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城市化建設不斷向前發展,我國社區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社會功能不再局限于居住功能。本文在此基礎上探索了如何在社區開展應急救援服務,從而更好提高社區的應急功能,更好促進我國社區快速發展。
關鍵詞:社區居民;應急救援幫扶遇預案;應急功能
一、背景
隨著城市化發展的進程加快,社區成了應對和預防突發事件的前線,社區的應急功能發揮是否有效直接影響社區生活的安全穩定。出于保障城市社區安全穩定的要求,必須要把城市社區的應急管理做成常態,學習基本的救護知識和救護技能,已成為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無償服務社會的志愿者隊伍中最重要的系統內容,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需要。進行基礎救護知識、技能的培訓與訓練,以個人帶動身邊的人都知曉、參與進來。應急救援服務隊深入社區,對社區居民宣傳、現場教授急救知識及相關急救本領,可以將危重急癥、意外傷害對人類生命健康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從而更好促進社會發展。
二、社區居民居救援方案的現狀
我國近些年社區取得了快速發展,但是救援幫扶工作開展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是我國很多社區沒有意識到社區居民救援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產生這樣問題的原因有很多種,不同社區的情況存在著很大差別。救援能力跟居民的年齡、文化程度以及培訓意愿有很大的關系,但是我國社區居民的個體分布特征主要表現在老年人和兒童在社區活動時間長,年輕人大多數時間都在工作,參與到救援幫扶工作的時間和精力十分有限。
互聯網技術以及相關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為救援幫扶方案培訓工作提供了很多方案,社區可以利用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來開展救援幫扶工作的培訓,從而提高社區救援方案的效率和質量。
三、社區救援工作存在的問題
筆者在武漢幾個社區開展了有關社區救援工作的調研活動,從而了解相關社區救援方案開展情況。在調研過程中,筆者發現社區在救援工作方面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一)應急系統和預警系統尚有不足
社區預警系統的準備不足多是設備準備不充足或者是設備較為落后,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多是由于社區這部分準備經費不足,因此在一些必要物資的儲備上出現資源少,準備不充足的問題。預警工作中一些常態的安防類物資,如滅火器過了檢查時間、數量不足,防洪沙袋和消防周邊設備缺失都是預警不完善的表現。應急預案的制定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應急預案制定的過于書面且不實用、涉及問題不全面,預案制定前沒有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預估不夠,考慮不完全。
(二)管理組織不健全,具體事務劃分不明確
目前各城市社區應急管理面對的普遍問題是相應的管理組織不健全。在社區內對衛生、服務、綠化有專門的管理部門,但是應急管理工作的相關工作更多的對應在社區的警衛工作站,由社區警衛工作站協助配合,而沒有專門的應急管理部門,這就造成很多工作責任劃分不下去,工作內容無法分配,隨著社會形式變化,目前社區內的應急管理方式很難適應日漸復雜的工作需求。
(三)管理者和執行者危機意識薄弱
應急工作的落實需要管理者和社區內居民意識上的高度認同,但很多城市社區都缺乏必要的危機意識,對關鍵時刻十分重要的避險逃生知識了解不夠,無法掌握和運用。有些情況與地區性有關,比如北方人在暴雨山體泥石流災害中表現出的自救能力弱,這是因為北方夏季多干旱,缺少對雨季防災避險的危機意識,當災害一旦發生,大眾因缺乏警惕性,自救手段不足,再加上心理上的恐慌,這些因素都會加重突發事件帶來的破壞性。
四、加強社區居民應急救援幫扶預案的幾點建議
(一)做好社區的應急準備工作,建立出健全的應急體系
