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文蕓,庚午夏賢
(1.鐘山職業技術學院人文藝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9; 2.南京庚午夏賢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00)
景觀設計專業作為應用型學科,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決定了其教學方式必須順應變化,不斷做出改革。互聯網時代豐富了教學資源,創造了多樣新穎的教學方式。因此,專業教師們應盡快更新教學理念、提升教學技能,以“互聯網+”為平臺進行全方位的改革。
采用“班級授課制,教室內老師教學生學,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門課程”這就是傳統的教學方式。當然,這樣的方式有利于學校對學生的管理,但在信息量井噴的時代也暴露出了其一些弊端:不同基礎和學習能力的學生在同一課堂中接受同樣的教學,忽視了個體差異和內在學習需求,不利于專業建設和學生的專業能力發展;上課時長有限,學生無法獲取足夠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受限;三年或者四年內需要修完十幾門專業課程,一方面,課程之間在內容上有相互重疊,浪費學生時間;另一方面,每門課程都是淺嘗輒止,學習時間過短導致知識內化不夠,無形中加大了學生的心理壓力;教學方式的單一,教師講、學生記,學生難以發揮自主學習意識,會讓課堂枯燥,學生易產生厭學情緒;教室內教學條件的簡陋,使得課程教與學的效率相對較低;教師個體力量的相對薄弱,傳授知識不全面。
無論社會發展何其迅速,高職景觀設計專業的教學理念與目標始終不變,即培養適應景觀設計行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當然,行業需求一直處于變化之中,所以教學理念與目標的具體內容也需及時作出調整。
目前,景觀設計行業的企業普遍抱怨剛畢業的大學生不能單獨勝任設計項目,需要具有多年豐富設計經驗的老員工帶班培養,對于新進人員的培養成本較大。就景觀設計專業而言,互聯網時代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一是有思想,這需要學生能夠涉獵廣泛、善于觀察并會思考、喜與別人尤其是行業精英們交流學習等;二是有能力,包括扎實的景觀理論素養、熟練的專業軟件繪制能力、手繪能力和專業設計能力,同時還要具備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客戶及同事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較強的團隊合作能力、對于國內外的各種設計資訊要隨時掌握和整合的能力,以及順應社會日新月異而不斷開闊視野不斷學習的能力等;三是有職業道德,例如對自己的事業飽含激情、對自己的工作有負責任的態度、對行業的競爭有良好的修養等。景觀設計專業的教學目標須圍繞企業的這三個需求展開。
對于景觀設計專業教師而言,需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教學理念的及時更新。教師在不同的階段要有著適應時代發展的明確的教學理念,切實做到關注學生的進步和全面發展、關注教學效益等。二是教學手段和能力的不斷提升。
無論什么專業,高職絕不等同于三年制小本科,因為兩者培養目標不同。高職需弱化繁雜的理論課程,強調動手實踐核心技能的培養。高職景觀設計專業的課程主要分為以下四個模塊:景觀理論類(設計概論、設計構成、景觀發展史等)、設計表現類(手繪、設計輔助軟件、模型等)、植物類、景觀設計類(專業核心課程),有的還會設置有工程類課程[1]。通常第一學年都安排的是公共課程,導致后面兩年專業課的學習時間嚴重壓縮。借助于互聯網海量的教學資源,大一可以同步進行理論和部分設計表現類課程,如設計軟件。教師提供視頻、課件等學習素材,下達學習任務單,學生以線上學習為主,定期進行線下交流,最后提交一論文或作品結課。第二學年直接進入核心類課程的學習,這需要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可以項目式教學方式進行。先以小尺度項目為載體,獨立完成,作為設計引入;后接中大尺度項目,團隊合作完成。流程如下:項目調研——項目定位——方案設計(手繪、輔助軟件等)——作品呈現(文本、圖紙、模型等)——匯報展出[2]。這期間設計類課程需要整合。植物類課程里植物識別可根據季節進行,不必局限于一段時間內集中修完,這樣學生更易理解與接受,而植物造景設計則可置于核心類課程體系里開展線上線下教學[3]。
互聯網時代下,教學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使用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工具,通過自主學習的軟件、網站等獲得海量的專業信息。因此,在精心設計過的教學環節的引導下,互聯網的優勢可以極大發揮,線上線下的學習形成完美對接,最終提高教學質量[4]。
3.4.1 線上學習
線上學習包括兩種形式。一是利用移動設備學習互聯網平臺提供的專業視頻課程,如慕課、微課等。這種網絡課程具有明顯優勢,學生擁有更多的主動權。慕課發展至今十余年的時間里,國內出現了“學生在線”、“慕課網”、“中國大學生MOOC”等優秀平臺。這種不受時空及人數限制、匯集全球頂尖教學資源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獲得了更具深廣度、更高質量的知識。教師可于平臺發布課件、教學視頻、學習要求、作業等,為學生提供專業引導,學生可共享學習心得、成果等,通過這樣的在線交流推進教學任務高質量完成[5]。
3.4.2 線下學習
線下學習包括課堂教學與課后實踐兩部分。混合式教學中的課堂互動環節可以一個具體項目或任務為依托,創設情境式教學,通過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啟發,讓學生將在課前線上學習的基礎理論與知識得以應用[6]。即由教師下達任務,為了幫助學生形成設計思維,可對任務做針對性的知識點講解與優秀案例分析。學生在方案設計過程中,可隨時向教師在線提問,教師一對一點評、解決問題。方案完成后,學生在課上匯報方案,師生共同點評。最后由教師匯總學生設計中的問題,總結學習重難點,學生由此再次鞏固所學知識。課堂互動:一方面,可使教師隨時知曉學生線上學習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可讓學生在景觀項目設計方案制訂、作品分析、成果匯報等方面的能力通過師生協作、團隊合作得到切實提高[7,8]。
3.4.3 基于互聯網的教學課堂延伸
傳統教學基本只局限于課堂“一對多”的進行,而課前的自學和課后的鞏固大多停留在教師的口頭布置上,學生因各種原因很難貫徹執行。而在互聯網的幫助下,這兩項學習任務將會變得“易操作、可執行、能監督”,從而使整個教學系統完善,更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具體的教學系統流程圖如圖1[9~11]。

圖1 教學系統設計
互聯網給予教學主體雙方以極大的便捷和豐富的資源,教師能借助平臺率先加強自身內涵建設且適時調整教學方式、計劃、內容等,而學生則能更大程度上自主決定學習的方式、時間、深度及專業發展的方向,各自做好“導學”與“自學”的角色。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讓互聯網真正幫助到景觀設計專業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