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名
摘 要: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醫學院校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引導醫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醫學生。文章分析了美術教育對于醫學生的重要性和美育培養在醫學院校中存在的問題,分別從“四位一體”推進機制、美育與醫學教育相融合、推進中華優秀文化傳承三個方面闡述了醫學院校美術教育的提升對策。
關鍵詞:醫學院校;美術教育;提升;對策
美育又稱審美教育,是運用藝術美、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培養受教育者正確的審美觀和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發現美、認識美、鑒賞美的能力并非人人天生就有,只有通過多種途徑學習才能其逐步得到提升和發展。美術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學習途徑,在醫學院校中的目的不再是培養美術專業人才,而是引領醫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陶冶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靈,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在醫學院校實施美術教育的重要性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教育部2019年印發了《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該文件指出:“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學校美育是培根鑄魂的工作,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全面加強和改進美育是高等教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由此可見,國家將高校的美育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時也賦予高校美育新的歷史使命。
(一)美術教育可以擴大醫學生的知識視野,發展智力和創新精神
美術教育有助于開發學生的藝術思維,調動大腦右半球的活躍性,從而使人體左右大腦功能協調發展,相互促進。醫學院校學生學習的醫學知識,邏輯性、專業性較強,美術教育不僅可以提升醫學生對自然美、藝術美的感知和情感體驗,也有助于增強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性思維能力,提升醫學生腦力勞動功效,增強其創造性。
(二)美術教育可以凈化醫學生的心靈,陶冶情操,完善品德教育
在全面發展教育中,美育和德育是相輔相成的。美育通過美的形象、華夏五千年文明傳承留下的藝術瑰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教育,提高學生分辨美丑、善惡的能力,并深刻地影響醫學生的思想,引發其內心的共鳴,使其養成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培養仁愛之心、責任擔當、團隊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醫學生自覺地樹立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國家的觀念。
(三)美術教育有助于醫學生勞動觀的樹立、技能的形成,具有技術美學的價值
勞動對象、生產資料和物質產品都有審美的價值。尤其是在科學技術革命時代,隨著勞動美學、技術美學的普及,美育與勞動技術相結合,將會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
二、醫學院校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醫學院校不僅專業性強,課程難度大,同時又受到傳統教育觀念和醫學辦學模式、專業課程設置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從而導致美術教育課程設置較少,學生對課程不夠重視,審美能力不足,使得醫學院校美術教育出現了滯后現象。
(一)醫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感不足
在醫學院校,醫學生更看重專業知識的學習,對于美術教育的認識比較欠缺,他們會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專業學習中,美術教育僅僅是醫學生興趣選擇和緩解壓力的途徑,由此導致醫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感不足。第一,缺少對美的認知能力,大多醫學生只能從事物的表面去感知和認識美,而沒有探究其內在的本質美,對于美的內涵的理解能力較弱。第二,缺少對美的創造性的感知和理解,由于專業限制,醫學生更多的是消極被動地接受美,沒有創造性地感知各種形式美的神韻和規律,也沒有按美的規律來創造、塑造和美化自身。第三,醫學生的審美大多沒有深入現實和藝術的美的意境,他們忽視了審美情感的培養,情感是藝術的靈魂,醫學生通過審美激發自身情感上的共鳴的能力較弱,難以使美融入心靈。
(二)醫學院校美術教育體系不完善
由于醫學專業性較強,大多醫學院校的美育體系都不完善,這就造成了:第一,醫學院校美術教育課程開設多以選修課形式為主,且課程的內容和形式都較為單一,缺少創新及符合學生專業需要的美術教育,使得美術教育在醫學院校缺乏實用性,不能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選修美術教育課程的學生主要是自身對藝術有興趣或單純以獲得學分為目的,且由于選修課程人數設限,課程設置數量又少,并不能完全滿足學生對藝術的追求,對提升醫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其審美素養產生了阻礙;第三,通過調研發現,多數醫學類院校大學生的文化活動多以專業宣傳、文藝、德育和體育為主,美育并未完全貫穿校園文化活動,美育在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中不能起到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
