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盼盼
摘 ?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持幼兒自主地選擇、計劃活動”。幼兒園的區域活動為孩子創造了這樣的機會。本文結合實際,分析了區域活動中區域設置及材料投放的方法。
關鍵詞:區域;幼兒;兒童發展
【中圖分類號】G614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18-0045-01
課程游戲化是目前幼兒教育的大勢所趨和指導方向。而幼兒園一日游戲中區域活動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對于孩子們來說,區域活動中那一片小小天地是他們展示自己的舞臺,在展示自己中獲得成功的喜悅與成就感,同時又增強自信心與自尊心。
1.區域的設置
在《指南》的學習研討中,作為教師,我們要把幼兒當成一個平等獨立的個體,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清楚自己的角色。能做到支持鼓勵他們參與游戲,當遇到問題時提供間接有效的指導,并能融入其中與幼兒共同游戲。與此同時,教師不能一昧盲目無條件的提供幫助,只有當幼兒真正遇到因自己自身經驗和能力有限時碰到了問題,才給予一定啟發式的幫助。因此區域的設置要從便于教師與幼兒溝通著眼,同時又要注意結合場地實際,一般可以有開放式、半開放式、封閉式三種設置方式。
2.區域活動材料投放,以及指導和思考
《指南》中指出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持幼兒自主地選擇、計劃活動”。
但是如何在指南的指導下,根據指南,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區域材料投放,以及有針對性的指導呢?我根據目前幼兒園的情況,也就是常見的幾大區域和年齡段進行探討和討論。
(1) 常見區域
第一,建構區。我們班在建構區投放了積木,牛奶盒制作的樹和花,還有漂亮的房子,有了這些輔助材料的幫忙,通過教師創設相關的情境,使孩子們不是為了單純的搭建而搭建,而是在情境中搭建,在游戲中搭建,在動手操作中探究搭建的技巧、原理。本次我們是搭建自己的幼兒園。
第二,閱讀區。在《指南》中,對幼兒的閱讀習慣和能力等都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并相對應的根據不同年齡段提供了相應的教育建議。在學習研討《指南》中,老師能了解到閱讀的價值與內涵,同時能科學組織幼兒進行閱讀活動。在閱讀區的環境創設中,提供良好適宜的環境與條件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合適的區角位置有利于擁有良好的光線、溫馨舒適的氛圍以及在圖書種類上的選擇,提供充滿趣味性,并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書籍。為了進一步豐富,老師還可以提供一些頭飾、指偶等道具,供幼兒表演、練習情境對話。
第三,益智區。數學和科學的探索是幼兒十分感興趣的,引導幼兒感知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會用到數,關注生活中的數物對應,將其運用到區域游戲之中,在游戲中鞏固對數物關系的認知。我們班在益智區投放了找影子,數物轉筒,數物轉盤等玩具。就像數物轉盤的游戲,讓幼兒在邊數邊玩中對應起來。
第四,表演區。在表演區,孩子們能通過唱歌、跳舞等方式,在唱唱跳跳演演中感受美、了解美、接觸美和創造美。想要激發幼兒興趣,全身心投入到音樂表演活動之中,首先離不開美的環境。
在該區的環境創設中,在提供區域材料時,要注意主題與美的完美結合。因此我們在表演區提供了自制的頭飾、發飾、皇冠和表演服裝等,便于幼兒在欣賞和表現藝術時,能盡情展現自我。
第五,美工區。在美工區投放紙盤,手偶,橡皮泥等形式多樣的操作材料供幼兒自由選擇。《指南》中指出要鼓勵幼兒在生活中仔細觀察,體驗,為藝術活動積累經驗和素材。在幼兒活動創作中,給予幼兒充分的自主空間,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創作,教師不應對幼兒的藝術創作活動過多的干涉。如這次的主題是秋天的果實,幼兒可以選擇繪畫或用橡皮泥捏來創造作品。
(2) 年齡段
第一,小班。小班幼兒的認知發展特點:思維直觀,愛模仿,可多次重復自己喜歡的動作和操作活動等。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可以設置并適當擴大生活區的區域面積。在生活區中提供一些充滿趣味性的扣紐扣、拉拉鏈的操作材料。同時為了體現生活性,教師還可以提供一些小衣服、小褲子、小手帕等,供幼兒進行疊衣服練習。
第二,中班。中班幼兒思維具體形象,這一時期特別好動,有任務意識,會有目的去完成任務。中班也可繼續按照小班的區域設置。只是生活區投放的材料和小班相比,應提高一些難度,如系鞋帶、編辮子、打蝴蝶結、繞毛線等。而益智區、美工區和科學區這種操作性較強的區域,應進一步豐富區域材料,同時材料的可操作性應更強。
第三,大班。大班幼兒開始抽象思維,嘗試并掌握各種方法發現、解決問題,在區域活動中無論是環境或是操作材料都更建議更學習性一些。可設置、語言區、建構區、益智區、科學區、表演區、美工區等。各區域所提供的材料要兼具趣味性和可持續探索性。如美工區可增加刺繡、編織等一些民間藝術活動;建構區可放一些常見的小工具,如鉗子、小榔頭、門鎖等。一些看似帶有危險性的工具不但能激發他們探索的興趣,還能讓他們在操作中了解如何正確、安全地使用。益智區則可投放一些需要幼兒進行邏輯推理,甚至需要簡單運算的材料,如各種棋類等,讓幼兒能在游戲中鍛煉抽象思維能力與競爭意識。
我們在選擇、設計制作操作材料的時候,不能只關注材料的趣味性和新穎性,材料還要具有指向性,能讓幼兒在多種玩法中能感知不同的情緒及體驗。比如,球型材料,可以在幼兒往常游戲的基礎上,在紙板上剪一些洞,同時提供兩根棒,這樣就可以激起幼兒對球類在碰撞過程中產生運動方向的變化這一現象而產生興趣,這樣就能讓幼兒不僅能動腦,還要動手,通過仔細觀察自己觸碰球的角度,使結果能夠控制、變化和能夠進一步繼續探索,這一升華操作深受我們班小朋友喜愛。
參考文獻
[1]林霞.在生活和游戲中學習數學—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背景下對幼兒數學教育的再思考[J].福建教育,2013(50)
[2]廖曉萍.在生命教育理念下重新認識與建構幼兒園區域活動[J].學前教育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