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梓銘
摘 要:我國大力倡導文化自信與文化傳承,但作為我國傳統古建筑之一的宗祠戲臺的數量卻在逐漸減少。本文通過實地調研法、問卷調查法對桂陽縣宗祠戲臺的社會教化功能存在的困境及其原因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完善政策薄弱環節、開發戲臺旅游資源、建立民間文化長廊、修繕破損宗祠戲臺的解困路徑,以促進桂陽宗祠的可持續性發展,適應現代化的發展,促進文化傳承。
關鍵詞:桂陽宗祠戲臺;社會教化功能;解困路徑
一、桂陽宗祠戲臺的社會教化功能
桂陽宗祠戲臺的社會教化功能具有正向與反向之分,桂陽宗祠戲臺通過其裝飾物及當地居民進行的祭祀活動等可發揮增強家族凝聚力,協調鄉村治理發展、傳播優良的品行,促進優秀文化傳播、感化族人的德行,加速個體社會化發展的正向功能;但若利用不當,便也會起到禁錮族人思想、限制族人交往圈、引起社會動蕩的反向作用。
二、桂陽宗祠戲臺社會教化功能存在的困境
(一)宗祠戲臺間發展不平衡
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被納入省級或縣級保護的宗祠戲臺得到了良好的保護,知名度也相對較高,修繕次數較多,建筑保存狀態良好。但未被納入省級或縣級保護的宗祠戲臺的發展速度遠遠落后于被納入保護的宗祠戲臺的發展速度。宗祠戲臺間發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宗祠戲臺社會教化功能的發揮。經過問卷調查得出:1-5年翻新的戲臺僅有14.29%,6-10年翻新占14.29%,11-15年翻新率是28.57%,16-20年翻新率21.43%,而從未翻修的卻占據21.43%。可見,未被納入保護的桂陽宗祠戲臺的狀況并不樂觀,桂陽宗祠戲臺間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很明顯。
(二)宗祠戲臺社會關注度低
桂陽縣宗祠戲臺的社會教化功能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理應是我們學習和了解的一部分內容。但筆者就社會人士對桂陽宗祠戲臺的社會教化功能的了解程度進行了問卷調查,僅有7.14%的人非常了解宗祠戲臺,21.43%的人幾乎不了解宗祠戲臺。社會人士對宗祠戲臺的了解程度低也說明了社會人士對于桂陽宗祠戲臺的關注度低,即缺少社會人士的關注度。
(三)居民的認知意識較薄弱
問卷調查的數據顯示,大部分本地居民,尤其是年輕人也不熟悉桂陽縣宗祠戲臺。少部分人是通過親身經歷對宗祠戲臺有所感知。經過實地走訪時發現,桂陽縣很多年輕居民常年在外務工,對于家鄉的風俗人情掌握的情況不多,青少年雖在校接受知識的熏陶,但對于本地的宗祠戲臺文化了解程度并不深刻。這些現象使得桂陽縣的村鎮居民對宗祠文化的認知意識也日趨淡薄。
(四)自身教化功能日趨弱化
經過筆者到桂陽縣各個村落進行的實地調研,發現宗祠戲臺以往的社會教化功能逐漸弱化。一是沒有足夠的財力、物力修繕宗祠,也就導致了眾多宗祠被棄用。二是就公共活動方面而言,從傳統宗祠來看,宗祠文化中更多流露出的是教化功能,以整個宗族為對象,以禮教為核心。但當下,宗祠所發揮的作用更多是教化功能向世俗功能的轉化,更多的是作為旅游或者寄托鄉愁的場所。
三、桂陽宗祠戲臺社會教化功能存在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相關政策尚且有待加強
古戲臺是我國的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部門將4座古戲臺納入了湖南省保護單位,3座古戲臺納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4座古戲臺納入市級保護單位。修復古戲臺及將古戲臺納入保護單位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了對桂陽縣古戲臺的保護,但是政府對宗祠戲臺的政策支持不一,桂陽宗祠戲臺的保護機制也有待完善,宗祠戲臺的保護力度亦有待加強,這些薄弱環節使得桂陽宗祠間發展不平衡。
(二)宗祠戲臺的社會吸引力不足
宗祠戲臺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解和學習它的精神與文化是我們的責任與義務,但并非所有人都意識到這一點。雖然桂陽現存宗祠戲臺的數量居多,但從問卷調查的數據來看,十分了解桂陽宗祠戲臺的社會人士僅占7.14%。桂陽宗祠戲臺分布于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的各個村落,未踏入桂陽內的社會人士基本未聽說過桂陽宗祠戲臺,少許人通過瀏覽書籍、報刊、論文的途徑對桂陽宗祠戲臺有些了解。
(三)居民間的文化傳承出現斷層
