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轉明
【摘要】扎實的課前預習是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益與發展小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前提與基礎。正因為如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扎實做好課前預習工作。本文將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全方位滲透預習方法、分層次設計預習作業以及多渠道檢查預習作業”等三個方面,詳細論述指導小學生扎實做好語文課前預習工作的一些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前預習?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6-0015-02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之事更是概莫能外。如果學生在課前扎實做好了預習工作,那么,學生就能夠在課堂中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課堂教學活動也就會更加具有實效性。反之,則不然。
盡管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都知道學生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并且也都一貫要求學生在課前扎實做好預習工作,但是,總是有部分小學生的預習效果差強人意。[1]諸如,教師讓學生課前熟讀課文,有些學生勉強結結巴巴讀幾遍,就草草了事。更有甚者,壓根就對教師布置的熟讀課文這項課前預習作業置若罔聞。教師讓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生字詞,有些學生心不在焉地抄寫幾遍,就應付了事。顯然,這些學生的課前預習過程是敷衍了事,預習效果是差強人意。為了更好地發揮課前預習在建構高效課堂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方面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適時適度地指導學生扎實做好課前預習。
事實上,學生之所以在預習過程中敷衍了事,預習效果差強人意,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有效的課前預習方法、預習作業的難度超過了他們的預習能力以及他們認為預習作業做好做壞一個樣,既不會得到褒獎,也不會得到批評等。鑒于此,為了提升學生課前預習的實效性,教師既要指導學生掌握各種有效的預習方法,也要分層布置預習作業,還要及時檢查學生的預習作業并給予有效的評價等。下面筆者將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基礎上,淺顯論述指導小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的一些有效策略。
一、全方位滲透預習方法
科學合理的預習方法是決定課前預習效果的關鍵因素。[2]部分小學生之所以課前預習效果差強人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所采取的預習方法不科學、不合理。換言之,學生不知道“怎樣預習?”以及“預習什么?”等。而歸因于小學生有限的認知水平,所以如果完全讓他們自主摸索各種預習方法,顯然是不現實的。
因此,教師,作為學生學習之路上的引領者,要立足于課堂教學,全方位滲透各種科學合理的預習方法,幫助小學生從根本上解決“怎樣預習?”和“預習什么?”的問題等。一旦學生熟練掌握了這些科學合理的預習方法,他們的預習效果也就會顯著提升。
比如說,畫出并準確理解課文中的好詞佳句是小學生預習課文的基本方法之一。為了讓學生熟練掌握這種預習方法,教師可以在課堂中,以指導學生分析文本的主旨大意與思想情感為契機,要求學生用醒目的筆跡畫出好詞佳句,并聯系上下文準確透徹地理解。教師在課堂中始終如一地指導學生運用這種閱讀方法分析文本,久而久之,學生也就會不知不覺地將這種方法“遷移”運用到課前預習過程中。
如,某學生在預習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白鷺》這篇課文時,用紅色的熒光筆畫出了本課的好詞“精巧、悠然、美中不足、鏗鏘”等;用黃色熒光筆畫出了本課的佳句“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人們說它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等。不僅如此,該學生還在課文的開頭第一句和結尾最后一句旁邊寫上了“首尾呼應”等。
還比如說,讀思結合也是學生課前預習的一種有效方法。教師既要在課堂中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讀思結合,深度閱讀課文內容,也要指導學生在課前預習過程中,做到讀思結合,讀熟、讀懂、讀透課文主旨大意與思想情感等。在指導小學四年級學生預習《琥珀》這篇課文時,我提出了這樣一項預習要求:請同學們自主閱讀課文,在閱讀過程中,大膽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并試著解決。
某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遇到了這樣一些問題:首先,在讀到文章題目《琥珀》時,該學生產生了這樣的一個疑問,“琥珀是什么?”帶著這個問題,該學生迫不及待地閱讀了課文。通過閱讀課文,學生就會明白,“琥珀”是一種松脂球轉變成的化石。但是,盡管該學生也聽說過“恐龍化石”、“始祖鳥化石”等,但是,對于“化石”的理解仍然不夠全面、細致、準確。于是,該學生通過在互聯網中“百度”,找到了關于“化石”的百度百科小視頻。通過觀看這段小視頻,該學生對于化石的概念有了更為精準的認識與理解。而在此過程中,學生也逐漸學會了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以及通過互聯網查閱相關資料的方法等。
事實上,教師立足課堂,指導學生熟練掌握各種預習方法的過程,也正就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過程。一旦學生熟練掌握了各種有效的預習方法,那么,學生的預習效果就會顯著提升,學生就可以做細、做精、做實課前預習工作,進而為高效課堂的建構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分層次設計預習作業
于教師而言,預習作業是指導學生有效預習的有力抓手;對學生來說,預習作業是扎實做好預習工作的行動指南。在提升課前預習實效性方面,預習作業的作用至關重要。[3]
正因為如此,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在設計課前預習作業方面多花心思、巧做文章。在設計課前預習作業時,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緊緊圍繞教材教學內容,還要緊密結合學生實際學情,更要分層次設計課前預習作業。如此一來,所有學生通過一絲不茍地完成教師分層次設計的課前預習作業,就可以大幅提升預習的實效性。
以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將相和》這篇課文為例,教師可以分層布置這樣一些預習作業。A類(主要針對優秀學生):1.掃清生字詞障礙;2.查閱與文章內容相關的背景資料;3.搜集一些與《將相和》相關的故事。B類(主要針對中間學生):1.掃清生字詞障礙;2.查閱與文章內容相關的背景資料。C類(主要針對學困生):掃清字詞障礙。之所以要分層布置作業,一則是因為對于優秀學生而言,掃清字詞障礙根本花費不了多少時間;再則,是因為優秀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強,接受新知的速度快等;三則,分層布置作業,能夠有效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能夠讓每一位學生不僅“吃得飽”,還“吃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