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霖
[摘? ? 要]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不僅推進了全球化進程,還給了中國民營企業走上國際舞臺的機會。然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融資難題依舊阻礙著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腳步。文章從投資機構、商業銀行、民營企業自身和相關政策方面論述了“一帶一路”背景下民營企業融資現狀,并對此給出了建議,希望民營企業能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關鍵詞] “一帶一路”;民營企業;企業融資
0? ? ? 引? ? 言
“一帶一路”概念的提出,旨在連通沿線各國的多元伙伴關系,開發各區域的消費需求,提高各區域的就業水平,加深沿線國家與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2018年是“一帶一路”建設五周年,全年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1.3萬億美元,占外貿總值的27.4%。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到156.4億美元,“一帶一路”正朝著走深走實、持久發展的階段前進。“一帶一路”所帶出的不僅僅是政策問題,更是對金融市場提出挑戰。
當今世界正處于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歷史時期,各國經濟都在逐步發展,企業經營版圖也在與時俱進地進行調整。民營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為我國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取得明顯成果。然而受限于自身規模和管理模式,導致其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其中融資問題尤為突出。民營企業沒得到流動資金作為支撐點,在發展過程中更是難以擴大商業板塊。值得關注的是,在民營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國際市場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了?!白叱鋈ァ钡拿駹I企業不僅要擴大發展還要守住原本國內市場份額,有些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陷入資金困難,一度面臨破產風險。因此,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研究民營企業的融資問題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1? ? ? “一帶一路”背景下民營企業融資狀況
1.1? ?投資機構與民營企業信息不對稱
“一帶一路”串起的沿線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社會因素較不穩定,經濟發展情況差異較大,從而使得企業在尋求投資方融資時面臨更多難題。同時,沿線項目產品存在收益不確定性的問題,“一帶一路”目前發展的項目多為大型基建、產能裝備及能源合作等重大項目,對資金需求量巨大,建設周期與資金回收期普遍較長,存在不穩定因素較多,投資方對投資項目與項目所在地的信息都需要花更多的成本去了解,缺乏投資吸引力。有的民營企業即使融到資,也會因為融資成本過高不得不放棄,使得民營企業融資之路更加艱難。
1.2? ?商業銀行難借貸
對于民營企業,實力沒有國企央企雄厚,商業銀行對其經營管理水平知之甚少,能夠從中獲得的利潤也少,商業銀行不愿意為了民營企業花更高的成本去獲得較少的信息、冒更大的風險。通常商業銀行比一般投資機構審批流程更繁瑣,貸款周期的選擇更少,可供選擇的金融產品也更具有局限性。同時,部分民營企業在商業銀行信貸融資中,即使擁有極高的信用額度,但可供抵押的固定資產并不多,也無法通過銀行信貸部門的資產審核。
1.3? ?民營企業風險識別能力弱
“一帶一路”為民營企業開展國際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同時也對民營企業自身的抗風險能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戰。作為民營企業對沿線國家、具體項目和當地的風土人情的實際情況了解渠道有限,適應能力和本土化能力不佳,對國際風險識別能力也并不強,抗風險能力較弱,在運用政府力量保護自身合法權益方面經驗不足,一旦沿線國家采用極端金融政策,民營企業將會面臨破產甚至是高額索賠?!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與我國之間的匯率變化、利率的波動變化也是影響融資成本的風險所在,作為民營企業更是難以預測和對抗的。
1.4? ?缺乏政策性金融支持
在國內經濟發展穩健的基礎上,民營企業恰好可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來擴大企業的業務版圖。但是由于民營企業通常消息更滯后、綜合能力更薄弱,在與國企、央企和外企競爭時由于融資不到位導致后勁不足,限制了民營企業的發展。同時作為民營企業,對沿線東道國的真實國情、法律制度和項目真實狀態的了解也更片面。同樣,對于東道國而言,其對我國民營企業的經營狀態、信用水平和生產能力的了解也存在壁壘,導致了信息不對稱,使得兩方合作更加不易。
2? ? ? “一帶一路”背景下民營企業融資建議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融資機制既是建設中的重要支撐,也是民營企業發展成敗的關鍵。融資能力是資金融通的重要途徑和保障,企業和政府都應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做出對應策略。
