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昇徽


那次展覽中,我全面欣賞到古桂高先生書法,其氣息恬靜、儒雅,以傳統二王技法為脈搏,尤重基本功力,線條灑脫而不滑,凝重而不滯,布局穩篤,格調清新。書寫內容清新雋永的詩詞聯句,文人雅趣蘊含其中,所謂厚在其神,秀在其骨,奇在其格,淡在其品是也。后來向古先生請教的機會多了,每次問學文史書法,他總是耐心細致地講述,循循善誘地傳授,讓人如沐春風又獲益良多。他對教書育人始終保持著極大的熱忱,今年七十六歲的古桂高先生一直工作在講壇上,以教育為終身之職業。退休多年以來還一直堅持著教育后學,跟他學習書法、詩詞、古文的學生,遍布廣東各地,可謂桃李滿園。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人生之樂也!”古桂高先生偶爾用抑揚頓挫的語音吟誦孟子此語時總是帶著滿腔熱情而又怡然自得的樣子讓人印象深刻。
2018年夏應邀到華景小學教授孩子們書法時,古老不厭其煩地給孩子們示范點、橫、豎、撇、捺,手把手地為孩子們糾正書寫的姿態,反復強調心正方能筆正的書寫心法。并以生動的故事引起孩子們濃厚的書寫興趣。同時,將楷書的永字八法的筆法創作成為口訣,親自用粵語古音吟唱的形式教授給孩子們,《永字八法訣》粵語古音吟誦:
讓書法的《永字八法訣》通過直觀的表演動作,悅耳的音韻的活潑形式來加強孩子們對書寫筆法的理解。古老教得開心,孩子們學得用心。很快孩子們便心領神會有模有樣地運用起來。看著幾十個孩子全情投入齊聲吟唱,古爺爺激動得眼泛淚光,不停地頷首微笑。這場景也深深地感動了在場的師生們,大家心里對這位耆耋老人倍加愛戴。
薪傳有自尊師重道
古桂高先生對傳授傳統文化的熱情源自于他的老師。他常常談起二位對他影響最大的老師,一位是已故著名書法家麥華三先生,他不僅心手相傳書法的文化,也重視對弟子的品格培養,強調書法學習要達到: 健體,益智,立品修養自我的目的。古桂高先生的書法正是深受麥老師影響,繼承二王的正大氣象、典雅優美的書風。他回憶起麥老師每逢得意時便會搖頭晃腦地用濃重的番禺粵語古音吟誦詩詞,印象特別深刻,久而久之在古先生的心靈里便播下了熱愛吟誦詩詞種子。
另一位老師是麥老師的好朋友,有嶺南第一才女之稱的冼玉清先生,冼老師是古先生就讀中山大學時的教授,不僅將中國古典詩詞的知識悉心傳授,而且十分關心學生,視學生如親子侄一般,經常主動在經濟上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古先生正是沐浴著老一輩先生們那種高風亮節和誨人不倦的精神,并受到深深的影響。因此也以傳承文化,教育后學為已任,一生都踐行著老師的思想,以此報答自己老師的教導之恩。這種薪傳有自,尊師重道的優良傳統,正是中華文化數千年生生不息的源泉。
2018年1月由廣州市書畫專修學院主辦的高端書畫文化講壇,專門邀請了古桂高先生以《漫道楹聯與書法》為題開講。大家課后評價這是非常難得的一課,有國學思想,有嶺南的情懷,更有吟歌淺唱,生動有趣,如飲醇酒,妙不可言。更為吸引的內容是互動環節,既解答學生的疑問,且現場為提問學生撰寫嵌名聯。幸運的幾位同學獲得古先生為自己名字專門創作的對聯,不僅文辭優美、寓意深刻,再配以古老典雅的行楷書寫而成的墨寶,簡直就是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大家領略到古先生綜合而又深厚的文化素養,敏捷的才思,同時欣賞了書法之優美。后來有一位獲得嵌名聯的同學感慨道:“把對聯裝裱好展掛在書房,日日品讀、思考,這聯句文辭優雅又飽含哲理。一直激勵著自己在思想道德、個人修養上要不斷完善。”
古桂高先生撰寫的嵌名聯以其內容勵志和富有趣味,同時蘊涵淵博的中華文化而廣受贊許。南粵著名詩人,文史學家,也是楹聯名家的現年103歲的梁儼然老先生,曾以古桂高先生的名字為題撰鶴頂格撰聯贊曰:
桂殿攀枝題玉兔,
高樓搦管賦金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