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蕾
摘 要:政治認同確立與理想信念教育相輔相成。政治認同確立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徑,理想信念教育是政治認同確立的靈魂和核心。理想信念是青年大學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當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教育渠道單一、理論與實踐脫節、融入社會生活不夠等問題。基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現實需求,可從以下三個方面探索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現路徑:拓寬渠道,將理想信念教育融進到專業課堂;創新形式,將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社會實踐;豐富內涵,將理想信念教育厚植于日常生活。
關鍵詞:政治認同;理想信念;路徑
一、政治認同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在統一性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與政治認同具有內在統一性,相輔相成。
(一)豐富的政治知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傳播
政治知識影響和制約大學生的政治情感、政治方向以及政治信仰,是大學生黨員政治素質的基本要素。政治知識的學習可以使大學生了解何謂政治,明晰國家政治體制發展變化的規律,掌握公共事務及公民基本權益相關常識,熟悉國家方針政策,提升政治認同感與政治參與意識。
(二)積極的政治情感: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化
政治情感是在掌握一定的政治知識基礎之上,在社會生活和政治實踐中產生與發展的。大學生正處花樣年華,體力充沛、思想活躍,對待事物開始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和判斷,其政治情感理智與否,對于社會乃至國家的安全穩定有著深遠影響,大學生的政治情感事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營造形成大學生政治情感的良好氛圍,通過歷史回顧、榜樣示范、同輩輔導等方式提升大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及社會責任感,建立起大學生對國家、民族和社會的積極政治情感。
(三)有效的政治參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外化
政治參與是社會成員通過一定方式,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政府關于公共政治生活決策的政治行為。通過政治參與,大學生可以學習如何更有效地發揮自己的政治作用,變得更加關心政治,增強對政治的信賴感,發揮自己作為社會成員的積極作用,從而增強獲得感和幸福感。遵循大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和教育活動規律,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取的理論知識和間接經驗為基礎,以開展與學生專業發展和成才成長密切相關的各種實踐活動為途徑。
二、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現狀
第一,教育渠道單一,教育影響不足。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想陣地。然而,大多數學生反映思想政治理論課方法刻板,內容枯燥,形式單一,自己不想認真聽課,不愿深入思考,認為思政理論對自己未來發展用處不大??梢姡枷胝卫碚撜n的直接灌輸,不能被學生認同和喜愛,不夠貼近學生實際、未滿足學生個性需求,學生存在一定的逆反心態,上課缺乏積極性,理論教學效果欠佳,教育影響不足。
第二,理論與實踐脫節,教學缺乏實效性。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重理論灌輸、輕實踐鍛煉,多課堂講授、乏生活體驗。一些學者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不到一半的學生表示在學校會接觸到理想信念教育,而大多數學生表示接受理想信念實踐教育的機會較少甚至沒有。黨員學生有較多的機會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實踐,而絕大多數的普通大學生則相當缺乏。理論先行,實踐缺失,套話較多而難解決實際問題,總的來看,是停留在認知層面的教育而缺乏情感體驗、實踐鍛煉,難以和學生的已有經驗產生共鳴,學生也很難真聽真懂真信真用。
第三,融入社會生活不夠,消極影響容易滲透。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獲取更加迅速便捷,各種思想價值觀念激烈地碰撞,社會意識多樣化。一方面體現了思想文化的繁榮發展,另一方面難免魚龍混雜、泥沙俱下,錯誤觀念和腐朽思想不斷沖擊學生已有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容易造成理想信念的動搖和偏差。當美好的理想不能置于現實社會生活之中,理想和現實的落差易引起價值的沖突和精神的迷茫。當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現實生活相隔太遠,學生便會將之束之高閣。
三、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需求
一是社會環境和時代背景變化,理想信念教育呼喚新觀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時代在變化,社會在發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須與時俱進。首先,理想信念教育要體現時代性、規律性、創造性和科學性。吸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最新成果;聯系現實生活;符合學生的特點、興趣和需要;突顯育人育才功能。其次,要拓寬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徑。橫向上,突破學科和教學法的界限,加強與其他學科、其他部門機構的聯系,主渠道和多途徑形成合力,全方位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縱向上,加強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系統研究,按照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科學編排、統籌規劃教育內容和方法,增強教育的連續性和長期性。
