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網絡塑造的虛擬生活空間中,各種熱點話題被人們廣泛討論交流,從而形成紛繁復雜的網絡輿情。網絡輿情是以網絡為載體,以事件為核心,廣大網民情感、態度、意見、觀點的表達、傳播與互動,以及后續影響力的集合。大學生容易受到各種信息的視覺沖擊,但網絡輿情內容復雜,情況多變,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是雙重性的。微思政模式旨在發揮思想政治質教育實效,有效降低網絡輿情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消極影響。學習強國APP天然具有微思政特征,在影響網絡輿情下的大學生價值觀上具有優勢。
關鍵詞:網絡輿情;微思政;學習強國
一、網絡輿情下大學生價值觀現狀
(一)當前我國大學生價值觀呈現的特點
1.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多元化
當前是提倡文化交流的時代,各種文化思想相互交流碰撞,這樣的時代狀況使得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多元化。大學生思想活躍,將封閉的思想轉變為開放的思想。大學生在思想認知、構建價值觀等方面呈現出多元兼容的趨勢。
2.大學生的價值取向重視個性化表達
大數據時代,信息獲取的便捷化、多樣化使得大學生主體意識、開放意識以及民主意識更加強烈。他們的視野逐漸開闊,注重張揚自我,喜歡標新立異,強調自我價值的體現。在看重國家和社會發展對個人發展影響的同時,更加關注自身的價值利益選擇以及個性化表達。
3.大學生較以前更為關注現實價值目標的實現
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更加傾向于滿足當前實際需要。這樣的消費觀也促使他們的價值觀世俗化,相較于追求精神層面,更為關注物質利益和現實價值目標的實現。大學生對個人的發展和實際生活更加看重,在價值取向上具有一定的功利性,甚至是信奉“金錢至上”。
(二)網絡輿情對大學生價值觀雙重影響
在網絡所塑造的虛擬生活空間中,各種熱點話題被人們廣泛討論交流,從而形成紛繁復雜的網絡輿情。在如今這個網絡風靡的時代,大學生通過網絡獲取各類信息資源。大學生或主動、或被動地成為網絡輿情的重要制造者和傳播者的同時,也深受網絡輿情的影響。尤其是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網絡輿情對大學生價值觀有著不可忽視的雙重影響。
1.積極影響
首先,網絡輿情能幫助大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網絡中各類有益的信息資源能提供給大學生多樣的價值內容選擇,對人生價值觀有正面影響;其次,網絡輿情能促使大學生站在社會主流價值層面。網絡輿情促使大學生在對事件的道德方面做出情感表達和評判的過程中,站在社會主流價值層面,端正自己的價值取向;最后,政治性網絡輿情會激發大學生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輿情,依法行使監督權,并作出正確合理的價值評判。
2.消極影響
首先,網絡輿情不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網絡輿情紛繁復雜,各類價值標準充斥網絡。尤其是某些消極的價值觀念,如功利主義混雜在正確的價值觀念之中,使得部分大學生難以分辨,人生價值目標趨向功利化,個人主義;其次,魚龍混雜的輿情信息會影響大學生的道德價值觀。網絡中存在的各種負面的道德行為會導致部分大學生對現實道德要求漠不關心,從而出現道德冷漠現象;最后,政治性網絡輿情可能會造成大學生價值困惑。大學生群體容易受到煽動性言論的刺激,這些煽動性的言論不利于大學生把握事情的本質,制定正確的價值標準,不利于大學生將政治熱情轉變為理性的愛國行為。
二、學習強國微思政特征分析
學習強國是由中宣部建設,是新形勢下強化理論武裝和思想教育的創新探索,平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主要內容,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學習網絡,實現有組織、有指導、有管理、有服務的學習,是立足全體黨員、面向全社會的優質學習平臺。學習強國APP天然具有微思政的相關特征。
(一)學習強國以宣傳思想工作為使命任務
學習強國APP抓住了宣傳思想工作的中心環節,以宣傳思想工作為任務和使命,占領了輿論傳播制高點,推進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戰略的實施。微思政模式旨在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小落微落實。因此,學習強國APP與微思政模式都是以宣傳思想工作為核心,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實效。
(二)學習強國通過新媒體實現思政育人
