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晶晶
利用信息系統進行會計信息的收集、總結和核算大大減少了會計人員的工作負擔,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同時會計從業人員職能的變換速度也大大加快了。本文將圍繞著信息化環境下會計信息質量的變化展開敘述。
一、引言
在當今信息化時代,企業在不斷加強和改善財務軟件的功能和質量時,也要不斷加強對會計信息數據的控制和錄入管理,加強對會計工作流程的控制,提高會計信息的嚴密性和安全性。
二、會計信息質量特征
會計從業人員在進行會計信息收集、整理和錄入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會計準則,其中占據主要地位的就是會計信息的質量性。會計信息是企業單位經由財務報表、財務報告或者是附表等信息向投資者、債權人以及外界展示的企業近期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因此,會計信息的質量性問題顯得尤為重要。對于不同群體,會計信息的重要性特征也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對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來說,會計信息需要滿足其使用信息的最大限度;而對于會計從業人員來講,會計信息的質量性是指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要求相符合。因此會計人員在進行信息錄入時,需要確保信息的相關性、可靠性、及時性、可比性等,使會計信息發揮其應用的價值和作用。
三、信息化條件下會計信息質量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傳統的會計行業中,將發生的會計事件轉變成最后需要的會計信息需要不同崗位的會計人員進行嚴格的記錄和審核,最后經由高層管理者簽字蓋章后生效。這種管理方式使得各個崗位之間的員工相互牽制,后手的工作人員可以對前手的工作進行檢查和監督,職責分離,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會計流程也變的簡化,不再像原來那么詳細完整,原來需要幾個會計人員完成的工作,現在由一人操作電腦便可完成。中間環節的功效被大大削弱,各環節工作人員之間相互監督、職責分離的作用也被弱化了,導致會計信息發生質量問題的幾率大幅上升,造成會計信息失真。
另外由計算機數據庫系統產生的會計報表和會計賬簿受到企業經濟業務產生的原始電子會計信息的影響,真實性無法得到保證,因此,會計信息質量性遭到了巨大的挑戰。其次,在信息化條件下,如果有人想要核對企業產生的會計信息是否真實、準確,則需要了解企業在進行商業交易時產生的原始電子會計信息在傳遞以及儲存的過程中是否出現不安全的秦光。因此,判斷會計信息是否真實的難度在信息化時代下也被大幅提高。
四、在信息化時代下,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措施
(一)開發商應該不斷完善企業財務軟件的功能和質量
目前,在信息化時代下,很多企業采用電子軟件的記錄方法進行會計信息的收集和儲存,逐漸放棄了傳統由會計員工進行層層把關的記錄方法。但是企業使用的很多財務軟件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質量問題,在排除人為因素的前提下,單單運用此財務軟件,還是會造成會計信息誤差,導致會計信息失真。但是完全避免財務軟件自身的質量問題是不可能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確保開發商在進行軟件開發的過程中,努力完善財務軟件的質量和功能問題,減少在使用過程中發生錯誤的可能。主要包括兩種具體的方法:首先是軟件應能做到在發現錯誤時及時改正,這主要是利用互聯網提供實時服務,完成與用戶之間的通訊或者文件傳輸,這一過程是不受時間和距離影響的。網絡開發商需要定時定期對財務軟件進行檢查喝檢測,一旦發現問題就要立刻告知使用者并進行軟件升級和補救。二是開發商在軟件系統開發時做好預防控制工作,嚴格確保軟件開發內容與企業內部控制的要求相符合、相一致。開發商應在開發的過程中時刻與企業會計員工保持聯系,了解其對財務軟件的要求,進行充分測試,確保財務軟件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質量安全問題過關。
例如:開發商在開發財務軟件的過程中,應該先與企業高層管理者進行溝通,了解該企業主要需要什么用途的財務軟件,需要通過該軟件達到什么樣的功效。其次,在開發的過程中不斷與該企業的會計從業人員進行溝通和交流,熟悉該企業平時記錄會計信息的過程和要求,從而在軟件設計和開發時進行更好的補充和完善,減少失誤的可能,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二)企業加強會計信息數據的控制和錄入管理
傳統條件下進行會計分錄和會計信息的整合,企業需要加強對每一環節的監督和控制,減少由于人為失誤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但是在信息環境下,會計信息的核心系統轉變成為信息數據,為了確保會計信息數據真實有效,企業就應該采取數據分類管理、修改痕跡管理以及基礎數據時效管理的方法進行控制。
數據分類管理,也就是指企業在進行會計信息處理時,需要嚴格劃分對外公布的會計信息和不需要公布的會計信息等商業機密信息。并在外界人員查詢的過程中設置嚴格的查詢權限,保證企業內部信息安全。修改痕跡管理就是指在進行審批工作時,會因環境的影響發生錯誤,通過管理可以做到修改已經經過審批的錯誤,但是必須要留有更改記錄,防止管理上出現問題造成會計信息的二次失真或者造成調和后仍然按照錯誤的信息執行。基礎數據時效管理,顧名思義是指利用網絡服務器對所有會計人員或者計算機軟件正在審批的會計信息進行時效管理。會計信息由于確認或者記錄的時間點不同會產生或大或小的變化,因此,企業應當配置專門的數據服務器進行審批管理最終的數據,定期進行專門的分析,在數據通過最后的審批之前按照會計準則等一系列相關規定進行確認,保證最終生成的經營業務數據和財務報表具有一定的質量。
目前開發的會計信息系統就是將來自各處的會計信息整合到一起,形成一個巨大且復雜的會計信息數據庫,而且企業各個部門之間會定期進行數據共享,因此,一旦沒有完整的數據庫管理體系和制度就會放任一些不合格的會計信息流入到數據庫中,影響會計信息的準確性。綜上所述,企業在進行會計信息錄入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檢查并監控每一環節,有效減少信息傳遞時的耗損和人為操作的錯漏。這要求企業必須進行嚴格明確的分工,使各個崗位的職工都明確自己的職責和責任。其次有權利進行審批的會計人員必須要明確審批要點,并嚴格按照要點步驟進行操作和審批,保證程序有效且規范。最后,企業必須建立原始的數據庫,這樣才能在發生錯誤或者出現漏洞時及時進行數據查詢和彌補,加強對會計信息的管理和控制力度。
例如:企業在進行會計審批過程中,最好設定兩到三個小組,將職責分開,保證每個小組之間能互相監督、互幫互助,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性。
(三)加強對會計工作流程的控制
會計信息的處理流程主要分為:數據輸入、數據處理、數據傳遞、數據輸出和數據保管五大步驟,為確保會計信息高質量需要這五個步驟都嚴謹沒有紕漏,但只要其中一個環節由于疏忽發生問題,就會驗證影響信息質量。因此,企業在進行輸入數據時要進行員工的身份驗證,在處理時要保證時效性和準確性,在傳遞時,要經過層層把關,杜絕傳輸過程中損壞會計信息,在保管時要建立完整的會計信息管理體系,保證將財務會計信息安全準確的發送給信息使用者。
例如:在進行會計信息處理時,工作人員應該嚴格把控好能夠對外披露和不能對外披露的界限,并將這些會計信息進行分類管理,以保證企業經濟活動的安全進行。
五、結語
將企業會計信息與信息化時代結合在一起,相互配合、共同發展才是兩者持續性發展的必由之路。(作者單位:六安市公共交通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