二是學校和社會聯系緊密,理想信念教育期待新思路。現代社會網絡和信息技術使學校和社會聯系更加緊密,把曾經關在象牙塔的大學生拉出純粹的世界,他們深受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和良莠淆雜的網絡信息的影響。社會迅速發展的同時其負面效應也日益顯現,學生的理想過早地受骨感現實的沖擊,理想信念教育亟需尋找新的出路?!袄硐胄拍罹哂鞋F實性,由社會生活決定又指向社會生活的未來,要體現社會發展的時代要求;理想信念具有時代性,必須貼近現實生活?!盵1]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應以社會生活發展規律為依托,強調聯系實際,避免主觀盲動,在現實土壤的基礎上幫助大學生增強對社會問題的分析能力,增強對負面信息的免疫力,能夠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
三是學生成長環境變化,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新方法。當代大學生成長在市場經濟和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智力顯著發展,身體發育正處于成熟階段,心理成長在逐漸向成熟階段過渡,自我意識增強,情感豐富多變,具有較強的自主性、創造性、批判性,思想較為開放,視野開闊,更具務實性、功利化?!坝捎趯κ袌鼋洕那夂褪袌鼋洕钤瓌t泛化到社會生活的影響,當代青年的精神價值追求也受到沖擊,呈現出重物質輕精神、重眼前輕長遠、重個體輕全局的矛盾特點?!盵2]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大學生受各種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影響,容易出現思想上的疑惑和行動上的偏差。理想信念教育要與時俱進,時刻關注學生的成長環境變化以及大學生個體發展的新特點、新需求,探索新方法、新載體,探索既適應時代發展需要,學生又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教育方式,比如黨中央Q萌微視頻等,從而使大學生能自覺、自愿地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抵御那些消極、扭曲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侵蝕。
四、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徑選擇
拓寬渠道,將理想信念教育融進到專業課堂。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項綜合工程,不能只守思政課單一陣地,否則教學資源利用不夠,教育影響不足。理想信念既基于現實又超于現實,是現實性和崇高性的辯證統一,其精神力量需要和個人的實際發展結合起來。理想信念不是空中樓閣,應將其灌注到個人專業發展的社會理想之中。
創新形式,將理想信念教育融入于社會實踐。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實踐性,要做到教學做合一。立足專業和特長,以學生的需求和興趣作為切入點,結合重要節日和重大事件,因地制宜地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特色顯著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切實成為社會實踐的主體?!伴_展理想信念教育主題實踐活動,愛國主義演講、征文比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歌詠比賽;發揮典型示范作用,邀請社會行業領域專家學者或模范人物來?,F身教育,舉辦專題講座、主題報告會等;建立革命紅色實踐教育基地,開展與社區、博物館、革命紀念館、烈士公園等公益單位的合作?!盵3]
豐富內涵,將理想信念教育厚植于日常生活。青年時代的毛澤東經??疾熘袊鐣嶋H情況,實事求是地幫助百姓解決最迫切的問題,最后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理想信念教育必須貼近環境實際和生活實際,才能讓學生看到實現的希望。大學生群體更為關注個人的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就業等現實問題,如何將崇高的理想植根于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是一項重要課題。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強化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時,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皬纳虾Ed業路到嘉興南湖紅船,一群胸懷救國濟民遠大志向、接受馬克思主義先進理念的年輕人聚在一起,建立了中國共產黨,把為崇高理想奮斗的偉大實踐推向前進?!盵4]毛澤東也曾說過,自認同馬克思主義對歷史的正確解釋后,這一信仰便從未動搖過??梢?,理想指引人生,信念決定成敗,理想信念是青年自我實現的明燈,是青年報效祖國的精神支撐。高校應根據新時代發展需求,努力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可行之徑,構筑理想信念教育這一長期系統工程,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子執著奮斗、自強不息,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參考文獻:
[1]肖祥.“中國夢”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7:31-39.
[2]朱白薇.當代青年精神價值追求研究[D].廣州:中山大學,2012.
[3]袁崢.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現狀與教育路徑[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6(9):134-137.
[4]常培育.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N].人民日報,2016-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