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 要:榆林市公共圖書館為適應時代和經濟建設的需要,必須建立本地區內的協調協作網,創新服務模式。利用現代化的科學的組織,管理手段,建立聯機數據庫,逐步形成專業化、系統化,特色化的文獻信息資源體系,并以網絡信息服務為主導,利用特色資源,開展特色服務。
關鍵詞:榆林;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網絡信息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與現代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知識成為社會發展的巨大動力,成為創造財富的主要資本。人們對信息、知識的需求越來越大,重視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建設已成為全人類的共識。公共圖書館要把勇于創新和敢于求實結合起來,遵循客觀規律、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樹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思想觀念,結合新時期本地區的發展要求和建設規模努力探索和創新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模式,推動圖書館工作的不斷發展。
一、建立本地區協調協作網,促進資源建設
地區的協調協作網是指在本地區或系統內各部門之間從全局出發統籌規劃各自的文獻資源建設,形成相互合作、相互利用,實現本地區圖書館聯盟的文獻資源共享。各系統各部門通過協調與協作使自己的館藏結構,更系統化、科學化,可以說實現文獻的協調與協作是從宏觀上保證公共圖書館所藏文獻在本地區的完整性與特色性,是新時期圖書館為社會開展全方位服務的能力保障。
具體做法是由政府主管部門牽頭組織成立榆林地區圖書館協作委員會。協作活動采取自愿參加、互惠協作,共同協商制定協調章程。首先,要制定《文獻資源協調規則》,這個規則的內容包括參加協調的單位,協調文獻的范圍、協調工作的方針、任務,以及各館文獻資料補充的特點,文獻的報導和使用等。并需參加協調的成員館一致通過,而且都享有同等的約束力。各單位應按照《規則》的規定,負責補充共同文獻中屬于自己的部分,承擔規定的報道任務,將自己的文獻提供給其他圖書館的讀者使用。只有各成員館嚴格遵守這些規定,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文獻資源的協作協調才能長久的堅持下去。
其次要制定《文獻專題補充計劃》,這是為了解如何降低重復率的問題。該計劃包括各館文獻資料補充的專題和每個專題的范圍。具體內容有:一是參加協調的各單位按照統一的《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為主要依據,各專題應以分類法簡表類目為主,每個專題的收集水平可用三級表示。例如,各協作館可根據本館的職能和任務及原有文獻收藏特點和服務水平,完成一項專題建設,即縣公共圖書館、檔案館應該是本地區地方文獻資料的收藏中心;農科所、林科所與農校、林校配合收集農林文獻;城市的廠礦企業,根據各自的優勢,形成自己的特藏(如醫學、毛坊、皮革、煤炭、化工等);大專院校、中學圖書館共同完成專業內一定范圍文獻的搜集,金融系統自然是財經文獻的搜集中心,其他學科以此類推。二是在確定這些專題領域時,其原來隸屬關系不變。對分工收集、保管的專題文獻,地方文獻應力求全面完整,各專題可選有代表性,有保存、實用價值的信息,管理上要妥善無誤。至于專題內的學術性與技術性、教科書及教學參考資料等,各單位有的側重于此,有的側重于彼,可按自己的工作方向挑選。原則上同一專題的各單位要反復進行比較和協商,并根據原有的文獻和用戶需求在盡可能的范圍內降低各單位重復率,共同組成該專題的系統收藏。最后,根據協調后的意見,定出《文獻專題補充計劃》。
再次,要制定《文獻交換計劃》,即用本館多余的復本書刊,過去收藏現在無人研究中斷收藏任務的有價值的文獻,其它有價值,但不符合本館收藏任務的文獻,去交換符合本館收藏任務的文獻。總之,將各項規劃、計劃提交參加協調的各單位館長與地區圖書館協作委員會討論通過,最后報請政府部門批準下達,以便各單位遵照執行。在執行過程中,必須隨時根據已經變化了的情況,通過一定的程序不斷進行修訂與補充,以便日臻完善。這種按專業系統由點結成的線,仍然保持按點分散收藏的狀況,即各點收藏的文獻品種只作適當調整,與原藏比較不需作較大變動,只使其有所改善更具有特色。因此各協調館必須樹立整體觀念,明確本館的部分特藏是形成全地區文獻資源的組成部分。也就是汪恩來先生所提出的“集眾多之不全為完全”的觀點,逐步建立聯機數據庫使離散孤立和互不相關聯的無序文獻根據變成系統、有序的信息資源形成本地區專業化、特色化、系統與完整的文獻網絡體系。
二、利用特色資源開發特色服務。
榆林屬陜西省北部,地處黃土高原,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傳統文化。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橫貫東西。建于明代初年的榆林古城依山傍水、南塔北臺、六樓騎街,具有典型的中國北方城市的特色。榆林地區貯藏有大量豐富的煤炭資源、天燃氣、石油、鹽類等化工原料,是國內外少有的能源礦產資源富集區。
