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人們更加重視自身綜合素質的加強,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更是要求提高個人的才情。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教育事業的改革與創新,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漢語言文學的信息化發展成了必然。通過將漢語言文學與信息化相結合,可以促進綜合型漢語言人才的培養,加強學生的專業能力與就業能力,提高學生的才情素養,迎合社會發展趨勢。本文即通過對在漢語言文學專業中融入信息化時的存在問題進行淺析,進一步提出培養學生才情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現代;漢語言文學;信息化發展;才情培養;有效策略
一、 前言
漢語言文學擁有著長久歷史,是高等院校中的一門經典科目,其蘊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精髓,對于中國古文化研究有著重要意義。不過,由于漢語言文學科目具有較強的特殊性,給該專業的優秀學生轉變為實用型人才帶來了一定困難,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該問題。就現在來說,應該如何將信息化發展與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充分結合起來,優化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才情與綜合素養,成了需要優先考慮的問題。作為語言類科目的漢語言文學,必須要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培養出更加優秀的綜合性人才。
二、 目前漢語言文學信息化融合與學生才情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正確認知
就現在來說,部門學校在推進漢語言文學信息化發展與學生才情培養時,缺乏對漢語言文學和信息化的正確認識。高等學校的教學目標是為社會提供多元化高素質綜合性人才,而因為缺少客觀全面的認知,信息化的融入和漢語言教學的廣泛性產生了沖突,二者無法很好兼容。目前,就如何在進一步提高學生才情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專業能力,促使學生具備社會要求的專業性已然成為了焦點問題。此外,漢語言文學有著多年的發展歷史,早已形成系統化的教學體制,加入信息化技術必須要以漢語言教學體系為基礎,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才可以有效落實。
(二)與社會用人需求不符
當代社會要求高校培養出專業的漢語言人才,滿足新聞單位、科研單位以及機關企業的用人需求,且以上單位對于人才的專業素養、綜合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的要求也均不相同,所以,教師應該將學生基礎知識教學與專業技能綜合起來進行培養。但是,現在的高校漢語言教學尚且沒有跟上社會發展需求,仍較為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導致學生的實踐技能低下,影響學生的綜合發展。
三、 促進漢語言文學信息化發展與學生才情培養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起完善的教學體制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在推進漢語言文學教學時,應該將加強學生知識儲備、培養學生才情以及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結合起來進行教學,促進漢語言文學與信息化的充分融合。從社會需求角度出發,學校應該在教授學生專業知識的基礎上促進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打造復合型人才。高校應該全力推動漢語言教學與信息化相融合,改革傳統漢語言教學體制,引進新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說,可以在課程設置方面加入自動化辦公、信息管理或是電子政務科目,有經濟實力的學校還可以開設影視劇制作、網絡傳播技術、紀錄片制作以及網絡新聞編輯等課程,幫助學習從枯燥的理論學習中解放出來,促進學生應用水平與專業知識的共同加強。同時要利用新課程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的才情。
(二)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信息化程度
新課改要求學生占據課堂教學主體地位,促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進行學習,改革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加強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可以借鑒工學結合模式,促進學生專業知識與應用能力的共同進步。要想突出漢語言文學的信息化建設,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多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具體來說,高校可以將漢語言文學教學融合信息化加入課程實習、社會調查以及畢業實習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建立起一個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綜合性平臺。在漢語言文學教學方面,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設計成多媒體課件,并在其中加入音、視、圖等元素,增添教學趣味性,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以此為基礎,結合互聯網技術、專業欄目等多種教學手段,拓展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學會自行拓展知識,把漢語言學習與信息化充分融合起來,取長補短,提高自身綜合素養。
(三)提高教師素質
漢語言文學信息化發展給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部分漢語言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都較為陳舊,跟不上時代發展。因此,教師應該致力于加強自身信息化水平,提高互聯網應用技能,學會設計教學課件。同時要加強自身操作技能,與理論教學充分融合,給學生正確引導,促進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共同進步。
(四)革新考核制度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考核制度沿用了傳統的考試模式,重視理論知識考核,且具有針對性不強以及評價方式單一的缺點。信息化的融入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改變以往的考核方式,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比如,考核標準中可以納入社會實踐、課題研究、科研以及案例分析等,建立起一個以綜合能力為核心,擁有高質量、綜合性和信息化的考核模式,利用多元化的評價模式促進學生才情培養,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四、 總結
總的來說,現今社會需要的不是理論型人才,而是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通過在漢語言文學專業中融入信息化,能夠促進學生實踐水平的提高,培養學生的才情,滿足社會需要。
參考文獻:
[1]蘇兆龍.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應在就業市場中尋求新發展:以安徽科技學院為例[J].科技信息,2011(16).
[2]賴敏,藍鷹.應用型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研究:以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學術刊,2011(1).
[3]徐景宏.淺談漢語言文學信息化結合應用的重要性及有效策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29).
[4]王俊芹.漢語言文學信息化結合應用性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27).
[5]夏叢叢.現代漢語言文學的信息化發展及學生才情培養[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
作者簡介:
譙婷婷,助理講師,湖北省襄陽市,襄陽技師學院。