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迎澳
摘 要:自然地理學是城鄉規劃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它在簡要介紹地球和地殼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分別論述了氣候、水文、地貌、土壤和生物的特征,分析它們在自然地理環境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從學科介紹、城鄉規劃中運用自然地理學的必要性以及自然地理學在城鄉規劃課程教學和實踐中的應用等四個方面淺析自然地理學在城鄉規劃中的作用。
關鍵詞:自然地理學;自然環境;城鄉規劃
在現代社會的發展過程中,資源、人口、經濟發展和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的。人口、經濟的迅速增長,工業化進程加快都導致了城市環境的破壞和城市資源的浪費;自從機動車取代馬車成為城市主要代步工具以來,城市交通由此引發的問題從未停止;城市住宅質量低劣,住房費用增長,危房、棚戶區改造步履艱難等問題十分突出。各種城市問題都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影響。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則需要依靠城鄉規劃學、環境科學、自然科學、地理學等相關學科和部門的協調與合作,也需要運用各個學科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因此,本文將從自然地理學在城鄉規劃中的作用和在城市規劃具體實踐中的應用的角度,分析自然地理學與城鄉規劃的內在聯系。
一、自然地理學的學科介紹與性質
自然地理學是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結構、功能、動態及其空間分異規律的學科。自然地理環境是地球表面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人類相互作用的一個特殊圈層[1]。地球表層正是由大氣圈、巖石圈的一部分、水圈、生物圈和土壤層組成,并使它具有一系列不同于地球其他部分的結構特性。人類是干擾和控制自然地理系統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人類作用下,現代自然環境已經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總的來說,自然地理學研究對象包括天然和人為的自然地理環境。
二、城鄉規劃中運用自然地理學的必要性
(一)是由城鄉規劃的規劃思想決定的
1.因地制宜的規劃思想
傳統中國城鎮的營造充滿了中華民族“因地制宜”的文化智慧,用“因地制宜”的思想去建構城市的空間形態,處理城市與自然的關系,順應自然建構城市空間形態。城市規劃在處理建筑與環境的關系時,結合自然的特征,借助自然構筑城市開放空間來營造新的城市環境。以都江堰為例,都江堰的城市和鄉村在空間界限上并不明顯,城市住區與村落、城區與農田交錯。因此,重建規劃的城區邊緣與鄉村交界的空間界限上采取了交錯的形態解決方案,形成了山與水,田與林相融合的城鄉整體空間特征。
2.城市保護的規劃思想
用“城市保護”的思想更新和完善城市空間,處理城市空間之間的關系。從氣候、水文、地貌、土壤和生物的特征等方面進行城市保護。同樣以都江堰為例,在城市設計中,對古城主街幸福路的街道尺度進行了修補,在保持街道空間比例的基礎上,縮小了車行道的寬度,保留了富有特色的梧桐行道樹,在保護幸福路街道特征的前提下恢復古城的尺度,重新體現古城的價值。
(二)是由城鄉規劃的規劃內容決定的
自然條件是城市規劃的基本條件,自然資源是城市建設的基本資源。城市的建設依托于自然條件和資源,作為重要的因素,自然條件和資源也影響著城市的形成和發展、城市的生態和環境等等。城市自然條件和資源包括許多種類,不同自然條件和資源對城市規劃的影響是不同,同時影響也是因地而異的。所以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對城市自然條件和資源進行分析。
(三)是由自然地理學分析方法的優越性決定的
在城鄉規劃中會使用到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也會使用如谷歌地球,GIS等關于地理方面的軟件。地形圖和現狀規劃圖為新規劃方案的形成提供了底圖和現狀定性定量的信息,是城市規劃設計必需的圖件資料[2]。谷歌地球是一款虛擬地球軟件,它可以通過衛星圖片觀看不同年份不同地區的地表變化,給城市和鄉村規劃提供新的方向。通過谷歌地球的衛星立體地圖查看的目標地既有圖示和文字描述,又有三維全景展示,使人們更加直觀地查看到所查詢地的自然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系統(GIS)是一種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間信息系統,也是空間分析的良好工具。它可以接收多種格式的海量實時數據,可以基于空間特征和屬性特征進行數據處理和空間分析并輸出圖表結果,GIS在采集獲取數據、實施分析方面對于城鄉規劃有很大的幫助。
三、自然地理學在城鄉規劃課程教學中的作用
(一)專業課程教學歷史
在20世紀90年代,一些地區的高校在地理學科基礎上設置城市規劃專業,注重城鄉區域規劃理論的研究。分別從規劃技術、規劃方向等方面培養學生處理地理信息數據、社會調查、預測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因此了解和掌握自然地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有助于城市規劃原理等規劃專業課程的理論學習。
(二)專業課程教學現狀