(三)醫學生對中華藝術傳承的認識不足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具有獨特的審美意識和人文精神,中國思想文化不僅滲透各個思想領域,藝術表達也是其主要的連接通道。醫學是一門與時俱進的學科,前沿的信息與科技更受醫學生的青睞,這使他們忽視了利用中華文化藝術遺產來提升自己認識美、感知美、創新美的能力,也淡化了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的意識,導致大多數學生文化格調和審美意識不足。
三、在醫學院校中推進美術教育的對策
推進醫學院校美術教育工作,既是培養杰出人才、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傳承文化藝術經典的必然要求,又能發揮美術教育的獨特功能,為人才提供成長土壤,補充精神、胸襟、學養等多維營養,促進醫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一)通過“四位一體”推進機制開展美術教育
醫學院校應通過課程教學、實踐活動、校園文化、藝術展演“四位一體”的機制來完善美育。第一,將公共美術課程與藝術實踐相結合,根據醫學生的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開設醫用美術、醫用素描、醫學簡筆畫等相關課程,如教授醫學生快速準確地手繪人體解剖圖,借助醫學與藝術碰撞出的火花,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第二,要創新課程教學,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探索構建智能化、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美術教育模式;第三,根據醫學生的特點開展具有創造性、趣味性、實踐性的校園文化活動,如通過藝術鑒賞、藝術創作等實踐活動,讓醫學生感受藝術美,提高審美趣味,發展審美能力,促使醫學生審美觀念得到轉變、實踐能力得到提升;第四,將藝術展演作為美育手段,引導學生欣賞各種形式的美,激發他們對美的事物的喜愛,培養醫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高尚的情操和為實現美好理想而奮發向上的創造精神。
(二)通過美育與醫學教育相融合開展美術教育
在醫學院校,專業的醫學知識固然重要,但美育也不能被輕視甚至忽視,美育可以滲透醫學生的學習、生活、管理等方面。第一,根據美育的基本規律,拓寬美育實施途徑,構建穩定的、具有較高審美素質和審美能力的教師隊伍和學生管理隊伍,讓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動等方面進行融合,將全過程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融入美育之中,全面提高醫學生自身素質,把他們培養成為新型醫學人才。第二,在以人為本的現代醫學服務理念中,人際關系也蘊含豐富的美學和人文知識。在醫學專業教育中,教師可以利用情景教學模式,以真情引導學生進入醫護角色,讓學生通過實踐演練體會醫護人員細心負責的態度、技術嫻熟的操作等。這種互動式情景教學模式不僅能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專業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第三,在醫學發展歷史上,每個階段醫學的進步都離不開美術作品的記錄,因而美術與醫學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如達·芬奇的《人體比例》《人體結構研究》《人體解剖研究》等繪畫作品,就是通過嚴謹的繪畫手法,將人體的結構以美的形式展示出來。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導引圖》就是古代文獻中關于健身運動的最早的圖形數據。清代精繪《圖注本草綱目求真》和林鐘的《雷散像》更是繪畫與醫學的相互結合。第四,醫學教育中一些難以理解的概念、微觀的事物和病變過程,可以通過繪畫或動畫來表現。醫師的簡筆示意圖可以更加容易讓患者了解病情。因此,對醫學生進行美術教育,不僅能夠豐富他們的知識,擴大他們的視野,還能為其以后更好地在工作中運用美學知識打下基礎。
(三)通過推進中華優秀文化傳承開展美術教育
推進醫學院校美育工作,是培養杰出醫學人才、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傳承文化藝術經典的必然要求。第一,對傳統文化藝術提煉、轉化、融合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使收藏在館所里的文物、陳列在大地上的文化藝術遺產成為醫學院校美術教育的豐厚資源,讓醫學生在藝術學習的過程中了解中華文化的變遷,觸摸中華文化脈絡,汲取中華文化藝術的精髓。第二,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為契機,組織原創校園歌曲、舞臺劇、舞蹈、影視、校園景觀設計等作品的展示與推廣,營造格調高雅、富有美感、充滿朝氣的校園文化氛圍。第三,要引導學生熱愛經典、學習經典,以開拓意識和世界眼光傳承經典。學習和領悟中華文化藝術經典可以提升醫學生的文化氣質和品格,升華其精神格局和境界,激勵醫學生追求更有價值的人生。第四,定期組織醫學生參觀文物藏館,邀請文物專家開展專題講座,使醫學生在鑒賞品讀文物中汲取中華文化藝術的精髓,引領醫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的心靈。
參考文獻:
[1]周業波.從蔡元培美育思想透視醫學院校美育培養路徑[J].西北醫學教育,2016(2).
[2]周子煒.醫學院校美術教育現狀及美術課程改革研究[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6(10).
[3]朱哲.新時代高校美育工作的瓶頸及其破解[J].人民論壇,2019(7).
[4]王道俊.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汪麗麗.新時代高校公共美術教育現狀及優化策略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3).
作者單位:
甘肅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