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給榆林人民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其發展戰略可概括為六點。一是實施協同開發戰略。以極大的熱情積極地協同配套神華集團總公司、中國石化總公司、神華電力集團總公司、長慶油田管理局等中央集團企業開發煤、氣、油等礦產資源,支援國家建設,繁榮地方經濟。二是實施聯省外展戰略,依據省上科技、教育、軍工、金融、信息、財力、知名度等綜合優勢,依托榆林富集資源,把榆林經濟更深入地帶入全省經濟,進而面向國內、國際兩大市場,形成強勁的經濟發展勢頭,不斷地外拓外展。三是實施引鳳筑巢,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強化開發戰略。不斷改善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的硬軟件建設,積極引進資金,建立全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開放開發機制。四是實施科教興市、交通先行的發展戰略,科教興市、交通先行是搞好資源開發、建設山川秀美的新榆林、富民強市的戰略方針。沒有文化知識、沒有科技意識、閉關自守、閉門造車顯然是不行的,只有努力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和科技知識水平,建立四通八達交通網絡,才能適應改革開放、富民強市的戰略思想和戰略目標的要求。五是實施資源就地加工轉化戰略。榆林市屬內陸腹地,資源開發必須走以就地加工轉化為主,外運為輔的路子。不然單純“輸源料、賣資源”,不但不能帶動本地一些產業的興起,而且越賣越窮,資源開發完,地區經濟也就會隨之衰落。六是實施周邊經濟互動發展戰略。榆林市周地區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通過聯合協作、共同開發、形成合力,經濟互動減少重復浪費,抵御市場風險,結成經濟利益共同體和區域間聯合互動的經濟新格局。從榆林市目前情況看,以能源重化工等骨干產業為主體,進行煤電一體化經營,進而帶動交通、信息、教育、農副產品加工、旅游等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以及配套相關產業的蓬勃興起和大力發展形成科學合理的產業群體布局。這就為圖書館開發信息資源,拓展服務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標,推動著圖書館服務工作向自動化、網絡化、市場化的方向加速發展,服務的方式也必須由被動、靜態的服務模式向主動、動態的服務模式轉化。
圖書館要利用現代化的科學的組織管理手段,有統籌、有分工地聯合各部門開發建設專題數據庫,實現優勢互補,促進資源共享,也就是把收藏與利用從目前“小而全”的自給自足式的小農經濟模式中解脫出來,變各館藏為全市藏,建立信息咨詢輔導中心,充分利用與開發文獻信息資源,大力推進科技信息研究,開發工作,為政府決策,為重點企業提供特色化的信息服務。
圖書館開發文獻資源,就是在整體調查的基礎上,根據某個時期國家、地區的中心任務,農業生產及科學研究,文化教育的普及等,確定一批特色的專題,然后從各種文獻中廣泛收集有關文獻信息,包括比較專深的專業文獻信息和一些與專題文獻相關的文獻信息,經過認真篩選,深入加工整理,提供給有關部門、生產廠家和科研單位等。
具體的做法是在堅持原有服務范圍的同時,增加信息服務的內容。這種信息服務應突出地方特點,逐步擴大有償服務的范圍,即為文化教育和科研服務的同時,充分利用電子網絡的優勢,積極宣傳自己的館藏優勢和特色服務項目,實現特色資源的深層次開發利用。
圖書館以資源共建共享為前提,以提高文獻保障水平和用戶服務能力為宗旨,一方面大力加強文獻信息資源的收集建設工作,另一方面著重網絡建設與服務工作,為發展榆林市以北部煤、電、化高耗能產業、西部油、氣、化產業;南部商貿、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建設西北部以羊為主的畜牧業基地,南部的洋芋、紅棗、蘋果基地,提供文獻信息保障,形成獨具特色和范圍ICP網站,不僅可以在局域網上為本地用戶提供優質服務,也可以利用互聯網為整個社會服務,實現服務社會化。
三、努力探索信息服務的新模式
以一次文獻為基礎、以二、三次文獻為特色、以互聯網等現代高科技手段為依托、以網絡信息資源為主導的創新型信息服務模式,是新時期賦予圖書館的崇高使命。目前,這種信息服務模式正處在不斷探索之中,應從選擇、收集、組織、開發、保護、利用六個方面著手。
(一)構建榆林市地方文獻總數據庫網站,實現本市內地方文獻的共建共享