學習強國APP是在全媒體傳播格局下應運而生的,集合了優勢傳播力量,形成了載體多樣、覆蓋廣泛、思想權威、渠道暢通的移動傳播特色。學習強國APP整合國內包含《人民日報》、新華社在內的中央及地方主流媒體平臺資源,推出鮮活、優質的時政內容,滿足了人們不斷增長的信息需求。而微思政以互聯網資源為其信息來源,如各類社會熱點、時政焦點以及突然事件等均可作為思政來源,調動學生的興趣。并且,微思政也以自媒體為其主要載體,兩者都借助新媒體發揮其功能。
三、微思政模式在影響網絡輿情下的大學生價值觀上具有優勢——以學習強國APP為例
網絡的迅猛發展,使得“萬物互聯”,網絡輿情應運而生。網絡影響著人們的方方面面,而網絡輿情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觀。但這種影響是兩面性的,既有積極的方面,也存在著消極的方面。由網絡輿情產生的微思政模式,其目的在于有效降低網絡輿情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消極影響。
(一)及時把握輿情走向
網絡輿情傳播速度快,影響力大,很容易便能迅速在大學生群體之間傳播開,造成巨大的影響。而微思政模式本身依托于網絡平臺,能根據事情的發展及時作出反應,有效控制和引導正面或負面的輿情。對于正面的輿情,微思政可以方便教育者做出肯定的評價,擴大其影響力;對于負面的輿情,教育者可以通過微思政模式及時把握輿情走向,進行干預,阻止不良信息的傳播。微思政模式能夠有效的幫助大學生正確的認識和分析輿情。在學習強國APP上最能體現輿論導向功能的無疑是政論文章,為此,學習強國平臺重視在意見廣場上的署名作者文章。例如在中美貿易問題上,平臺接連推出以“任仲平”“辛識平”等署名評論文章,把控輿論場,有效塑造大學生的政治價值觀。
(二)平等對話,良性互動
微思政模式是一種交互式、滲透性的思政教育方式。網絡媒介所具有的交互式體驗,使思政教育的主體和客體之間可以進行平等、良性的互動。網絡輿情具有主體隱匿性的特點,網絡匿名機制使得任何人都能夠隱匿自己的身份發表言論。而在依托網絡的微思政模式中,大學生可以對部分網絡輿情發表自己真實的想法。微思政模式能夠使大學生與教育者之間平等對話,教育者準確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為后續思想教育工作做準備。學習強國APP開放新聞評論功能,建立公共表達的空間。這既是鼓勵用戶積極參與,也是為了更好的收集民意。通過這樣的過程,教育者與被教育者良性溝通,可以有效引導大學生價值觀的正確發展。
(三)短小平快,語言精煉
網絡輿情復雜多變,而現代生活節奏以快為特點,微思政模式正是以這一特點為基礎,提取輿情的關鍵內容,突出正確的思想,然后將其精煉的發表出來。這樣便符合了學生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大學生能快速掌握輿情的主要內容,理解正確的觀點。
微思政碎片化的特點適合當前的網絡輿情環境,可以真正達到隱性教育的目的。學習強國APP有“學習”“視頻學習”兩大板塊,共38個頻道,聚合了大量可免費閱讀的文章、理論、電視劇等資料。這些碎片化的資料有利于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大學生的價值觀。
(四)覆蓋面廣,影響力大
大學生群體獲取信息資源主要是通過網絡,他們在各種網站、社交平臺上進行瀏覽、發表看法,也在無意中獲得了很多信息。微思政模式正是以自媒體為其主要載體,廣泛運用在各網站和社交平臺上,因此可以說微思政依托網絡可以最大程度的覆蓋學生群體。學習強國APP不定期推出主題性的活動,以全網征集為手段,包括“我和我的祖國”征文活動等,吸引全網用戶的參與,并以這些用戶的參賽作品、成果進行新聞內容的生產,讓用戶體會新聞生產過程,從而進一步促成用戶把這些內容對外分享與擴散。如此,從參與到分享到再創作,學習強國平臺實現了較高的用戶黏合度。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的對大學生價值觀進行引導。
參考文獻:
[1]成敏.網絡輿情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與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5):141-143.
[2]鄭曉娜,田克,馮譯冉.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輿情引導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2):55-56.
[3]劉燕平.高校“微思政”如何推進[J].人民論壇,2017(25):130-131.
[4]王建軍.“微思政”:微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0):35-36,39.
[5]周琳.“微時代”高校“微思政”模式構建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04):43-45.
[6]周滸.“學習強國”APP:新時代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實踐創新[J].傳媒,2019(12):49-51.
基金項目:江蘇大學第18批大學生科研課題立項資助項目,項目編號:18C539。
作者簡介:王亞聯(1998—),女,漢族,江蘇鎮江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