2.1? ?政府構建公開信息平臺
政府可以搭建公共信息平臺,建立民營企業信用數據庫,將民營企業的納稅情況、法人征信記錄等作為誠信等級劃分依據,為東道國提供了解民營企業的機會。同時為我國民營企業設立金融風險動態監測和預警機制,在把控東道國營商環境的風險情況下,根據不同國別地區,及時制定有針對性的防控預案,保護我國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平臺在合理合法在范圍內為雙邊合作提供更多互相了解的機會,做到信息對稱、各取所需。在各個環節有效規避和控制風險,提高民營企業和東道國的合作機會,為企業獲取更大效益。
同時政府可以多舉辦、組織各國企業參加各類展會活動,比如“海上絲路”沿線國家展會,為民營企業提供實體、面對面展示的機會,同時推動產品由單一售出轉向組合式輸出,讓民營企業的新技術、新形象跟隨“一帶一路”走向世界。
2.2? ?政府提供金融性政策支撐
對于民營企業,融資問題是最迫切被解決的難題,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依舊如此。目前政府已出臺了相關方案,比如2018年的《國務院關于印發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工作方案對通知》支持了企業開展跨境貿易;《關于引導對外投融資基金健康發展的意見》也有力的支持企業在“一帶一路”中的建設。政府應該針對民營企業的經營特點,制定更適合的扶持政策,幫助投資者提高對項目抵御風險的能力,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優良的營商環境。民營企業也要及時了解國家新出臺的政策,充分利用國家在“一帶一路”建設上的的優惠傾斜,獲得更多的金融支持,解決融資難題。
2.3? ?金融機構金融產品的創新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金融環境較差、信息技術水平較低,民營企業可以利用更新穎、更便捷、更完善的交易方式吸引東道國,在項目完成的同時,將更優質的交易方式、交易產品帶入其國。商業銀行在面對民營企業進行融資時,可根據其信用情況、融資數額和科技技術更深入地進行了解。這方面建設銀行就為中小型企業推出了“云稅貸”,根據納稅情況和信用等級為企業提供短期生產經營周轉資金,為企業解決燃眉之急。商業銀行還可針對有“一帶一路”政府支持的項目予以融資審批手續上的“減負”制度,在民營企業融資成本上給予適度的優惠。
2.4? ?企業優化人員結構
“一帶一路”建設中面對眾多沿線國家的不同政策,民營企業比較擔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對項目的真實情況和當地人文環境的了解不夠全面。對比最快了解的方法除了依據政府的公開信息和企業派出實地考察團隊,還可以考慮吸納當地法律顧問、有工作經歷的留學生和當地華僑等具有本地資源優勢的人才,培養一批擁有本地化經營經驗的團隊,對東道國和所做項目有更直觀、深入的了解,為項目的順利進行保駕護航。
2.5? ?企業拓寬融資渠道
民營企業在項目融資方式上,除了依托商業銀行進行商業貸款和信用貸款,保險、租賃、信托和供應鏈金融等融資方式也可以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民營企業提供更加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在以供應商為主導的供應鏈企業中,可采用供應商回購模式實行融資,其效果優于商業銀行貸款和信用貸款;針對信息不對稱對情況,可引入區塊鏈技術,使信息公開透明,使得供應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做到信息對稱;尋求保險公司為民營企業做擔保,協助企業在國際上取得保險資源,爭取做到內保外貸,在保證資金暢通的情況下,拓寬融資渠道,最大限度地滿足民營企業的融資需求。
3? ? ? 結? ? 語
“一帶一路”倡議從提出到實施,現已有不少項目正在建設,大多數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企業為國企、央企,對民營企業來說能分到的部分仍是冰山一角。那些能在眾多民營企業中脫穎而出的,拿到項目的少數企業又在重復經歷融資難的問題。為了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機遇,民營企業在未來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仍需增強自身綜合實力,解決面臨的各種融資問題,提高抗風險能力,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在不斷融入當地環境的同時實現自我成長,累積經驗,為擴大企業版圖蓄能。在相關部門和民營企業共同努力,民營企業在“一帶一路”的建設發展中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主要參考文獻
[1]楊斌,朱未名,趙海英.供應商主導型的供應鏈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6(12).
[2]柳燕奇.“一帶一路”倡議視野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析[J].經濟研究,2019(10).
[3]祝繼高.促進民營企業更好參與“一帶一路”建設[N].鄭州日報,2019-10-25(10).
[4]郭元方.中國銀行業在支持“一帶一路”建設中得到更快發展[J].國際融資,2019(10).
[5]趙白鴿,蔡昉,史育龍,等.“一帶一路”發展報告2018[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6.
[6]宗艷霞. 大連加強與“海上絲路”沿線國家貿易合作的政策建議——基于中美貿易摩擦升級背景[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