要實現本地區內地方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必須建有地區總數據庫。總數據庫包括地方文獻書目數據庫、全文數據庫、地方文獻特殊資源(圖片、照片、手工藝品等)數據庫、地方文獻電子資源數據庫、專題資料數據庫等。構建地區總數據庫要求各成員館向中心上傳本館每個數據庫的所有數據,共同建設總數據庫。由中心館負責總數據庫的建設與維修,各成員館只負責數據的上傳和數據的使用,這樣不僅能提高各館的工作效率,也能大大提高地方特色館藏文獻的利用率。榆林星元館現已建成《胡星元先生》《陜北說書》專題數據庫,正在建設《張季孿》《陜北民間剪紙》專題數據庫。
(二)精心選擇,網絡導航
網絡信息資源的發展,拓寬了文獻采購人員的采購渠道,圖書館需要制定新的文獻選擇標準。譬如在網上選擇相應的電子期刊,電子圖書和電子報紙;選擇有價值的專業機構網站、專業網站和綜合網站的相應欄目;選擇優秀作者和專業研究人員的個人網頁、電子作品;選擇內容準確、更新及時、檢索方便的權威數據庫和聯機數據庫服務商;分別描述其內容特色、檢索利用方法、記錄網址,建立本館的網絡信息資源目錄;為用戶提供集成化本專業信息、檢索頁面,向用戶提供常用的數據庫地址;將收集到的目錄存檔在自己的網絡中,向用戶提供目次通報服務;提供網絡瀏覽導航,避免用戶在網上盲目瀏覽,節省用戶時間,這也是一種使網絡資源增值的重要方法。
(三)下載轉錄,脫機瀏覽
在網絡信息資源的收集中,要逐步實現從文獻的收集過渡到特色文獻信息的收集。如同收集印刷型文獻一樣,把網上有關本地的地方文獻資料中有價值的、適合本地經濟、文化發展地方文獻的信息,以專題知識為單元進行轉錄拷貝,移植到本館的服務器上,在本館的局域網上運行,使本館用戶可以“脫機瀏覽”,從而加快地方文獻信息資源的利用速度,降低使用費用。
(四)多種載體的文獻統一使用
在網絡環境下,圖書館文獻資源是由館藏現實資源和網絡虛擬信息資源組成的。實現方式為一是以應用技術為依托,跟蹤、組織網上的信息資源;二是以傳統的分類體系為基礎,結合網絡信息資源的特點,組織新的分類體系,并對各類信息資源進行統一組織和管理;三是通過合作、交流等形式,建立遠程信息資源組織體系和訪問體系;四是建立面向對象的分布式的圖書館信息資源加工、處理、存儲機制。五是建立館藏書建設的經費進行重新分配,使多種載體的文獻得到合理配置、現實館藏和虛擬館藏相互促進。
(五)自建特色數據庫提供個性化服務
建設數據庫必須在統籌規劃之下,按學科、專題、行業、地區或文獻類型等,將本館最有特色的部分文獻全文數字化,自建本館特色數據庫。還可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和具有代表性用戶的需要,選定課題,確定網上信息搜索的范圍和重點,利用多種渠道廣泛搜集所選課題數據庫網址,還要注意積累報刊雜志等媒體上介紹的較有價值的網址,編成專題文獻,提供個性化服務。
就不同的專題組建各種具有特色的專題數據庫,并跟蹤網絡信息變化,定期對數據庫的內容進行更新和補充,匯信息之精華,揚獨家之優勢,形成獨具特色和范圍的ICP網站,不僅可以在局域網上為本館用戶優質服務,也可以上因特網為整個社會服務。
(六)做好網絡信息的安全保護
自從網絡誕生之日起,安全隱患就一直伴隨著網絡的發展,網絡的開放結構使安全問題無可避免,病毒、黑客與網絡技術幾乎并存并進,甚至成為網絡技術發展進步的“客觀推動力”。圖書館基于網絡開展信息服務,必然也會面臨網絡安全問題。這就要求圖書館在信息加工時要特別注意信息安全。信息工作要嚴格執行統一標準,使用合格的技術設備,不留技術缺陷;選用運行良好、經過技術鑒定的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系統,嚴格按照機讀目錄國家標準進行著錄;及時進行信息遷移和備份保證信息的可讀性不受損害。
(七)網絡利用的指導與培訓
在網絡的利用方面,初涉“網海”的用戶都需要接受網絡知識和使用的培訓。因特網檢索提供者通常只就如何聯網提供指導和培訓,而圖書館需要就如何查找關于某個主題的信息提供指導,這些途徑主要有主題查找法。
為了方便用戶查找主題,圖書館可編制主題目錄軟盤,其主題目的選擇比主題詞表要粗略簡單一些,并在主題下列出相關等級族系詞表,這樣將主題和學科聯系在一起,使用戶在專指度較高的條件下,準確地查找自己需要的專題文獻,使書目指南的傳統作用得到了拓展。圖書館作為社會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場所,必須擔當起網絡利用的指導與培訓這一重任,如定期進行用戶培訓,開發友好的導讀系統和方便實用的檢索系統,幫助、解答用戶在網上檢索時遇到的問題,引導用戶利用信息資源。
總之,公共圖書館信息服務新模式不是對單一型信息服務模式和綜合型信息服務模式的簡單否定和完全取消,而是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根據新時期信息化的發展要求而發展的。服務模式的創新,應該貫穿在整個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各環節和領域中,貫穿在整個信息服務的全過程中,使圖書館文獻、信息服務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實現服務社會化。
參考文獻:
[1]趙長林.信息開發誤區及防范[J].圖書情報工作,2001(5):90-92.
[2]傅湘玲,臧強,岑詠華.網絡環境下傳統信息服務業的發展創新[J].圖書情報工作,2001(5):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