建立出一套健全的應急預備體系是保障城市社區應急工作有序高效進行的前提。制定出符合各自社區情況的完備的預案,首先要從了解社區內各項數據入手。自查本社區內是否存在的有潛在危險的物品或環境,統計這類情況,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結合社區的地形地勢進行有針對性的、高效的應急工作方案。同時還要統計社區內居住人口情況,標注易發生危險的警示標志,在社區內各個路口設置應急工作站,在社區宣傳欄、廣場進行避災、逃生的宣傳和培訓活動。應急工作還應該充分考慮到災情發生后民眾的用水用電問題,在社區內水電設備基礎上設置出專為應急工作準備的水電供應系統。
(二)成立常態化的應急管理組織,細化各組負責內容
城市社區的應急管理工作需要常態化的組織和部門進行日常工作的管理,不能等到了發生災害了再進行救災工作。擁有常態化的、健全的管理機構是社區內應急管理工作能正常開展的首要基礎。從現在社區應急工作的內容看主要需要三類組織:社區應急管理專家團隊、社區應急工作志愿者、社區應急工作統籌管理小組。
這三類組織是根據應急管理工作中各種事項進行劃分的。首先,應急的預警和救災工作需要有專業人士進行指導,對于雪災、洪災、地震等自然災害,社區內的工作者沒有必備的專業技能,必須要有專業領域專家的指導性建議。其次,應急管理工作的內容十分詳細,細分到社區內的方方面面,而又不是每天要進行的工作,如防災意識的加強、社區情況的統計,這些工作就要通過組織志愿者來進行。最后必須要成立負責協調社區內物業、居委會的應急管理領導小組,并在條件允許及工作需要的情況下與上級應急指揮系統進行必要的溝通和匯報,還需要對社區內的各項應急工作進行職能和責任劃分,負責應急工作的指派、落實。
(三)加強管理者和群眾的危機意識培養
要加強社區內應急工作管理者和民眾的危機意識培訓,提高危機意識才能重視應急管理工作正視災害問題,提高社區內整體的應急能力。這項工作的落實就要在宣傳和教育工作上做到位。社區內可以定期聯系市、區的消防部門來社區進行安全知識的宣傳講座,演練當水災、火災等災害來臨時如何有效應對,提高民眾的危機意識和安全避災、逃生手段。還可以通過社交網絡進行相關安全訊息的通報,提高民眾預防災害的能力。通過QQ、微信群等平臺和各志愿者、社區居民多溝通日常生活中的應急工作問題,合理利用網絡提高社區居民的整體防災意識。
(四)加強社區安全設計的建議
為了做好社區救援幫扶工作,還需要在社區建設過程中,做好“安全社區”建設工作,各社區在實際發展過程中要根據自身社區發展的需求合適控制社區的規模。通過采取相應的政策對于土地資源進行有效管理,同時要對社區人口進行科學的管理,從而有效降低社區的風險。雖然目前造成社區規模差異的因素很多,但是從規劃的角度來看,合理的設置社區未來發展的規模和功能布局極為重要。社區規劃過程必須明確社區發展的邊界,避免社區無序蔓延,在社區發展過程中需要考慮到社區發展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要協調好經濟發展和社區發展之間的關系,從而促進社區更好的發展過程。從社區安全的角度來看,這些功能的合理疏散將使社區從“單核心”向“多核心”轉變,社區發展空間將實現“多核心、多軸線”的發展模式,這樣就能夠有效降低社區存在的潛在風險。
五、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做好社區幫扶救援工作,一方面要重視安全意識的培養,另一方面要對社區內安全器械進行定期的檢查,以保證在危機時刻救援行動能有保障的進行。通過這些對策可以有效增強社區居民的自救能力,從而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參考文獻:
[1]莫合德斯·斯依提,阿衣古麗·衣明江,賽麗曼·買買提.不同培訓模式在社區居民應急救護知識培訓中的應用效果比較與研究[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7,40(6):815-818.
[2]陳文玲,原珂.基于社區應急救援視角下的共同體意識重塑與彈性社區培育—以F市C社區為例[J].管理評論,2016,28(8):215-224.
[3]李軍,賈林興.城市社區居民應急素質的調查[J].現代職業安全,2015(10):110-111.
[4]張夢娜.護士和社區居民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能力的調查及培訓研究[D].武漢:武漢科技大學,2012.
基金項目:本文為湖北省2017年高校實踐育人特色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7SJJPD3017。
作者簡介:王亮(1994—),男,漢族,湖北天門人,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團學和青年志愿服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