當地桂陽縣宗祠戲臺雖出版有與桂陽縣古戲臺的相關期刊及論文與書籍,但流傳度并不高。由于桂陽縣宗祠戲臺建立時間已久,幾代人相傳至今,重視程度及人們對宗祠戲臺的認知程度亦存在差別。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居民間的宗祠戲臺文化傳承出現斷層,隔代居民對宗祠戲臺的認識和理解不同。年輕居民只知逢年過節需在宗祠內祭拜祖先,但對于宗祠戲臺的歷史和文化了解的欲望卻不是很大。加之很多年輕人離鄉就業,居民間的文化傳承也就未能很好地進行,居民間的文化傳承出現斷層間接導致了居民對宗祠戲臺的認知意識薄弱。
(四)部分宗祠戲臺建筑物的破損
隨著時代的推移,古戲臺不僅數量減少,原有的傳統文化功能也在消逝。大多數戲班子現如今唱戲也只是為了獲取收益,很多有教化意義及文化傳承意義的曲目不再通過古戲臺出現在人們的面前。戲臺也在大自然的消磨下失去光芒,很多戲臺的對聯和裝飾紋物都已破損。部分宗祠戲臺的破損未能得到及時和有效的修復,修復的宗祠建筑中也摻雜了過多的現代因素,使得宗祠戲臺本身的文化氣息逐漸淡去。宗祠戲臺的社會教化功能的發揮也有賴于其裝飾物的含義,建筑物和裝飾物的破損都不利于桂陽宗祠戲臺社會教化功能的發揮。
四、桂陽宗祠戲臺社會教化功能的解困路徑
(一)修補政策薄弱環節,弘揚戲臺文化價值
一是要健全桂陽宗祠戲臺保護機制,可以在各個村推選負責人管理本村宗祠戲臺。通過這一方式可明確責任和義務。這里說的各村宗祠戲臺不僅僅是指納入省市縣保護的宗祠戲臺亦指如流峰鎮中板橋村的中板橋劉氏宗祠、龍潭街道十八里村的十八里歐陽氏宗祠等未被納入省市縣級保護單位的宗祠戲臺。通過這種方式增強桂陽宗祠戲臺保護機制,為桂陽宗祠戲臺文化的弘揚提供保障。二是建立政府政策監督機制,加大落實政府對宗祠戲臺的保護政策是弘揚宗祠戲臺文化的必要舉措。在健全桂陽宗祠戲臺的保護機制的基礎上,政府還應建立政府政策監督機制,督促已有政策的準確準時落實,避免類似空有政策未有行動的現象。
(二)開發戲臺旅游資源,增強社會的關注度
一是將桂陽宗祠戲臺文化,包括其歷史和現代文化內涵做一個總的探尋并整理存檔。借助各方面的幫助,如通過詢問村鎮上的長者、查閱當地歷史文獻資料等途徑來收集當地宗祠戲臺文化的資料,對桂陽各個村鎮的宗祠戲臺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出有正向價值的文化內涵。二是尋找投資商。在對桂陽宗祠戲臺文化進行探索和整理歸納后,可先以政府的名義對某些桂陽宗祠戲臺進行旅游景點的開發與投資,吸引外界投資商的注意。若政府投資的桂陽宗祠戲臺發展良好,便可起到帶頭作用。桂陽現存宗祠戲臺數量居多,投資商也能有選擇性的投資自己心意的宗祠戲臺。投資商具有豐富的開發經驗,可帶動桂陽宗祠戲臺旅游業的發展,促進社會對桂陽宗祠戲臺的關注度,有效地發揮桂陽宗祠戲臺的社會教化功能。三是可以通過網絡宣傳當地宗祠戲臺文化,打響宗祠戲臺在本地的名聲,邀請外界人士來本地觀光宗祠戲臺。通過到當地的游玩和對宗祠戲臺的觀光,不僅可以使外界增強對桂陽宗祠戲臺的認知,亦增強社會關注度。
(三)建立民間文化長廊,傳承宗祠戲臺文化
村鎮居民在對宗祠戲臺的認識上存在不和諧之處。年長者比較看中宗祠戲臺的文化價值,他們認為宗祠戲臺是他們的精神寄托,宗祠戲臺的存在具有很大的價值。而年輕一輩的居民對宗祠戲臺的認可度與認知度就很低。有些本地的青年和中年常年在外務工,與村鎮上的宗祠戲臺接觸就不多,也不熟悉村鎮上的宗祠活動和流程,有些人甚至認為那些宗祠活動已經過時。所以提高年輕一輩對本地宗祠戲臺文化的認識具有必要性,為此組建民間文化長廊或許是一個可取的方法。
(四)修繕破損宗祠戲臺,保護社會教化載體
一是可統計破損桂陽宗祠戲臺的情況。由于長時間的忽視,桂陽很多宗祠戲臺都形同廢墟,在修繕破損宗祠戲臺之前要做的是調查和統計桂陽各個村鎮宗祠戲臺的情況,包括其數量、破損程度和修復可行度及意義的大小等情況。只有對桂陽破損宗祠戲臺的信息進行全面地了解才有助于加強后期修繕的針對性。二是可派遣技術修繕能手對破損宗祠戲臺進行修繕。這是由于桂陽宗祠戲臺的裝飾物如雕刻、碑文、楹聯等的修復需要一定的技術。就桂陽宗祠戲臺的楹聯來看,它們比普通高樓來說,對于修繕師傅的要求略高。為了全面保護社會教化的載體,就應尋求技術支持,修繕破損宗祠戲臺。
參考文獻:
[1]石拓.桂陽縣古戲臺建筑研究[D].長沙:長沙理工大學,2013.
[2]王葆華,趙珂珂.敦親睦族——祠堂教化的社會功能及文化研究[J].建筑與文化,2018(3):107-109.
[3]傅繼強,方璇.弋陽古戲臺鄉村社會宗族文化功能探析[J].藝術評論鑒,2017(20):130-132.
[4]桂陽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桂陽縣文物管理所.桂陽古戲臺[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
[5]郭超.桂陽傳統戲臺建筑技術與保護方法研究[D].長沙:長沙理工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