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為為
【摘要】目的 分析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在宮頸炎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我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了68例宮頸炎患者,根據病例入院的先后順序,按照實驗組34例和參照組34例分組。實驗組通過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方案治療,參照組通過阿奇霉素方案治療,比較兩組的臨床效果。結果 實驗組、參照組治療效果比較,P<0.05;實驗組、參照組不良反應狀況比較,P>0.05。結論 宮頸炎患者接受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方案治療,可以保證治療的效果和安全,適用于臨床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宮頸炎;臨床藥學
【中圖分類號】R71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6..01
宮頸炎為婦科發生率較高的疾病,一般會在育齡婦女中發病,發病原因:宮頸受損、病原體侵襲、不良性生活等。主要表現:白帶增加、下肢/腰骶部疼痛、尿路刺激征等。為保證宮頸炎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本文分別采用了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方案、阿奇霉素方案治療,比較不同治療方案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近2年收治的68例宮頸炎患者,按其入院先后順序分組,分成實驗組34例、參照組34例。實驗組病例年齡22~60歲,平均(41.5±4.4)歲;病程區間0.5~4年,平均(2.25±0.8)年。參照組病例年齡22~58歲,平均(40.2±4.2)歲;病程區間0.4~4年,平均(2.2±0.7)年。實驗組及參照組病例的臨床數據資料相比較,結果沒有發現較大差異性,P>0.05。
入選標準:①通過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陰道分泌物檢查確診為宮頸炎[1];②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真菌感染;②宮頸癌疾病。
1.2 方法
(1)實驗組通過左氧氟沙星(生產廠家:成都錦華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67329)口服治療,每次0.3 mg,2次/d。聯合阿奇霉素(生產廠家:深圳致君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077)口服,餐后 服用,治療時間為14 d。
(2)參照組通過左氧氟沙星單獨治療,治療方法和時間均和實驗組相同。需要注意事項:兩組接受治療的過程均需禁止性生活、坐浴,禁食辛辣、刺激類食物。
1.3 觀察指標情況
(1)比較兩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狀況。
(2)臨床效果的判定:經治療臨床癥狀全部消除,即為治愈。經治療臨床癥狀得以顯著改善,且病原微生物檢查結果顯示為“-”,即為顯效。經治療臨床癥狀得以一定緩解,但病原微生物檢查結果顯示“+”,即為有效。經治療沒有達到上述的標準,即為無效。前3者之和*100%=治療總有效率。
1.4 統計學分析和處理
將本次研究兩組宮頸炎病例臨床數據信息,均列入到統計學軟件SPSS 21.0。計數資料、兩組病例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狀況的對比,采取率%表示、x2統計學檢驗。對比結果顯示P<0.05,能夠說明組別間比較差異明顯。
2 結 果
2.1 實驗組及參照組治療效果比較狀況的研究
實驗組中,治愈者、顯效者、有效者、無效者各15例、10例、7例、2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4.12%(32/34);參照組中,治愈者、顯效者、有效者、無效者各6例、8例、12例、8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65%(26/34);P<0.05,x?=4.2207。
2.2 實驗組及參照組不良反應比較狀況的研究
實驗組中惡心嘔吐者、腹脹者、食欲減退者均為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82%(3/34);參照組中惡心嘔吐者、腹脹者均為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88%(2/34);P>0.05,x?=0.2159。
3 討 論
近年來,我國宮頸炎的發病率不斷增加,發病后無疑會威脅到患者的正常生活、生活質量。臨床方面通常會采用抗生素治療,本文中使用的左氧氟沙星屬于新型廣譜抗菌藥物,不僅吸收速度快、半衰期長,并且可以對細菌中的核糖酸形成構成抑制[2]。與此同時,該藥物的應用可以實現殺滅革蘭陽性菌、格蘭陰性菌、宮頸炎病原體的效果,通過口服給藥可保證治療的安全性。而為鞏固治療效果,本次研究配合使用了阿奇霉素,這一藥物為大環內脂類第二代半合成衍生物,抗沙眼衣原體、解脲脲原體的作用較強。經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沒有較大差異性,P>0.05。但實驗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參照組,差異性明顯,P<0.05。可見,上述兩種藥物聯合應用于宮頸炎治療中,不但不會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情況,而且可確保治療的效果。
總而言之,宮頸炎患者的治療中運用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方案,可提高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保證患者治療的安全,建議在宮頸炎治療中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 珂,馬玉瑤,邢向茹,等.左氧氟沙星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宮頸炎的療效探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7,24(18):82-83.
[2] 戴玉榮,馬 晶.阿奇霉素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非淋菌性宮頸炎的臨床療效[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9):1350-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