展有步驟和有針對性的將政府部門的信用信息進行共享,可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社會效率。[2]當前,各移動應用平臺的登錄設備中添加了身份證驗證信息,這是邁出了通信信息屬實、消費情況明晰、消除信任困境的深厚一步。與此同時,建立可互操作的社會信用平臺是當務之急,逐漸完善個人信用記錄水平,查詢,評估,管理等,實現信用終身制報備、終身制信用檔案,細則記錄信任交流與違約行為,為信任評估提供參考和制度支持,防止不良違約情況的減少與道德紅線的警示,保障交易安全,保證人民互信。
3.3 打造符合時代個性化的創新形式
對于加入共享經濟的公司而言,在合資企業的早期階段,他們可以從成功的商業經驗中學習,但他們不能只是模仿和復制它們。相反,他們應該將一些創意元素集成到他們平臺上的產品和服務中,例如加強網站的個性化設計。專注于改善客戶服務體驗;采用適當的營銷方式降低消費者的心理價格;創新的盈利模式,如與第三方合作,向客戶提供旅游保險等服務,然后分享。
此外,公司應改變思維方式,加強與其他應用平臺的合作和信息共享。以短期租賃行業為例,如果可以共享不同平臺的用戶評價信息,就可以有效避免用戶流失。賣家也是如此。如果已經在螞蟻短期租金信譽高的店主到其他平臺去創建新店,則可直接將之前積攢的信譽度同步轉化到新平臺店家上面,這較大的節約了店家營業成本,也能幫助用戶做出有效的判斷和選擇。另一方面,它還將提高賣家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4 結語
互聯網時代的共享經濟包含著一場新的革命。組合社會閑置資源進行分類分渠道,高效率進行資源再分享,能完善資源合理分配理念與有效擴大人際交往渠道。共享經濟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傳統人與人之前的隔閡漸漸消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越接近“人民自由聯合”,能夠達到個體地位得到提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逐漸形成新的組織。目前,個人、企業、行業與社會的共同發展,分享帶來的合作過剩和分享帶來的更多創新將共同推進共享經濟的發展日漸興旺。
參考文獻
[1] 麥肯錫咨詢公司.中國共享經濟消費者調研[EB/OL].[2017-02-28].
[2] 王燦平,薛忠義.信息公開下我國責任政府的建構——借鑒英國、美國、新加坡、日本等國經驗[J].江西社會科學,2016(2):24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