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會
摘 要:該文分析了肥東縣家庭農場發展現狀,指出了制約家庭農場發展的主要因素,并根據肥東縣家庭農場的實際情況,提出了發展家庭農場的對策建議,以促進家庭農場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家庭農場;現狀;制約因素;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4.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12-0008-02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家庭農場流轉。安徽省合肥市也相應出臺了鼓勵家庭農場發展的指導性意見和示范性家庭農場認定管理辦法,旨在進一步推進土地流轉,規范適度規模經營,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1 家庭農場發展現狀
肥東縣現有18個鄉鎮3個開發區,人口107.7萬,其中農業人口84萬。全縣國土總面積2206km2,其中耕地面積約1.2萬hm2。全縣3.33hm2以上種植大戶達到1250戶,家庭農場已達1342家。目前,肥東縣家庭農場發展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1 發展勢頭良好 近年來,肥東縣出臺了土地流轉扶持政策,凡土地流轉66.67hm2以上、租金達到7500元/hm2以上、生產效益良好、管理規范并連續經營3年的種植大戶,可享受一次性1200元/hm2獎補,另稻谷補貼直接補給實際種植大戶。在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推動下,肥東縣種養殖大戶尤其是種植大戶逐年增加,僅2019年全縣新增注冊家庭農場達201家。
1.2 實現了規模種植 全縣規模大戶土地流轉從事農作物生產的面積達2.67萬hm2,現有的家庭農場大多具有一定規模,種植面積在3.33~6.67hm2的達250戶,6.67hm2以上達1000戶,較好地實現了規模化經營。
1.3 經營種類多樣 家庭農場經營種類主要是種植業、養殖業等,以從事水稻、小麥等糧食生產為主,如位于包公鎮勝聯村的肥東縣宇悅家庭農場等從事水稻種植面積都在33.33hm2以上。也有專門從事生豬養殖的,如位于牌坊鄉興廟村的肥東縣守法家庭農場;還有種植、養殖、休閑混合型的,如位于八斗鎮的肥東縣盛松家庭農場,占地面積超過133.33hm2,主要是糧食、經果苗木、養殖、休閑觀光等混合型家庭農場。
2 制約家庭農場發展的主要因素
2.1 思想認識不高,缺乏積極性 少數地區對家庭農場的重要性還沒引起足夠重視,忽視家庭農場對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作用。同時,絕大多數家庭農場主缺乏市場意識,僅僅滿足于現狀,缺乏規范家庭農場運行的積極性。
2.2 經營規模不大,流轉難度大 北部偏遠鄉鎮部分農民受傳統思想影響,不愿將自家土地進行流轉,從而導致土地流轉難度加大,家庭農場難以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同時受物價上漲的影響,土地流轉費用不斷提高,從而增加了家庭農場經營成本,壓縮了利潤空間,造成家庭農場不愿意擴大經營規模。
2.3 經營成本增加,發展受限 近年來,農業生產物資價格普遍上漲,特別是種子、農藥、肥料上漲較快,同時農村勞動力緊張,工資水平較高,大大增加了農場經營成本。加之受自然災害天氣的影響,農業生產不確定因素增多,導致絕大部分家庭農場經營舉步維艱,處于虧損狀態,少部分農場即使盈利,也是將自身的勞力未算作成本。
2.4 部分農場主文化水平不高,技術接受慢 雖然大部分農場主多年從事農業生產并都接受了職業農民培訓,但科學種田和經營管理水平較低,對先進、實用的農業新技術、新成果、新機械應用不足,需進一步提高科學種田水平和經營管理素質,從而提高生產效益。
2.5 機械化程度不高,人力成本高 農業機械化生產程度不高,規模化生產不夠,種植效益較低。近年來,雖然通過實施農機購置補貼,農業機械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部分家庭農場由于資金緊張,無力購置農業機械,在生產關鍵時期仍雇傭大量人力,大大增加了生產成本。
2.6 抗御風險能力較差,農業收益低 農業靠天收的困境依然沒有得到改變,防災抗災能力還比較差。受天旱、水災、蟲害等自然因素的影響,農場主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市場發育不健全,單一的農場個體難以抵御市場風險,導致農場主雖有適度規模經營,但收益普遍偏低。
2.7 相關政策不明確造成經營難度大 雖然家庭農場發展規模定位為適當大小,但沒有明確具體數量。全縣66.67hm2以上的家庭農場達100多戶,經營管理難度加大。工商部門對注冊家庭農場的規模也沒有硬性要求,另外家庭農場的概念也不太明確,這都給家庭農場發展帶來困惑。
3 發展家庭農場的對策建議
肥東縣位于省會城市合肥的近郊,農業人口大量向二、三產業轉移,從而加速了土地流轉步伐,催生了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家庭農場作為提高農業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的有效載體。在現代農業經營主體中最具活力,最有生命力,因此扶持和培育家庭農場的發展對促進現代農業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3.1 強化宣傳,營造家庭農場發展氛圍 進一步優化家庭農場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出臺營造支持家庭農場發展的相關政策。強化家庭農場經營主體的培養,鼓勵并引導其投入到家庭農場的經營和發展中。農業主管部門要把扶持家庭農場作為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的有效抓手,
3.2 規范管理,推進土地有序流轉 加強農民土地的合法有序流轉,進一步規范流轉合同,根據縣情對家庭農場經營面積進行科學界定,實現土地流轉關系的穩定和集中連片生產,繼續穩定糧食直補政策,讓農民失地不失保障,讓家庭農場主安心經營生產。
3.3 政策扶持,降低經營生產成本 加強頂層制度設計,研究出臺發展家庭農場的獎勵和激勵財政扶持政策,如加大對家庭農場的政策性保險的扶持力度,提高稻谷補貼標準等,同時對創建示范性家庭農場給予財政支持,鼓勵金融部門加大對家庭農場發展的資金支持,尤其在購置農機設備等固定資產上給予優先扶持,從而解決家庭農場在發展中的資金短缺問題。
3.4 加強培訓,引進專業技術人才 培育現代農業經營者,更需要培養專業的農業人才,要建立一支適應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和要求的新型農業大軍。鼓勵農業科技人員開展科技承包,引進高校涉農畢業生到家庭農場工作,培育農場主生產經營理念,從法律法規政策培訓入手,提高農場主的政策理論和經營管理水平,培訓農場工作人員的業務技能,真正讓先進適用技術應用到農場生產中。
3.5 加大農業基礎建設投入,降低農業生產風險 加大高標準農田改造力度,促進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在農田基礎設施改造上,重點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根據當地的地形地貌和實際生產需要,規劃建設道路、水利、農田等公共基礎設施,提高農田基礎設施標準,增強糧田的抗災減災能力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4 結語
家庭農場是目前新型農業生產經營的主要模式,對集中小農戶生產、推進現代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發展家庭農場的過程中,必須立足縣情,適度規模發展,充分發揮政府作用,加大培訓培養和政策扶持力度,促進家庭農場規范有序發展,從而推動農業的現代化建設。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