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永峰 郭倍利 周潔 王鵬振



摘 要:科研競爭力是衡量高校整體競爭優勢與能力的綜合性指標,在“雙一流”建設發展日益受重視的今天,對高校科研競爭力的研究愈發提上日程。本文從高校科研投入和產出兩方面出發,建立高校科研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利用主成分分析賦予投入指標和產出指標權重,利用旋轉成分矩陣還原出科研產出與具體四個投入指標的影響系數值。最后繪制科研投入得分與產出得分的二維矩陣圖分析區域效應的影響,有效識別不同地區高校科研投入產出的重點,應大力扶持投入產出不平衡高校,促進高校教育區域公平化和資源共享。
關鍵詞:科研競爭力;雙一流;主成分分析;教育區域公平化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雙一流”建設要強化科技源頭創新供給。“雙一流”高校作為我國基礎研究排頭兵,是深挖科技創新源頭潛力、促進基礎研究全面發展、實現原始創新突破的中堅力量。因此,對我國高校科研競爭力情況進行客觀的定性與定量分析,對加快“雙一流”建設步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呂亞娟、沈思基于ESI數據庫對山西省高校科研競爭力進行計量分析,客觀反映陜西省高校科研競爭力水平及在世界科研坐標系中的相對位置[1]。張日新等分析了在“雙一流”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就業競爭力影響因素,建立OLS模型研究高校層面因素對研究生就業競爭力的作用機理[2]。本文從我國985高校視角出發,擴大研究區域,并同時研究投入和產出,對其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進而為提高科研產出效率,有效配置高校資源給出有效建議。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結合數據的可獲取性,國防科技大學不在考察之內,中國其余38所985高校為本文的研究對象。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賦予投入和產出的指標權重,得到科研投入產出得分,并采用線性回歸方法得到投入和產出之間的關系,最大方差旋轉成分矩陣得到產出得分與4個投入指標的線性關系。最后對2015-2018年投入與產出得分繪制二維矩陣圖,分析區域效應對科研競爭力的影響。
(三)指標體系建立
科研投入指標我們參照相關的研究文獻,選取了兩院院士、一級學科博士點、國家重點學科和科研經費總額。科研產出指標高被引論文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
(四)數據來源與處理
本文數據來源《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國家知識產權局》。對投入和產出指標進行標準化的處理,目的消除數量級的影響。數據標準化處理過程:,其中Xi為指標數據,μi為其均值,σi為其標準差。
二、統計分析過程
(一)高校投入指標相關性檢驗
通過使用Bartlett檢驗和KMO檢驗得到2015-2018年四個科研投入指標具有相關性,其中Bartlett檢驗p值均為0.000,小于0.05;KMO檢驗值在0.696附近,表示變量間的相關性較強。可以使用主成分分析確定指標權重。
(二)高校投入產出指標的權重
我們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的方差貢獻率作為主成分得分的權重進而得到科研投入和產出得分。然后通過線性回歸方法得到科研投入得分和科研產出得分的線性關系,為進一步深究科研產出和四個投入指標的影響,我們使用旋轉成分矩陣得到其具體影響大小。表1為2015-2018年科研產出得分與科研投入指標系數值及方差貢獻率。
從表1得知,四個科研指標即一級學科博士點、國家重點學科、兩院院士和高校年度科技經費對科研產出得分均為正向影響,其中一級學科博士點在科研產出中屬于中堅力量,所占權重較大。
(三)科研排名固化現象
通過2015-2018年間高校科研產出得分研究發現,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科研排名變化幅度小,存在明顯固化現象。
沈麗媛基于人力資本理論,在影響高校科研實力的因素研究中發現,影響高校科研實力的因素主要有教育經費、師資力量、生源質量等[3]。
李蘊基于關聯度分析,在高校科研競爭力微觀要素評價研究中,從高校科研競爭力微觀要素構成要素的角度分析發現,高校科研競爭力產出經濟效益水平主要受到科研人力、科技經費等因素的影響[4]。
結合相關研究文獻可知,影響高校科研競爭力的因素主要有科技經費、師資力量和生源質量。
(四)高校科研投入得分與產出得分的二維矩陣圖分析
二維矩陣圖1中,兩條實線分別為科研投入得分、科研產出得分的平均值,兩條實線將所有學校劃分為四個象限,記為四類區域,分別用字母A、B、C、D表示。
一是A類區域——高投入高產出。代表性的學校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這些學校所處的地區科研經費充足,地理位置優勢,能夠吸引并留住人才。
二是B類區域——低投入高產出。代表性的學校有西安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政府應高度重視這類學校的發展,加大投入力度。
三是C類地區——低投入低產出。代表性的學校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蘭州大學等,這類地區高校科研投入與產出得分均處于下游水平。近年來,各高校為爭創“雙一流”到處挖人致使中西部地區高校人才流失嚴重,對其科研硬實力造成嚴重的影響
四是D類區域——高投入低產出。代表性的學校有廈門大學、重慶大學等。這類地區科研投入經費均較高,但是科研產出得分較低,屬于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地區,政府應加大對這類地區的監管與績效考核。
三、結論與建議
本文通過對我國2015-2018年38所985高校的科研競爭力構建科研投入產出指標體系進行綜合分析,使用線性回歸模型得到科研投入和產出得分的關系,并分析區域效應的影響以及排名固化現象。為了促進教育區域公平化和資源共享,提出如下3點建議。
第一,加大對中西部教育事業的投入,提高人才的待遇,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管控人才嚴重流失現象。
第二,加強制度建設和規范科技人員思想道德。對于科研效率較低的高校,制度上規范立項過程,對項目審批、經費使用、成果評定等進行有效規制,堵塞腐敗漏洞。關注科研經費存在的問題,正視科研勞務費用,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第三,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促進高校整體科研競爭力的協調發展。在科研資源的配置上,要考慮地方院校在地方經濟發展和科研成果轉化為地方經濟服務的作用功能,加大對地方院校科研競爭力方面的配套措施和資源投入。
參考文獻:
[1]呂亞娟,沈思.基于ESI數據庫的陜西省高校科研競爭力計量分析[J].情報工程,2018(6):116-126.
[2]張日新,王偉,李鵬程,等.“雙一流”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就業競爭力影響因素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18(18):27-32.
[3]沈麗媛.影響高校科研實力的因素研究——以全國“985工程”重點高校為例[J].現代企業教育,2013(16):207-208.
[4]李蘊,段婕.高校科研競爭力微觀要素評價研究[J].學習與探索,2011(5):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