規劃本身通常具有很強的控制性和限制性,對于圖像準確性具有很高的要求。傳統的規劃多是進行宏觀的分析,但如今國家實施多規合一,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國土空間規劃,國內諸多高校圍繞城鄉規劃的空間性這一特點,針對性的開設了地理信息系統(GIS)應用、遙感影像,谷歌地球等課程。因此對于城鄉規劃課程教學而言,必須充分與自然地理學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地理學思維和相關軟件的應用能力,結合城市的自然條件作出總體規劃,從而為城市問題的解決和城市未來發展戰略的制定提供依據,也為城市詳細規劃提供明確的方向。
(三)專業課程的期望
城鄉規劃是應用性學科,其本身不是重復其他學科,所以我們要把不同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在城鄉規劃學科當中。這一點也正是城鄉規劃專業未來與自然地理學關聯的重要因素。就發展方向而言,世界各國城鄉規劃體制不同,學科體系也各不相同,所以無論在研究還是學習過程當中要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針對我們實際的需要,把相關聯的先進經驗和知識重新整理并加以運用。城市研究很重要,規劃研究是根本,要重視規劃原理、制度建設、空間效應等的研究,最后要強化規劃實施評價的研究[3]。規劃研究要把不同的知識跟制度結合在一起,研究探討如何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和方法解決城市所面臨問題。
四、自然地理學在城市規劃設計實踐中的應用
(一)在城市設計中運用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環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中的各種現象和過程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然地理的整體性。但在城市中,由于人類過度的開發和改造,使城市及其周圍的自然地理環境被破壞,從而引發大量的環境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就應該從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入手,無論是在城市設計還是在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始終要把自然環境放在首要位置,要以最小的環境代價換取其他方面的發展,一旦自然環境遭到破壞,修復所需要的時間是極其漫長的。人作為自然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自然資源的使用者,因此一切規劃建設都要以協調好人地關系為基礎。
城市設計講究整體性和差異性。整體性和地域差異性是自然地理學的基本規律,也是空間地理事物的基本特征[4]。整體性原則要求規劃前要對城市各方面進行整體分析,不可遺漏任何一個因素;城市設計要從城市要素的整體組合和相互關聯的角度分析不同因素對城市的影響。結合自然地理中整體性和差異性的原則,更好的完成不同規模的城市設計。實踐出真知,更多的將自然地理的原則和方法運用在城市設計的實踐中,使二者能夠完美的融合。
(二)在城鄉規劃課程中運用自然地理
1.必修與選修相結合
基于研究程度和方向的不同,可以將自然地理學分成必修課和選修課,選修課講述一些基本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形成機制和發展規律等等。必修課則可以更加深入,結合城市規劃原理、城市設計等方向,加入一些真實的案例,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來開展城鄉規劃的課程。
2.加強實踐教學
規劃本身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在實踐教學中,引導學生思考規劃與空間要素之間的關系,從綜合規劃的思路入手,利用GIS軟件對規劃范圍進行定量空間分析,幫助學生結合相關分析進行規劃設計。在GIS軟件的支撐下,規劃設計不再基于定性的描述,而是根據空間分析的結果。實踐教學融合了與規劃相關的學科知識,給學生更多規劃實踐的機會,為理論課程的知識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平臺。
五、結語
綜上所述,自然地理學的內容對城鄉規劃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規劃者在認識上重視自然地理學的有關內容,把自然地理學真正融入到城市建設中去;同時在城鄉規劃課程設計方面,要根據城鄉規劃專業的特色,落實自然地理學的教學,為學生奠定扎實的自然地理學理論知識和方法技能的基礎,使其更好運用在將來的城鄉規劃中。在分析的過程中,本文還存在一些自然條件與城市文化特點發掘不深的問題,在后續的分析中需加以完善。
參考文獻:
[1]鄭度,楊勤業.現代自然地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2]梁惠民,彭世揆,李志明.淺析城市規劃專業課程體系中自然地理學的作用[J].中國林業教育,2011,3:64-67.
[3]?.規劃60年:成就與挑戰——2016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在沈陽成功舉辦[J].城市規劃,2016,10:5-8.
[4]岳大鵬,劉胤漢.我國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建立與理論拓展[J].地理研究,2010,(4):584-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