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文
農業經濟發展應當具有科學化、信息化、專業化的特征。在我國農業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應當緊跟市場的步伐,基于信息技術對農業經濟管理提供強有力支持。本文分析農業經濟發展信息化建設的得失,根據市場信息反饋調整農業經濟管理創新的思路,在專業化的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隊伍的支持下不斷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效率,促進農業經濟實現高質量的深化轉型。
了解市場信息是優化農業經濟管理方式的前提,信息技術與農業技術相結合才能有效淘汰落后的農業產能,不斷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適應性,提升農業經濟的整體質量。加快農業經濟發展應當創新農業經濟管理方式,建設農業經濟信息的精供給平臺,從而促進農業信息信息化的快速發展。
一、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問題
1、網絡基礎建設不足
很多農業經濟在建設過程中缺乏強有力信息化支持,受農業經濟信息化設備建設方面的影響,很多農村地區缺乏基礎的網絡建設,信息獲取與檢索能力不足,不能根據農業發展需要實現農業信息的有效供給,致使農業經濟不能緊跟市場形勢,市場變化不能有效傳導至農村生產基層。
2、專業人才供給不足
目前我國農村地區從事經濟管理人員的信息技術水平有限,很多從事農業經濟管理人員不掌握信息化的工作方法,不熟悉信息化設備的運轉。一些農村經濟管理人員僅熟悉傳統的經濟管理方式,不能基于信息技術實現農業經濟的創新發展,無法根據農業經濟的數據信息與市場變化研究具體的農村經濟發展措施。懂得信息技術的高素質人才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
3、信息化的認識不足
當前我國農村地區對農業信息化的認識不足,農業信息化的管理建設不重視,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的方法沒能得到廣泛普及。一些基層領導不注重大力引進信息化的技術設備和管理理念,不能在信息化農業經濟管理體系建設中全面提高農村素質,導致農業經濟信息化的普及程度較低。
二、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1、加強網絡設施建設
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管理早日走向信息化,還要強化農村信息化設施建設工作,強調在網“村村通”工程的輔助下大力的向農村地區普及信息技術設備,尤其注重大規模的建設農村互聯網,依托農業經濟信息化解決農村經濟發展中的現實問題。首先,制定科學合理的農村信息化建設發展規劃,明確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時間節點,把握具體的農村經濟信息化建設的軟硬件建設要求標準,在多方籌集資金中加快農村經濟信息化管理步伐。其次,農村還要加大農業經濟信息化規劃的執行力度,尤其注重加快專業網絡的建設工作,構建更加科學的通訊體系,加強通訊設施的投入力度,實現互聯網在農村地區的全覆蓋。第三,重點創建功能完善的農村經濟信息管理平臺,構建產銷一體化的農業經濟信息管理體系,讓農民享受到農村經濟信息化帶來的好處。加快農產品產銷一體化信息管理體系的建設工作,搭建智能化的農業經濟信息傳遞機制,實現各種農村經濟信息的匯總,通過互聯網實現農村經濟生產調節的精準化實施。
2、加強人才隊伍培養
農村經濟管理信息化離不開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當前農村在經濟優化改革的過程中還要在歷程引進信息技術人才。首先,注重全面提高現有農村經濟管理人員的信息化工作技術能力,強調加強信息技術的普及工作,促進從事農業經濟管理人員運用信息化的工作方式開展具體的實踐工作。加強農業經濟管理人才隊伍的培養工作,強調加強基層農業人才的優化配置工作,通過三支一扶、大學生人才引進,村官制度等吸引專業的信息技術人才服務于農村經濟管理活動。政府還要加大農村地區從事經濟管理信息技術人才的待遇,定期組織開展專業技術的培訓工作,著力提高農村信息技術人才的待遇,讓農村一線從事經濟管理信息技術人才得到良好保障。還要促進信息技術專家與農村經濟管理組織建立強有力聯系,發揮信息技術專業對農村經濟組織的信息化服務指導作用,切實保證農業經濟信息可以有效傳遞到農民手中。
3、高度重視信息化工作
農村地區還未能充分的認識到農村經濟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義,農村經濟管理信息化科學化水平較低。很多農村地區還停留在普及互聯網方面,從事農村經濟管理人員缺乏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管理意識,不能把大數據、云存儲技術與農業經濟發展相結合,未能在強有力的數據信息支持與分析中找出農村經濟的特色發展方向。當前還要加大農村地區農業經濟信息化的宣傳力度,促進廣大農村群眾認識信息化農業經濟的價值,切實推動農業經濟信息化的快速普及發展。相關人員應當大力宣傳農業經濟信息化,介紹典型農業經濟信息化案例,推動農業經濟信息建設上新臺階,在強有力的宣傳、示范、引導中讓農民群眾認識到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的價值。
4、完善信息化的管理體系
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應當加快信息化建設的步伐,注重以信息化的方式幫助農民快速實現增產增收。首先,應當完善農村經濟信息化管理服務體系,改變傳統的農村經濟服務與發展方式,立足于農民現實需要,構建農業經濟信息的服務供給梅,依托專業的農業技術信息指導農民生產。其次,通過農業部門及時的向基層農村發布農業信息,從而更好的解決農民從事農業生產時對氣候、土壤、種子、化肥信息的需要。第三,依托智能化的平臺建立針對性的農業信息供給機制。基于不同農戶的需要進行農業生產信息的推送,從而滿足農民的現實農業信息需要。通過農業部門搭建強有力的信息交流平臺,通過互聯網平臺為農民擴展增收的渠道,讓農戶真正依托互聯網提高生產的總體效率,達到有效滿足農戶從事農業生產經營需要的目標。
新時代的農業經濟管理應當具有信息化的特征,強調依托農業信息技術人才全面收儲農業經濟信息,預判農業經濟的發展趨勢,科學判定農業經濟政策的得失,逐步的完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達到優化配置農業經濟發展資源,推動農業經濟深化利用農業政策得到個性化的快速發展目標。
(作者單位:152100黑龍江省望奎縣望奎鎮鄉村振興發展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